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戒断大鼠部分脑区PSD-95的免疫组化染色,探讨其在吗啡依赖戒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递增注射盐酸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1周、2周和4周模型,自然戒断后,观察海马、纹状体、杏仁核、额叶皮质、腹侧背盖区PSD-95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纹状体PSD-95的含量随依赖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而在杏仁核、额叶皮质、腹侧背盖区,则随依赖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升高再逐渐降低。各组问两两比较,结果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不同脑区不同戒断时间PSD-95免疫组化变化不同,提示部分脑区可能参与了吗啡的戒断记忆。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CPP),探讨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连续6d按剂量递增法于大鼠皮下注射吗啡,诱导实验组和吗啡对照组大鼠CPP形成,然后用盐水替代吗啡皮下注射大鼠10d,使CPP逐渐消退后,再用吗啡4mg/kg单次引燃注射激发消退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复燃,3个实验组分别在注射吗啡前30min腹腔注射褪黑素20mg/、40mg/kg和80mg/kg,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行为。结果 经6d吗啡训练后,实验组和吗啡对照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显著延长,吗啡诱导的大鼠CPP形成;停用吗啡后,经10d的生理盐水注射,吗啡诱导的大鼠CPP逐渐消退;吗啡4mg/kg单次引燃注射使大鼠消退的CPP恢复,而实验组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弱大鼠CPP恢复。结论 吗啡诱导大鼠CPP形成,褪黑素在一定程度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的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依赖相关脑区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中枢神经系统毒理病理不同时程的变化。方法背部皮下递增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时程大鼠吗啡依赖相关脑区,即蓝斑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黑质、豆状核、杏仁核、海马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对突触进行计数,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吗啡依赖大鼠6个依赖相关脑区均出现神经细胞固缩或肿胀,神经纤维肿胀,线粒体肿胀、畸形,内质网扩张,多聚核糖体解聚,突触数量增多;胶质细胞、脑膜下淋巴细胞增多,随依赖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显著,并可见胶质结节形成。吗啡依赖8周组、4周组, 大鼠突触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增多,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吗啡依赖8周组大鼠突触数量的增多,与吗啡依赖1周组、2周组大鼠比较,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吗啡依赖大鼠依赖相关脑区神经细胞呈缺血缺氧性及退行性改变,突触数量增多,并随吗啡依赖时限的延长而明显。  相似文献   

4.
大鼠钝力性脑挫伤后PSD-95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脑挫伤修复过程中突触后致密蛋白(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的表达,探讨其变化规律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8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5只。制作大鼠脑挫伤模型,于伤后3、6、12h和3、5、7、10d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PSD-95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脑组织仅有少量PSD-95阳性细胞;实验组中,伤后3h、6h组脑组织出现较多PSD-95阳性细胞,12h组阳性细胞数量持续升高,伤后1d阳性细胞数下降,5d后又升高并达到高峰,7d、10d恢复;计算阳性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阳性细胞数与相邻上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挫伤后,3~12h表达量上升,1d下降,随后又逐步上升,5d达到高峰,7d、10d下降;应用Fluorchem V2.0 Stand Alone软件获取感光条带的平均灰度值,经统计分析,各组与相邻上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脑损伤后损伤周边区PSD-95呈现升高→下降→再升高→再下降的表达规律,对损伤时间推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不同时程海洛因依赖大鼠海马、杏仁核和额叶皮质discs大同源物4(discs large homolog 4,DLG4)的蛋白表达,探讨海洛因依赖对突触后致密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内递增注射海洛因的方法,建立海洛因依赖的大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洛因依赖9、18和36 d大鼠海马、杏仁核和额叶皮质DLG4蛋白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随海洛因依赖时间的延长,海马、杏仁核和额叶皮质DLG4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海洛因依赖可影响海马、杏仁核和额叶皮质突触后致密结构,并随依赖时间的延长,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胆囊收缩素(CCK)受体拮抗剂对吗啡戒断大鼠海马神经元CaMKⅡ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CK受体拮抗剂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大鼠吗啡躯体依赖模型,将模型鼠的海马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体外给予不同剂量CCK-A及CCK-B受体拮抗剂,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海马神经元CaMKⅡα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①慢性吗啡成瘾大鼠海马神经元CaMKⅡα 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②成瘾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在给予纳洛酮催促戒断后,与对照组及吗啡组相比,CaMKⅡα mRNA及蛋白均显著降低;③纳洛酮催促戒断组加入不同剂量的CCK-A受体拮抗剂(CR-1409)、CCK-B受体拮抗剂(CR-2945),CaMKⅡα mRNA及蛋白表达与纳洛酮组相比显著升高,并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两种拮抗剂的作用以CR-2945起主要作用。结论CCK-A、CCK-B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因纳洛酮催促戒断所引起的CaMKⅡα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l-四氢巴马汀(l-THP)对氯胺酮依赖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PP)、海马CA1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及伏隔核ERK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氯胺酮模型组(10 mg/kg)、l-THP低剂量(10 mg/kg)干预组、l-THP高剂量干预(20 mg/kg)组,每天大鼠给药及训练,建立条件位置偏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GFAP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伏隔核ERK磷酸化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胺酮模型组大鼠在伴药箱时间明显增加(P0.05),成功建立氯胺酮依赖大鼠条件位置偏爱模型。与模型组比较,l-THP高剂量干预组可明显减少大鼠在伴药箱中的时间(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胺酮模型组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l-THP低剂量、高剂量干预组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RK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l-THP低剂量、高剂量干预组ERK磷酸化蛋白明显降低(P0.05)。结论 l-THP拮抗氯胺酮依赖与伏隔核p-ERK蛋白表达有关,并且l-THP对氯胺酮依赖大鼠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l-THP对氯胺酮成瘾具有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Hong SJ  Li JL  Li LH  Qu YQ  Zhao YH 《法医学杂志》2006,22(4):254-257,F0004
目的观察吗啡依赖鼠成瘾相关脑区腺苷酸环化酶的变化,探讨成瘾相关脑区腺苷酸环化酶的变化与吗啡依赖机制的关系。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应用酶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吗啡依赖鼠七个相关脑区腺苷酸环化酶的变化进行观察,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灰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吗啡依赖组脑区腺苷酸环化酶含量升高。结论吗啡成瘾相关七个脑区腺苷酸环化酶含量随吗啡依赖时限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结果提示吗啡依赖机制与特定脑区腺苷酸环化酶的含量变化有密切关系。进一步揭示AC/cAMP-PKA系统上调与吗啡成瘾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吗啡戒断大鼠中脑腹侧背盖区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在不同时程中的表达,探讨GAP-43在吗啡戒断记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递增注射盐酸吗啡并自然戒断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1周、2周和4周戒断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中脑腹侧背盖区GAP-43的蛋白表达,并用Image-Pro 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脑腹侧背盖区GAP-43的蛋白表达随依赖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P0.01)。结论 GAP-43可能在中脑腹侧背盖区参与了吗啡戒断记忆。  相似文献   

10.
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中枢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和催促戒断大鼠中枢cAMP和cGMP含量变化。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脑内cAMP和cGMP含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 ,吗啡依赖大鼠的纹状体、间脑、中脑、脑桥和海马内cGMP含量均显著降低 ,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 ,而小脑则无类似变化 ;与吗啡依赖组大鼠比较 ,纳洛酮催促戒断大鼠 ,其海马和纹状体内的cGMP含量显著下降 ,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 ;其它部位无明显变化。结论 中枢cAMP和cGMP含量变化 ,可能是形成和维持吗啡依赖和戒断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鼠死后心血吗啡浓度变化的HPLC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邑谱分析技术(HPLC)检测治疗量及中毒量吗啡肌注大鼠死后心血中吗啡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以治疗量吗啡肌往大鼠,在死后96h内,心血中吗啡浓度随死后时间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吗啡浓度水平与死后时间里显著正相关;以中毒量吗啡肌注大鼠,在死后12h内,心血吗啡浓度无明显变化;死后24h、48h及96h,随死后时间延长,心血中吗啡浓度逐渐升高(P>0.01),其递增强度不如治疗量吗啡组大鼠的明显.本研究证实,死后尸体心血吗啡浓度明显受生前剂量的影响,且在死后96h内,随死后时间增加.心血中吗啡浓度少数不断增高。  相似文献   

12.
恒强磁场下的大鼠肿瘤细胞凋亡和P53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恒强磁场所致的Warlker-256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以全长P53cDNA作探针,采用DNA和RNA Dot Blot及分子印迹杂交(Southern和Northern Blot)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20只磁场处理动物和80只未经磁场处理动物肿瘤细胞P53基因扩增、重排、缺失、转录和表达。结果 在Warlker-256肿瘤细胞,P53为野生型,磁场处理和未经处理的动物均未见P53基因扩增、重排和缺失。磁场处理组P53基因转录比未经磁场处理组明显增强(P<0.01)。免疫组化显示,磁场处理组比未经磁场处理组P53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恒强磁场引起的荷瘤大鼠肿瘤细胞凋亡同P53基因转录和表达增强有关,表现出P53依赖性凋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洛非西定对大鼠吗啡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研究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及盐酸吗啡合并灌服盐酸洛非西定后 ,大鼠吗啡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 ,在合并用洛非西定后 ,大鼠血清吗啡的T1/2Ka由 0 2 5 7h增加到 0 349h ,T1/2K由 2 5 0 2h减少到 2 2 5 0h ,Cmax由 3330 μg·L-1减少到 16 48μg·L-1,AUC由 12 390h·μg·L-1减少到 72 80 6h·μg·L-1,CL由 0 80 7L·h-1·kg-1增加到 1 374L·h-1·kg-1。洛非西定可降低吗啡的吸收及血液中吗啡的浓度 ,加快吗啡在大鼠体内的总体清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慢性酗酒后脑组织脑红蛋白(Ngb)、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和Na+,K+-ATPase活性变化及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146只,随机分为急、慢性模型两大组,每组再各分为灌酒打击、灌水打击及单纯灌酒3个组,其中各打击组于最后一次灌胃后2h,用单摆式打击装置制作脑震荡模型;断颈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Ngb、Hif-1α的表达、用分光光度法检测Na+,K+-ATPase。结果急、慢性灌酒打击组TSAH发生率分别为28.6%和82.4%;各灌酒打击和单纯灌酒组Ngb、Hif-1α-IOD值均显著高于各灌水打击组(P〈0.01);急性单纯灌酒组2-4h Na+,K+-ATPas活性明显低于灌水打击组(P〈0.01);慢性单纯灌酒组2h Na+,K+-ATPase活性高于急性灌酒组(P〈0.01),而低于灌水打击组(P〈0.05)。结论急慢性灌酒后,脑组织Ngb、Hif-1α均呈反应性增强,Na+,K+-ATPase活性降低,酒精作用可能参与了TSAH的发生和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15.
贾晓倐  周党侠  宋天保 《法医学杂志》2008,24(6):411-413,I0001
目的探讨可卡因对性成熟期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性成熟期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大鼠以15mg/kg剂量每天皮下注射可卡因28d。观察动物体质量、睾丸质量改变,检测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变化.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睾丸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睾丸Fas基因的表达。结果(1)实验组大鼠体质量、睾丸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睾酮含量明显降低(P〈O.05):(3)实验组睾丸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Fas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Fas基因阳性表达与睾丸细胞的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9012,P〈O.05)。结论可卡因可致大鼠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内分泌功能损害.造成生精细胞凋亡.增殖能力下降.可能与Fas介导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