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在伟大实践过程中铸就了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接续形成了一个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内蕴了多重逻辑关系,其中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础和前提,建设时期形成的精神谱系是对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础,改革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对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延续;新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基础,新时代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和发展。这些逻辑关系环环相扣、层层嵌套,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之美,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历史担当。迈上新征程,要赓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应对其逻辑关系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2.
南梁精神是陕甘边根据地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共革命史和革命精神史的角度出发,梳理南梁精神的形成背景,阐述在党的革命精神的发展脉络中,南梁精神对之前革命精神的传承与超越,以及对党革命精神基本要素的丰富与创新,旨在凸显南梁精神的独特性,论证其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链条中的承前启后作用及时代价值。紧紧围绕南梁精神本身,通过与其他革命精神的比较,有助于在中共革命精神谱系中深化对南梁精神内涵、特征和时代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围绕革命主题,所形成的具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特色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革命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现代化"文化,具有革命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作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伟大的精神武器,革命文化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需要进行时代化的赋能和制度化、现代化的传承、转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团结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英雄人物创造、产生和传承革命精神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精神是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的基础上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革命精神的产生逻辑、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剖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仍然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注重诠释革命战争时期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注重发挥革命先烈的崇高革命精神对全体党员的教育作用,注意提炼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新时期,面对来自国内外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重新焕发出了生机,琼崖革命精神作为其中的一朵奇葩,因"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而闻名,因此对琼崖革命精神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并将其融入到时代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精神形态的形成必然依托于长期的实践探索,因之,革命精神必然孕育于革命实践之中。对革命精神进行深度研究和挖掘可以将完整的革命历史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纪念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五四"的纪念,形式多样,不同时期的纪念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总结、梳理百年来"五四"纪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意义和价值,对于感知利用节庆日开展青年教育的特殊重要性,感悟中国青年在五四精神指引下的成长和进步,感受党在不同时期对于青年的殷切期待和及时有力的指引,尤其是更高层面的理性劝导和精神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百年来"五四"纪念不仅成为中国青年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契机,更成为党团结、引领广大青年成长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8.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发展,体现了中国革命文化的精神实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建党思想的重要源头,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即使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红船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并不断引领着党的前进方向。新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进一步激励党员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为党的初心守根护魂。  相似文献   

10.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与发展的宝贵品质,也是我们党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伟大斗争新胜利的精神力量。高度重视涵养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百年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党员干部有无斗争精神的"五个敢不敢"重要标准。其中每一个"敢不敢"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新形势下,只有深入领会"五个敢不敢"的基本意涵,并且以之来涵养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才能有效解决部分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弱化、担当精神不足等突出问题,进而为全体党员干部铭记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始终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11,27(3):120-124
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性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当前,在党校教学中党性教育存在着对党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性教育规律研究不多以及教育方式陈旧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把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5.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曾志伟 《桂海论丛》2010,26(1):55-58
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发展力包括发展民主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和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六种能力"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先进性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十分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并把它看成是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必须要与党情国情相结合 ,必须要与时代相结合 ,必须要落实到党的具体实践当中去 ,从而引导社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9.
现场重建作为全面再现案件经过的科学方法,在揭露和查明犯罪,排除犯罪嫌疑,保证侦查准确性和保障人权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西方国家发达的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技术,我国犯罪现场重建仍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概念问题仍存在争议。文中就犯罪现场概念问题以及犯罪现场重建的启动和结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综观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其执政观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理论创新——永葆执政活力的理论之源;执政为民——永葆执政活力的阶级之源;发展兴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动力之源;依法治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制度保证;从严治党——永葆执政活力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