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通三 《前进》2004,(6):45-46
建设诚信山西,山西媒体的公信力如何,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因为建设诚信山西需要发挥媒体的舆论功能,而且因为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就是诚信山西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也就是说,山西的媒体不仅要为建设诚信山西大造舆论,而且要把增强自身的公信力放到增强媒体市场竞争力的领先地位。受众不会选择没有信誉的媒体;市场看好公众信任的媒体。提到公信力,自然会想到新闻的真实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时时刊登虚假新闻、虚假广告的媒体,如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厂家,市场上没有信誉度,公信力等于零。当然,在山西的主流媒体中,还没有一家这样的媒体…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虚假证据数量近年来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排除主导模式下,具有真实性疑虑的证据排除比例较高,证据定性主要依靠庭审质证与法院调查方式,法院较少对使用虚假证据行为人进行处罚。适用惩罚主导模式能够利用证明责任避免认知局限纵容违法,维护民事诉讼裁判标准的适用统一,实现民刑双重治理手段的有效衔接,促进社会民事诉讼意识的良性调整。在保证当前法院对虚假证据识别与排除力度的基础上,可考虑细化《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使用虚假证据行为的处罚规定,明确在民事诉讼中使用虚假证据的侵权责任,适当扩大《刑法》对民事诉讼虚假证据的适用范围,强化民事程序制裁与刑事法律责任之间的衔接,实现我国民事诉讼虚假证据治理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周忻 《创造》2009,(12):54-55
我们党的媒体历来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党的报刊、广播、电视等被公认为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工作者被看作“正义的化身”,党的新闻工作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一些媒体出现程度不同的错误导向、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问题有所抬头,导致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公正性受到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损害,新闻工作者的名声跌落。因此,切实恢复和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滚雪球抽样,首先抽取新闻曝光率高的环保社会组织,然后再根据这些组织搜索其他环保组织,分析了中国50家知名环保社会组织应用社交媒体的现状;探究了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参与政府治理,改善与公众的沟通互动;提出了社交媒体下环保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广电厅(局)、新闻出版局,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发出通报。  相似文献   

6.
李珊珊  严小龙 《求索》2014,(4):52-56
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含义由全共危机治理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两个序列的慨念集合构成。其核心含义就是危机沟通,即在合适的时机,由合适的人通过媒体发布有关全共危机的权成信息,并表明政府的立场、态度和应对措施,以实现政府与社会全众的有效沟通。全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属于政府体制,不仅是国家政治体制的观察窗口,而且是国家政治文明的前台展示。  相似文献   

7.
"动新闻"是当代数字传媒以写实的手法通过动漫的方式所呈现的一种新闻样式。"动新闻"的内容大多为负面社会新闻,不利于阅听人的身心健康,在传播上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下载阅读。台湾壹传媒旗下的《苹果日报》推出"动新闻"后,因其报道内容膻色腥而震惊全岛,激起"动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媒体产品形态与内容、媒体市场赢利与社会责任、媒体自律与他律等关系的相互纠结。因此,详细剖析"动新闻事件"引发的争议,从批判媒体教育学视角解析"动新闻"的传播模式,分析"动新闻事件"背后的媒体素养教育观,阐明台湾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对"动新闻"的传播和阅听人媒体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的诞生,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关联在一起,通过优化配置媒体资源,确保传媒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国家建设的要求。为提高县级政府的治理能力,相关部门应树立融媒体意识,做好网络资源优化整合工作,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政务+新闻+服务"体系的支持下,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事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
危害国家安全网络虚假信息以其编造主体的政治性、传播方式的宣传性、目标受众的明确性和影响效果的持续性特征,近年来已成为“假新闻”“计算宣传”和“认知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意识形态、网络信息、社会秩序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形成了现实安全风险。治理危害国家安全网络虚假信息,建议从治理观念、信息内容、计算宣传、认知塑造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以最大限度抵御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6,(5)
《媒体平衡论》是曾庆江教授具有代表性的论著,体现了立体的新闻观。该著作从常规的新闻传播理论入手,同时又关注媒体发展实际,使得理论阐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体现出"新闻有学"。在结构上能够以"平衡"贯穿全篇,着眼于新闻传播业务发展实际,彰显了"平衡有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