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的推广应用,采用开放源代码软件许可证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迅速抢占了市场。由于开源软件的开放性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独特性使得商业上应用开源软件充满了潜在的法律风险,Android系统软件采用了对商业友好的Apache开源许可证,但其源代码的知识产权问题仍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发展,既带来了软件开发模式的变革,同时也使得软件知识产权保护遇到更多的复杂性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著作权保护模式和专利权保护模式对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影响,阐明了对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持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美国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平 《法商研究》2005,22(4):138-145
在专利制度建立之初,各个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排除了对商业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诞生,美国对商业方法软件逐步给予专利保护。从美国对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美国在立法层面上从未改变专利保护的范围,更多地是从其产业政策角度在专利审查指南以及判例法中对专利保护范围作出新的诠释,从而使其专利保护紧密配合市场需要。美国的这一做法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志强 《政法论坛》2012,(3):164-170
软件的可替代性和在产品市场中的被支配性,是软件在创作方式和结果上与其他应受知识产品保护作品的主要区别。随着软件开放性源代码的出现以及开放性源社区的形成,复制源代码以及"逆向工程"成了侵犯软件知识产权新的行为方式,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在这个前提下,对软件产品知识产权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保护应该具有优先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专利法规以新技术为保护对象,把发明构思排除在专利客体之外。发明定义实质上是不承认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条件的构思是发明,否定了专利法授权条件。不全面保护方法发明,不能为企业降低资源消耗提供制度支撑。专利法规未保护发明构思,其技术内涵不明,导致研究发展基金投资对象错位,使发明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6.
祝建军 《人民司法》2023,(23):99-103
计算机软件源代码属于技术秘密保护的客体,使用人依合同约定使用权利人的软件源代码,应依据合同约定履行保密义务。使用人的技术人员将权利人的软件源代码公开发布到开源网站上,使软件源代码处于对外披露的泄密状态,造成开源网站上的用户可以对该软件源代码进行自由复制、使用、修改或传播,权利人可选择违约或侵权来追究使用人侵害其技术秘密的法律责任。由于软件源代码价值高,侵权人披露开源软件范围广,给权利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应加大赔偿力度,判令侵权人承担较重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版权开放软件(Copyleft软件)是一种通过开放版权的财产权而促进技术进步的新兴产权形态软件.其与传统的商业专有软件相比,具有源代码公开、成本低、技术先进、安全性高等特点.由于受匿名开发机制所限,它在实际的运作当中容易产生所有权难确权、专利侵权、许可证失效等法律风险.对于这些法律风险,版权开放软件企业要早做规划,制定好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一)对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法保护 从60年代起,由德国学者提出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至今,这仍是一个法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起初,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曾尝试根据计算机程序的技术特性,用专利法对它加以保护。专利保护的优点是独占性强,保护水平高,保护期限也适合计算机程序的经济寿命。但是,利用专利手段保护也会遇到诸如缺乏专利性、审批周期长和审查上的困难等因素的困扰。这些因素迫使美国等国家放弃了用专利手段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做法。1972年,菲律宾在其 《著作权法》中规定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软件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模式成了世界各国软件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软件产业起步较晚,探索和完善符合国情的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制度方面着手,介绍了我国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范畴,并分析了采用专利模式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的特点及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模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晔 《科技与法律》2007,(4):107-110
问:软件和商业方法可以申请为专利吗?“商业方法专利”是专利吗? 答:对于软件开发企业而言,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会积极寻求相关的保护方式。多年的实践已经让多数软件企业或软件开发者明白,软件的保护是以知识产权法为主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国计算机软件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软件的法律保护也在不断加强。利用知识产权法保护计算机软件有四种方式:版权、专利、商业秘密和商标,其中前三者保护软件产品的技术发明。在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其中两种保护方式,多数情况则是三者兼用。商标则是另一种保护形式,它不保护产品的技术特征,而是保护产品的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12.
中创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是在发生了一系列侵权纠纷时才逐渐受到重视的。我们很注重源代码的保护(中创源代码由一个专门负责质量的副总保存),因为我们的产品是要通过ISO9000认证系统,这个系统对源代码的管理和保护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所以我们将保护源代码和质量体系结合在一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实用新型是对现有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构作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是发明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它多体现为一些小的改革,因而时常被称为“小发明”。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发明给予专利保护,但只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实用新型给予专利保护①,并且不  相似文献   

14.
胡晓亮 《法制与社会》2013,(36):67-67,71
计算机软件源代码是体现软件开发者劳动成果原创性、独创性的核心技术。不法行为人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软件开发者所开发软件的源代码后,在仅对上述源代码进行简单修改,未对软件功能进行实质性改进的情况下销售并复制相关软件的行为实际上侵犯了原软件开发者的著作权、商业秘密,同时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和侵犯著作权罪,应当按照想像竞合犯处理原则,从一重罪论处。  相似文献   

15.
李轩 《知识产权》2006,16(6):77-81
基因序列专利保护范围如何设定是当前生物科技专利领域的争论焦点之一。专利保护范围决定着专利垄断权的实际价值。瑞士新近修改专利法,对基因序列保护增设限制条款。作为欧洲生物技术产业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瑞士此举显得颇不寻常。为什么基因保护倍受瞩目?基因序列与其它专利保护客体本质差异何在?为什么瑞士对此加以限制?其立法考量如何?其理论及实证根基何在?对中国未来立法取向又有何启示?本文从法律、经济学与技术视角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经历了长久而广泛的争论。目前很多国家都采取版权和专利等多种方法对其给予保护。而专利保护的方式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本文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软件专利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对计算机软件由可专利到不可专利的转变进行了回顾,也对计算机软件专利的实质条件及在我国的适用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平  马骁 《科技与法律》2004,(2):46-58,93
开放源代码软件是在著作权法下通过许可证体现的开放、自由和共享理念,它的法律基础是版权许可,所以,研究开源软件首先应当分析各种开源软件的许可证模式。目前开放源代码软件许可证已有6 0种之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开放源代码首创行动(OpenSourceInitiative ,OSI)的开放源代码软件许可证认证制度,并且将开放源代码软件许可证的认证同是否是开放源代码软件联系起来,实现GNU、Apache等开放源代码软件或自由软件社区的交流与良性互动。以下将重点以OSI的开放源代码软件许可证情况和开放源代码软件认证制度,介绍开放源代码软件许可证的…  相似文献   

18.
三、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 的法律分析 1、商业方法软件的可专利性分析 根据专利法的要求,一件技术方案要通过专利审查并最终获得批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该技术方案必须是专利法所保护的客体(subjectmatter),即所谓的专利适格性(eligibility);第二,该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专有权对软件的保护使得软件源代码处于闭源状态,很难参考借鉴他人软件,软件创新受阻,开源软件为了克服著作权保护的弊端应运而生,其本质上属于在开源许可证保障下的新型著作权许可模式。开源许可证为附解除条件的著作权许可合同。GPL许可证为不可撤销合同,著作权人选择了开源,就不得作出商业限制保留,亦不得撤销先前已经作出的许可证授权。在所有许可证种类中,GPL许可证最为严格,具有高传染性,对于在逻辑上与开源软件的源代码有关联且整体发布的衍生作品,只要有一部分受GPL开源许可证约束,则整个衍生作品都受GPL开源许可证约束而必须开源。用户若违反GPL开源许可证的约定,则其失去使用开源软件的条件,已获得的授权失效。著作权人可以选择违约救济或侵权救济,二者竞合,允许当事人择一救济方式维权。我国著作权法应重视对开源软件的规制,不断总结经验并完善相关制度,以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挑战。美国是最先提出对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进行专利保护的国家,也是软件及相关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在软件相关发明专利保护上的立法和司法探索已历经30余年。因此,对美国的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专利保护的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