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的一年,如何衡量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实不实,民生的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多样性和公正性成为重要标准。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生"五性"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事事皆民生;办实事、办好事、办好身边事,件件要考量。新的一年,如何衡量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实不实,民生的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多样性和公正性成为重要标准。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生"五性"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1月13日上午,中共北京市委书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民生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而"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着力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群众关注的重点。如何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相似文献   

4.
顺应历史必然 建设民生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重大"拐点",随着大量的民生问题聚集和社会矛盾凸显,我们党进入了"民生政治"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一个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行政目标的"民生政府",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必然选择。一、建设民生政府,是顺应我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缩小城乡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这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也是我们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2012年伦敦举办了号称"史上最绿色"的奥运会,以前雾霾沉沉的景象已经荡然无存,伦敦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世界闻名的"绿色花园城市"。英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成功实践,得益于英国政府长期以来实施的全民环保政策,积极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空气污染治理,尊重社会公众对于环境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  相似文献   

7.
黄也平  侯盼 《求索》2012,(2):176-178
在最近的10余年间,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了"火"遍天下的传播现象。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情况皆然。然而当下的新闻批评,对鸡毛蒜皮、小是小非的民生新闻现象似乎很不以为然。且,执有批评看法的人颇多。事实上,民生新闻所以会"审俗",主要是由于在普通民众中存在着本能的"审俗需要"。正是平民百姓的"审俗需要",才最终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正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也需要尊重民众所拥有的审俗权力。  相似文献   

8.
正民生是为政之要。本次大会,"共享发展"成为代表审议的高频词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共识,更是承诺。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回望过去的五年,省政府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让八闽百姓感受到的是满满当当的获得感。全省民生相关支出比重已连续五年超过七成,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超过800亿元,完成了110件为民  相似文献   

9.
喜看今日神州大地,"民生"跃居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流行于官场和坊间的一大热词。翻阅各种红头文件,听取各类会议报告,查看各家媒体文稿,都鲜有不涉民生议题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当下一个鼓舞人心的政治口号,更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个被老百姓誉为迎来了幸福时光的"民生时代"里,各级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化解民生难题,想方设法补上"民生短板",出台了一系列惠民规定,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0.
刘俊祥 《人民论坛》2012,(Z2):24-25
改善民生和民生幸福是最大的政绩,"民生指标"好才算政绩好,这已经成为省委书记们的共识。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新阶段,这种民生政绩观,是他们精彩政治人生的内在动力和民生梦想的最好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所阐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生活之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把这个"中国梦"变成现实,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省委、省政府承诺的"2013年十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兑现,群众普遍反映不错。小财政办大民生,看来行。从2008年以来,海南就在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不断发力,将新增财力的六成用于改善民生。201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只加不减"。从2011年始,省委、省政府又以"承诺"方式给自己上"紧箍咒":"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每件都要征求群众意见",让老百姓监督。"问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已成为我省各级党  相似文献   

12.
"民生幸福"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涵着丰富的"民生幸福"思想,且自成体系。深入研究,不难发现至少在四个方面得到强有力的展现,那就是,劳动成为民生幸福的泉源;民生幸福的本质并非表现于单个个体,而是体现为"类";只有在类本质下从事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历史的前进,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劳动异化了,人的本质力量异化了,"异化"构成了民生痛苦的外在表现;因而要实现真正的民生幸福,就必然要寻求人类劳动的解放。这对我们今天的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兜住民生底线,筑牢民生"安全网"成为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从"六稳"到"六保",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做到"六保","六稳"的目标也就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9,(8)
正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指出"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强调"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勉励"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两会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民生都是他最深的牵挂。国家大事连着百姓生活。全国两会上,老百姓身边的事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连连追问,屡屡成为两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6,(8)
正"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共享发展的鲜明指向,在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发展的目标追求。江苏在大力推动"经济强"的同时,不断致力实现"百姓富"的目标,通过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让经济大省崛起成为"民生高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湖北经济保持强劲发展态势,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为我省发展"民生GDP"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省进入民生需求大增的新阶段,提出和发展"民生GDP"是顺势而为之举。湖北应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构建"民生GDP"发展体系:一是牢固树立"民生GDP"发展理念;二是大力推进全省经济"竞进提质";三是建立"民生GDP"发展底线保护机制;四是加强"民生GDP"发展顶层设计;五是统筹推进综合"民生GDP";六是以改革促进"民生GDP"发展;七是探索建立"民生GDP"考核体系;八是形成"民生GDP"共建共享合力。  相似文献   

17.
"在贵州,最突出的民生是脱贫,最急迫的民生是农村危房改造,最长远的民生是教育,最普遍的民生是社保,最根本的民生是就业。"全国"两会"期间,栗战书在贵州代表团同记者见面会上,谈出了自己对贵州民  相似文献   

18.
民生是一切发展的终极追求,居民是民生的直接体验者,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感知将为制定旅游民生效应评价体系提供重要参考,并有助于政府和旅游企业真正落实民生导向的旅游发展。本文应用扎根理论研究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感知,主要研究结论有:(1)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远大于现实体验;(2)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经济保障、生活质量提升、社会融入及自我发展能力等4大方面,其中,生活质量提升最受关注;(3)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14个小范畴,其中,在休闲选择、基础设施、就业机会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较为强烈;(4)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具有显著的"公平与尊严"诉求色彩。  相似文献   

19.
民生至上     
<正>保障民生是民政工作的首要关切。李立国部长在2010年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讲话中指出:各地民政部门牢固树立民生至上的理念,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部领导把民生保障提升到推进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新高度,表明在民政工作进入发展创新的关键时期,着重加强民生民政的研究,不断深化民生民政意识,对进一步完善落实基本民生保障、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民生是民政工作始终如一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就民政在民生工作中的作用而言,民政工作在民生保障中发挥着"最兜底"的作用,在发展民主中承担着"最基层"的任  相似文献   

20.
正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关注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是党和国家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