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蒙城县国土资源局。 早晨刚剐上班。王刚的办公室便来人不断。椅子不够坐了。大家就互相询问和谦让:“你的事急吗?要急你先和王局长谈!” 一个农民迫不及待地对王刚讲起村里土地的事。王刚说,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这样忙,几乎没有双休日。尤其是今年,面对县里的“一号工程”,他们感到担子不轻,责任重大。 这个“一号工程”就是土地置换。  相似文献   

2.
智者     
叶美娟 《工友》2006,(2):33-33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3.
西水  西夏风 《工友》2010,(2):48-49
大兴厂的员工都知道,李厂长有个绰号叫“铁公鸡”。能得到这样的一个绰号,可想而知李厂长的吝啬程度。在他的厂里,除了应该给员工的福利待遇一概没有外,对员工仅有的一点工资,他也是想着法儿克扣。按照大伙的说法,他总希望大家是一群不用吃草但又可以挤出好奶的牛。  相似文献   

4.
2002年底的一天下午,本刊记者 t 正在赶写一篇稿件,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拿起电话,一名年轻男子开口就问:“你是 t 记者吗?我是黑道上的混混!”因职业习惯,我礼貌地问遣“请问你有什么事吗?”“是这样,有人出钱要我揍你一顿。”“是吗?能告诉我是谁?”“你们《工友》曝了一家企业的光,老板觉得坏了他的形象,同时也因此受到了经济上的损失,所以,老板找我,叫我搞掉你一只手,看你还写什么写。后来他又说,你可能也很有背景,不要把  相似文献   

5.
小姐与乞丐     
郊外一幢漂亮的房子里,住着一个漂亮的小姐。这一天,来了一个乞丐,乞丐衣衫褴褛一头白发,一副可怜相。小姐动了恻隐之心,给了他10块钱。小姐问乞丐:“你每天除了乞讨,还干点别的什么吗?”乞丐说:“化装。”“化装?”小姐很奇怪,“讨钱也要化装吗?”“是的,我把自己装扮得更衰老一些,更穷苦一些,这样更能得到人们的同情,我就能讨到更多的钱。小姐,你呢,你除了上班还干点什么?”  相似文献   

6.
安徽蒙城。 苗桂民的办公室在乡政府三楼。以前,这间屋子不光他来,农民也来。农民来干吗?找他反映问题,上访,因为他是乡领导。 后来,庄周乡改为办事处。还是这间屋子,相比从前却显得冷清多了,不光农民来得少了,作为党委书记的苗桂民也来得少了。有一天,县委书记胡朝荣奇怪地问他:“你庄周的人怎么没有到县里上访的了?”他笑了,回答说:“问题都在地边解决了!” 曾想用一句话概括苗桂民的特征。他皮肤黝黑,晒的,想称他“黑脸书记”,又感觉不妥。可在老百姓眼里,这个书记成天风里来、雨里去地跟他们在一起,说的话,拿的主意,都特别对心思。这样的书记,皮肤怎么会白昵?最后,用了一个农民的叫法——“知心书记”。  相似文献   

7.
李伟 《重庆工运》2009,(1):34-34
“现在好了,厂里不但为职工建了一个图书室,免费办借书证,免费借阅书和免费电脑上网”,一位职工笑眯眯地这样说。  相似文献   

8.
拍马     
人人都知道溜须拍马不好,而表面化的讨好,通常能容易识别,但也有一些手段高明者,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他的诌媚和吹捧,上了他的圈套,变得飘飘然、昏昏然、不知所以然。说两个小故事,在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上,一个下属站起来,说要对领导的一个严重缺点进行批评,全场的气氛一下子就被他弄得紧张起来,因为这种会议在以前都是走过场的,没有人当真。这个下属说:“领导的最大缺点是一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不会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天啊,这样的缺点谁不爱听,领导听了笑眯眯的,而这个高明的拍马者的目的也自然达到了。可…  相似文献   

9.
幽默长廊     
疼爱儿子问:“妈妈,你疼爱我吗?“母亲答道:“那当然!““那你为什么不跟爸爸离婚,而与那个卖糖果的人结婚?“保持新鲜在教堂里,牧师问一个男子“为什么在祷告时,求上帝赐给我们每日食粮,而不求他赐给我们两天、三天,甚至十天的食物?“这个男子想了想,答道:“那是为了要保持食物新鲜!“丈夫是头有人问一位怕老婆的男人:“圣经上说,丈夫是妻子的头,是这样吗?“妻子抢着回答说“是呀!我只是他的喉舌,凡事我负责开口说话,他负责点头!“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09,(8):56-56
农贸市场里 卖鸡的阿黄喜欢把最棒的一只鸡放在肩上,认为这样做容易吸引顾客的眼球。但他自己的眼睛却深度近视。有一天,他肚子饿了,忽然想吃大饼,便走到一个卖凉席的摊位前,说:“你的饼真大,来一张!”卖凉席的不高兴了,对阿黄说:“就你那眼神,还玩鹰呢!”  相似文献   

11.
湖北电力公司有关领导常在会上号召“到咸宁去看一看”,看什么?变化!三年,仅仅三年,咸宁电力公司发生了巨变:遥视、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只要你稍加了解,便会为这里的“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所叹服!一个地方经济要搞起来,基础是什么?一电二水三路四网(互联网),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电。可以说,鄂南巨变,就是从电开始的。王平,今年38岁,正宗的年轻人。但是,从他的管理理念及实际水平来看,绝对堪称老手。从他的身上,你会感受到,中国本土的企业家终于成熟了!这——恰恰是中国式的市场经济所急需的。本文所要反映的,就是成宁供电公司在王平领导下,向标准化、信息化迈进过程中的“简历”。  相似文献   

12.
开心园地     
《工友》2011,(11):62-62
专家请假 某公司有位专家,一天,他去向领导要求请假一周,可是他垂头丧气地从领导办公室里走出来,同事们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说:"我请假一周,他却只同意给我三天。我说三天不够。他说:‘你是个能干的专家,别人需要七天办的事,你只要三天就能办好了’。”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波动正在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问题在于这将会持续多长时间?冬天并不令人害怕,春天的姗姗来迟才让人真正担忧。春江水暖鸭先知减薪在一家钢厂工作的小张抱怨说,近几个月来,厂里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下降了约1000元,他请问前去讲课的经济学教授,经济波动影响到了像他这样的普通工人,将会持续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汪庆国 《工友》2006,(9):52-52
身为领导,要表现出自己有很高的涵养,一般是不会轻意开口骂人的(有人把领导的批评视为骂人,就算是吧)。但,也有例外。比如,我的老领导就没少骂过我,不过他老人家是要看时间、场合、地点、对象的。若是我把什么事情办砸了,通常都是单独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劈头盖脸地痛骂一顿:“你小子怎么搞的,老给我捅娄子。再这样下去,看我怎么收拾你?”耳闻领导的骂声,我总是嘿嘿一笑。虽然骂我是“小子”,但话里透着亲切感,没把我当外人看。领导骂我,分明是恨铁不成钢啊!又比如,我用单位的公车去接领导的孩子上学,领导知道后,当着其他领导的面,把我狠狠…  相似文献   

15.
下岗职工胡道松,只因在领取下岗生活费时,与企业的一名“领导”发生摩擦,这位“领导”竞然“领导”五名杀手,对其痛下毒手……2001年12月26日下午3时许,荆州沙市钢厂28岁的下岗工人胡道松,与另5名下岗工人及1名在岗工人一起,商定到厂里领取当年的生活补助费。他们一行7人到厂里找到劳资科长邓明领取生活费后,没走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改善企业党委对企业工会的领导,总的说来是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但由于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毫无疑问,企业党委处在主导的地位,也就是说能否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工会的领导,党委负有主要的责任。这对企业党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工会的领导,对“加强”和“改善”的关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形式上的“加强”比较容易,而根本上的“改善”则比较难,这正是我们要在改革中理顺党委与工会关系的根本原因。因此,企业党委更应该在《通知》精神的指导下,在“改善”上下功夫。我们认为,改善党委对工会的领导,党委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面临着诸多的选择,特别是在涉世之初或者创业之始,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妨先来看个小故事:有人曾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请教成功之秘诀,他每次都无一例外地告诉讨教者自己父亲说的一句话。事情是这样的,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痴迷音乐并有相当音乐素养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个歌唱家?”他父亲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只选一把椅子,多么形象而又切合实际的比喻啊!  相似文献   

18.
帮菊 《重庆工运》2009,(7):34-34
“我们有什么烦心事都喜欢和晓芳说说。”“平时她总是笑嘻嘻的,感觉很亲切!”在重庆能源集团洗选厂,员工家属们一提起厂工会副主席刘晓芳大都这样评价她。1986年9月,刘晓芳参加工作后,先后在班组、车间当过工人和党支部书记等,2003年通过竞聘她当上了厂工会副主席。因为为人和善,平时,大伙都亲切称她“晓芳”。  相似文献   

19.
时尚不讲理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也有一种东西无理走遍天下,那就是时尚。如今年轻人说话满嘴时髦新词,让人听不明白,我有个朋友就是。早些时候朋友聚餐,上来一道菜,他说:“哇噻,酷毙了!”再上来一道菜,他又说:“哇噻,帅呆了!”我笑他:“酷就酷,怎么又毙了?帅就帅,怎么又呆了?牛头不对马嘴!”他不服气,反诘我:“你说高兴死了,高兴就高兴,怎么又死了!”问得我无言以对。仔细想一想,就悟出了一点道理:原来时尚是不讲道理的。“酷”与“毙”,“帅”与“呆”,是不是牛头不对马嘴?跟“高兴死了”差不多。把“高兴”和“死了”搭在一起说,无论如何经不起推敲,但多少年了,人们就这么说,有谁去推敲它的道理?大家都这么说了,没理照样风行。  相似文献   

20.
老潘养猪     
头天傍晚,李支书找到老潘:“县里要搞扶贫帮对,明天朱副县长要来咱村,给你送猪崽结穷亲,你哪儿也别去!把家里收拾一下,看看这脏得像猪圈一样进不来人。对了,你再琢磨几句有水平的场面话,别到时候傻乎乎的话都不会说,那可丢人!”老潘连连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