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暂留是指在某项具体的行政活动中,决策所需的主要信息在进入行政系统之后,又在参与正式决策之前的暂时停留。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是连接信息输入与决策的一个特殊阶段,其在时间上表现出来的长短取决于诸多因素。在行政暂留阶段,各种信息交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各种力量的合力导引着决策的方向。行政暂留对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商品经济观念在观念变革中的要义,是反思这几年观念变革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就此题目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我认为,商品经济观念不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观念变革也不能以树立商品经济观念为中心.这些年来,舆论界存在着过分抬举商品经济观念,甚至是唯其独尊的倾向,这是观念变革片面性的突出表现.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当然要变革自然经济观念,要讲利润、时效,竞争;  相似文献   

3.
市场体制下我国政府角色的变迁与定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我国面临着全方位的变迁与改革。全方位变迁与改革的关键与重点是我国政府的角色变迁与重新定位问题,因为我国曾经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的高度一体化的超大社会,政治成为社会的轴心,而政府又是政治的外在实体和行为表现,因此政府处在十分重要的环节,于是政府的角色的变迁与定位、行政体制与行政行为的变迁与定位便成为社会全方位变迁与改革的关键。然而,社会的变迁与改革、旧的破改与新的立建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有些“立”起来容易“破”起来难;有些是“破”起来容易“立”起来难;有的欲“弃”不忍,欲“留”不能,正是如此,当前我国政府的角色变迁陷入多重矛盾困境之中,欲退不能,欲进艰难。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城镇化的经验表明,正确调适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城镇化受市场和政府两大动力机制的驱动:市场是根本动力,政府是关键动力,二者有效组合方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然而,中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呈现鲜明的政府主导特征,它是"政策之治"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体现。新型城镇化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市场与政府关系新定位,它需要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城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以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社会演化论的视角,对铁道部制度的产生、延续与变革的历程做了分析。作为一个兼具政治管理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的"政企合一"组织,铁道部体制的变迁过程基本是一个由关键行为者发起和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外生性制度变迁。这一变迁历程反映了社会演化论的环境-结构-行为者(观念和利益)之间的互动模式。通过这一案例分析支持如下观点:中国政治领域的制度变革的逻辑不同于经济领域的哈耶克式的自发秩序的演进,其变革路径是关键行为者(如政治精英)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而非自下而上的自发性社会秩序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汤华 《瞭望》1997,(26)
一个伟大战略思想的形成我国政府对香港政策的最初方案出台前后●本刊记者汤华随着7月1日凌晨时钟的奏响,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的完成,香港已经完成了回归祖国的进程。这一进程中的曲折回环,航程中的激流、暗礁,种种斗争都已过去,成...  相似文献   

7.
政府决策民众参与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探索,不仅可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而且可促进政府决策科学性、民主性的实现,对整个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时下政府决策运动化、形式化的诟病,我们从实际调研出发,对其中所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政府决策民众参与应该坚持法治化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8.
适应公共财政体制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公共财政体制下 ,通过正确度量地方的财政收入能力和标准支出需求 ,以确定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转移支付办法是各级财政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基础 ,这对于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宏观经济的稳定、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运作及整个财政机制的公平高效运行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高兴烈、彭朝丞、王庭僚、胡洪侠等人撰写、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政府机关报的功能与特色——<深圳商报>的探索与实践)一书,是我国新闻理论界迄今为止首次推出的一本研究如何办好政府机关报的新闻专著。读完该书,顿觉耳目一新,其探索精神、理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如此,它一出版就深受政府部门的实际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该书作为一本新闻理论专著,其根本的特点在于充满开拓创新精神。它不是从一般的新闻概念出发去立论,而是以改革开放的“窗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0.
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改革──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冯庚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作为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肇始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如果说早期的城市社区建设主要着眼于社区服务,那么现在的城市社区建设正转向以社区自治为突破口,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推动社区事业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何处理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治理与自治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继续深化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因此,重新审视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既不排斥对西方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和经验的借鉴,又考虑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独特性和阶段性,探索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城市社区建设之路,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共同使命。本刊正是本着这样的宗旨,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推出一组笔谈,以期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观念变革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就业难”究竟有多难 ?其难在何处 ?女生在求职中是否受到了不公平对待 ?其又是如何应对的 ?本文通过对天津南开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调查与实证分析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作为正式制度供给的主体之一,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为背景,实证描述和分析了地方政府政策在突破旧制度约束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显著跃迁性的特征。温州地方政府适时的政策创新,促使民营企业的非正式制度创新逐步转变为正式制度安排,为民营企业从非法走向合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温州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设计过程中,既符合了温州民营企业的利益和制度知识,又符合了政策者的既得利益和意识目标,政策供给兼备了社会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从而使得政策效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以“民”为立国之本的政治思想,是相对于君本而言的,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等,目的是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的统治.近代民主思想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的权力源自人民的让渡,政府所行使的是人民的权力,主权在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深受近代民主思想的影响,对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吸收和改良,有利于促进政府与人民政治地位平等,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破产中的观念冲撞──关于武汉38家企业破产的调查与思考高鹤君企业破产,去年着实让武汉人体会到了它的震撼力,在企业职工、社会、政府之间引起了各种观念的冲撞与思考。1994年,武汉市各级法院受理企业破产案件38家,涉及职11.97万人,总占地面积1533...  相似文献   

17.
利益、心态与身份地位:群体性事件动因的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参与者行为的动因问题受到学界高度关注.在考察相关理论基础上,依据一些重要案例,文章认为,除了经济利益和不公心态这两个重要动因,身份地位下降也是利益受损群体参与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益受损、不公心态和身份地位下降三个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认识和理解群体性事件的分析框架,其政策意义在于,以此为参考将有助于政府预防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制度变革和社会变革的基层治理体系重建问题。从农民转型为市民,从农业转型为工商业,从农业文明转型为城市文明,涉及到制度建设与社会建设,包括破解城乡二元分治体系以及消除由二元分治体系所造成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城乡差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基层治理体系要从传统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向现代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转型,包括建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民权利的制度保障,最终实现城乡居民之间的分配公平与分配正义。这样,城镇化建设才能够与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确立一种结构性的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过程的一个侧面,教育行政主体在本体现、资格现、权利(力)义务现等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教育行政体制创新产生了深刻影响,突出表现为:一是当社会公共生活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法律对教育行政主体的择入范围趋宽而资格条件趋严,主体类型趋于多元化,以满足教育领域里管理创新的需要;二是当法治真正成为一种国家意志时,教育行政主体的权利(力)呈瘦身趋势,而义务呈加重趋势,以两者的均衡张力推动教育行政体制更加公平正义.未来,与教育行政主体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20.
日常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着大量规则“软化”和“偏离”现象。本文以江西省农村低保制度为对象,通过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加以分析,探讨社会救助过程中的规则弹性影响因素及其动力机制问题。研究发现,行政权力、社会关系、信息、地方性认同和人力资本对规则弹性有着深刻影响,它们共同塑造了规则实施弹性的多样化形态:上级政府的向下分权、组织社会关系对规则弹性有正向影响,行政集权则相反;而多元化信息途径、地方性认同和人力资本对规则内容弹性、规则形式弹性有着差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合法性一地方性认同机制对规则弹性的解释作用相比,效率一权力和网络一信任机制更为突出。我国社会救助尤其是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定量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为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