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积极推动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由此导致菲美关系、菲中关系以及菲律宾的南海政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杜特尔特政府的对外政策已调整为远离美国亚太战略,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暂时搁置南海仲裁案,开启中菲间关于南海问题的双边对话。但菲律宾不可能轻易放弃南海仲裁结果。菲美同盟暂时不会有大变动,仍会维持在之前的保证菲律宾国家安全的两国条约及协议基础上。杜特尔特仍需要通过中菲友好合作促进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来证明自己推行的对外政策调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外交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伸。研究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状况,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该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战后三下多年来菲律宾外交政策的演变和主要对外关系的状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菲律宾外交政策的演变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在独立后三十多年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即从1946年到六十年代中期的“对美依附对期”;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的“对美离心时期”;以及1972年到现在的“自主时期”。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19年菲越"准同盟"关系之强化与提升之势为切入点,试图解析菲越合作之来龙去脉,为研判两国"准同盟"关系常态化寻找依据。菲律宾与越南是东南亚地区的近邻,互为东盟圈内的主要合作伙伴;尤其是在安全和外交领域,菲律宾与越南的双边关系超越了菲律宾与其他东盟成员间的双边关系,本文称之为"准同盟",即菲律宾与越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同盟关系,但却是最近似同盟关系的伙伴。2019年菲律宾与越南的伙伴关系,在2015年确立的"准同盟"关系基础得以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推动强化和提升两国关系的诸多因素还会持续存在,因此,菲越"准同盟"关系将会常态化,成为两国对外领域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4.
泰国与菲律宾的贸易二次大战以前,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泰国主要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这两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各有自己的联系渠道,传统的贸易关系比较疏淡。战后,美国依然是菲律宾最主要的贸易对象国,尽管为了实现贸易多边化,菲律宾与日本、西政扩大了贸易关系,但与东盟伙伴的贸易却仍发展缓慢。另外,在制造业结构和制成品的出口结构方面,东盟五国中,泰国与菲律宾具有更多的共同点,食品(主要是榨糖)和纺织都是制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南海利益诉求与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重叠一直是两国海上安全关系的焦点。黄岩岛对峙事件和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使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直落谷底。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突变是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背景下菲律宾亲美政策的产物,也是其国内军事和油气利益集团推动的结果。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变化改变了中菲两国以往相对稳定的海上安全关系。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矛盾及其负面影响的迅速扩张直接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然而,当人们将审视中菲关系的视角聚焦南海矛盾的时候,原本丰实、厚重的中菲关系已经被抽空。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的短时期对立正成为伤害两国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隐患。菲律宾在依附美国谋求南海经济与安全利益的过程中,将一个原本睦邻友好的地区内最大的国家——中国——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中国则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面临着其在菲律宾经济影响力迅速下滑的困境。中国无法改变美国和菲律宾的对华战略定位。然而,如果从中美战略博弈的高度理解中菲海上安全关系,中国的政策应对将更具战略效能。  相似文献   

6.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对外政策具有“软”、“硬”两个方面。“硬”的方面是指大力推行与苏联对抗的实力外交;“软”的方面是指推行“人权民主”外交,干涉他国内政,促进“民主化”进程和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里根力图通过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美国对外政策在现实利益和“理想道义”之间达到统一,从而保证美国最终目标——确立世界领袖地位,得以实现。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两大目标往往因具体对象的不同而发生矛盾,菲律宾便是极为典型的例子。本文试图通过里根政府对菲律宾人权、民主问题的政策的分析,来探讨里根处理人权民主与现实利益的相互关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拉莫斯于6月30日就任菲律宾共和国的第八任总统。至今已近两个月了,尽管时间很短,但是,菲律宾新政府“拉莫斯式”的对外政策巳显露端倪。对外政策的新变化虽不能说拉莫斯领导的政府完全脱离原总统科·阿基诺对外政策的框架,但新政府的对外政策就象他就职前所说的“不能重蹈(科·阿基诺政权)失败的覆辙,无论如何不能继承  相似文献   

8.
本文译自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1964年出版的《菲律宾与美国的伙伴关系问题》一书的第十二章.作者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远东与俄国研究所所长.作者在序言里承认,他是"从美国的观点出发来研究美国与菲律宾的关系".在本章里,作者不能不承认菲律宾近年来日益发展的反美情绪和"越来越朝向民族主义和独立",并寻求发展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新的关系.但是他威吓说,菲律宾要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是危险的";要建立民族独立经济"是有困难和高代价的".作者要求美国官方在所谓"美菲联盟"的范围内,对菲律宾的民族主义要求作某些让步,以便缓和菲律宾的反美民族独立运动,使它继续做美国的"忠实盟邦",并进一步利用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把亚洲的民疾独立国家"带到自由世界的联盟里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影响二战后菲律宾外交政策以及菲律宾对中国政策演秋的各种因素,阐述二战后中菲两国关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并预测二十一世纪前后的中菲关系。一、中菲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的关系在1949年到1985年(现任总统阿基诺执政前)这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中菲关系恶化僵持期、解冻期及建交发展期。前一个时期从1949年开始延续到六十年代中期;当中一个时  相似文献   

10.
瑞典新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声言放弃中立,积极谋求加入欧共体;转变对外援助方针,强调对那些实施“民主和市场经济国家的支持”;积极发展瑞美关系. 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冷战结束,欧洲两大对抗集团消失,使瑞典的中立政策失去意义;政府更迭导致瑞典政治右转,偏向西方;严重依赖对外贸易,与欧共体经济关系密切. 瑞典调整对外政策也面临一些现实和潜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拉吉夫·甘地自1984年10月31日出任印度总理至今已两年半。拉·甘地的对外政策路向如何?人们予以很大的关注。拉·甘地在1984年11月12日向全国发表首次重要政策讲话时郑重声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给我们留下了一套对外政策;英迪拉·甘地非常富有创造性地丰富了这一政策;我将继续推进这一政策。”以后他又经常强调要保持对外政策的“有变化的连续性”。西方观察家认为,“连续性”指的是拉·甘地将保持与苏联的特殊关系,“有变化”则是表示他将改善和加强与西方、其中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并且努力缓和与邻国  相似文献   

12.
安倍政府重视构建与菲律宾的"强化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在日本积极进取型外交推动下,日菲政治交往日益密切,安保合作不断深化,经贸合作转型升级,人文交流更趋活跃。日本积极发展对菲关系旨在提升自身地区内的政治地位,对冲"特朗普冲击"的消极影响;落实日本海洋战略,建立"海洋大国";以日菲关系牵制中菲关系全面深入发展。日菲关系的快速发展既是日本为达成国家战略目标而推动的结果,也是菲律宾政策回应的产物。菲律宾对提升日菲关系同样有所期待:增强外交弹性,提升国家影响力;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降低对单一国家的过度依赖;助力国内经济发展。受地区秩序调整、美国政策等因素影响,未来日菲关系仍将呈现不断强化态势,但不可能向结盟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菲律宾阿基诺三世当选总统后完整执政的一年。在经历了2010年由选举推动的7.3%的高经济增长率后,菲律宾2011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差强人意。本文从菲律宾实体经济、就业、通胀和贫困、货币金融政策与财政的视角考察了菲律宾2011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情况,介绍了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上台之后采取的主要经济措施,并预测菲律宾2012年的经济发展前景及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独立后初期,菲律宾依然与美国保持着特殊关系,始终奉行"美国第一"的外交战略。马卡帕加尔总统上台后开启了菲律宾外交寻求回归亚洲的政策,迅速调整了菲美关系,并大力发展与亚洲邻国的关系。追本溯源,民族主义的崛起是菲律宾外交转向亚洲的最主要动因。同时,寻求自身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量也成为影响菲律宾外交转向的重要因素之一。马卡帕加尔政府给其后的菲律宾外交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和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菲律宾政治上平稳过渡,社会治安上总体安定,对外关系上成绩突出,经济上却有所回落的一年。本文拟从政治社会、经济、外交等方面对菲律宾2011年的发展状况作大致分析。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南海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经历了从“中立不介入”到“介入但不陷入”的转变.在“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菲美关系的加强影响了菲律宾亲美政治势力对南海问题的判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菲律宾南海政策的激进化.美南海政策对菲律宾的误导和菲律宾自身对形势的误判使菲南海政策已走上错误的轨道,菲律宾国内政治等因素限制了菲南海政策的回调.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债务危机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是一个债台高筑的国家,1983年底对外债务余额达256亿美元,是世界十大债务国之一。1983年10月爆发清偿危机后,又成为亚洲第一个要求重新安排债务的国家。清偿危机的爆发使菲律宾的经济陷入极度困难,危机的产生也明显地暴露了菲律宾经济政策的许多失当之处。为了缓和危机,取得新贷款和重新安排债务,菲律宾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某些强制性经济紧缩措施,致使经济增长将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停滞不前。菲律宾经济由于此次危机所留下的伤痕,估计将到八十年代末才能逐步癒合。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是东南亚与美国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国家。它于1898年沦为美国的殖民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赢得独立。自独立以来,菲律宾在经济、军事等方面仍深深依赖于美国。尽管如此,40多年来双方关系中出现的曲折起伏的变化表明,双方之间的关系并非铁板一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菲律宾逐渐挺直了腰板,由独立初期被动地全面依赖美国,屈辱地接受美国强加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变为勇于维护自己的民族权益,在军事基地和双边贸易等问题的谈判中向美国据理力争,讨价还价,同时还拓展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实行多方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2010,(5):13-21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明显的调整。一是外交政策调整,改变布什时期单边主义政策,采取“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外交手段:二是军控政策调整,调整核裁军、军控与防扩散政策,宣示“无核世界”主张。抢占道德制高点:三是调整中东战略与反恐重心东移,以期集中力量解决阿富汗、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和改善美国同穆斯林的关系;四是“重返亚洲”,巩固美日、美韩同盟,积极介入东亚一体化进程,循着“巧实力”思路影响亚洲的“问题国家”:五是对俄政策调整,从国家层面到东欧防御计划、防扩散等各方面着手回暖美俄关系。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并未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质,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保守主义对里根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保守主义的历史只有二、三十年。他们的主要兴趣在防务和对外政策方面。新保守派的对外政策思想特点:强调从意识形态角度看待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特别是美苏间的关系;崇拜军事力量,迷信大棒政策;鼓吹里根主义;反对缓和与共处;信奉“美国至上”“唯我独尊”。他们对里根外交政策的总方向是支持的,但对里根某些具体政策和做法,则不时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