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法律常识》(简称“法常”)是政治课近年来新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探索怎样教好这门课,首先要理解好教材的特点。“法常”教材有那些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法”字。首先从“法常”的教材的内容来看,新编“法常”教材的内容共有十二课,第一课是导言,第二课至第十一课是基本内容,第十二课是总结课。十二课的内容可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如何学;第二单元宪法和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第三单元违法和制裁;第四单元犯罪与刑罚,以及如何同犯罪作斗争;第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的教学对高校党建工作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强化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注重全面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以来,上海高校全面推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目前,上海高校已经形成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数十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500门综合素质课为支撑,1000余门专业课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同心圆,思政教育的“上海体系”日渐成熟成型。  相似文献   

3.
在去年年底的市场营销课上,北京化工大学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二年级的同学们被告知,他们这门课的作业是推销一种电子杂志,订阅3年售价2400元,3天内必须推销出去。每卖出一份可以提成100元,成绩还可以加分,卖不出去的话,这门课的“实践”分数只能为零。市场营销课的考试分三个部分:笔试、口试、实践。“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成绩,这门课几乎不可能及格。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李匡九是一个为官清廉的人。一日,其治下的一个乡绅被诬陷,为辨白,欲找李匡九,但在衙门前被门役挡住。门役说:“老爷已知此事,你只需拿出二百两白银,便可洗刷罪名。”乡绅请求减价一半,门役说:“我去问问老爷。”门役知道李匡九早已戒烟,待他审理乡绅的案子时,故意上堂轻声问:“老爷要不要吸烟?”李匡九摇头拒绝。门役便走下堂对乡绅说:“我为你求情减免一百两,老爷不同意。”乡绅亲见李匡九对门役的问话摇头,自是不疑,只好忍痛答应了门役的要求。门役过了片刻又上堂。他很清楚…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和《政治经济学常识》的第一课,都是绪言课。“绪”,是事情的开头。“绪论”,是一本书的开头部分,通常叫做“前言”。前言,一般要讲三个问题:这门课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门科学,怎样才能学好。讲前言,犹如把学生领到科学宫殿的门前,并告诉学生说,这是一座美妙的科学宫殿,我们必须跨入宫殿。怎样才能登堂入室呢? 当开始讲第一课的时候,如果照本宣读,回答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政治经济学,以及照课本讲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就会索然无味,就会给学生一种枯燥、难学的印象。同时还容易产生政治课无啥学的念头。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前言课,讲好前言课的前言。  相似文献   

6.
《科学人生观》是向青年学生介绍人生观的基本常识,帮助他们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一门思想政治课。在初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开设这门课是很适时、很必要的,尤其是对职业高中学生,更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几年来我们认真运用这门学科来转变学生思想。近几年,农村职业高中学生巩固率普遍较低,很多地方的职高学生“进得来,留不住”。我们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大胆改革,为自己制订了三条教学方法和措施:一是打破不适合我们情况的教学常规,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材施教;二是不“灌”不“填”,激发学生多对照,多思考,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7.
侯旭东  胡敬泽 《前沿》2004,(5):116-118
文章在如何讲准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的内容、如何处理毛泽东思想灵魂与内容的关系、以什么样的体系讲授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当中应重点讲授哪些内容、以什么方式方法讲授以及联系哪些内容讲等方面 ,对如何搞好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们关心最深、感受最切、困惑最多的话题。去年,哈佛大学由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本·沙哈尔开设了一门“幸福课”,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传统的王牌课“经济学导论”。这里反映出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的增多,人们的幸福感似乎并没有相应提高。因此,幸福国家、幸福社会、幸福家庭、幸福人生,甚至幸福政治、幸福经济等词语,频频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9.
目前军队院校开设的《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以及地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 ,虽然各有侧重 ,但就课程的教学目的而言却有着共同的指向。《思想品德修养》课作为院校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对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觉悟、造就“四有”新人诸方面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 ,社会环境的变化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如何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育人功能 ,避免教学中重章节系统的理论知识灌输 ,把注意力突出在“育人”上 ,笔者根据《思想品德修养》课的特点与内容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从强化几个功能上实现“育…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中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治课”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的。“政治课”的内容包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议会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比较;政治制度(介绍某些国家的政治、历史和社会制度);社会政策;联邦政策;州政策等等。从六十年代中期之后,西德曾进行了一次教育改革,把中学课程的政治、地理和历史合在一起上,名为“社会学”课。其改革的目的是,不再把有关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殷善兵 《青年论坛》2009,(3):146-14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能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关键在任课教师。当然除此之外,还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个人的实践与体会,着重探讨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中的“九个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学以致用。把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时间分成六个单元,在每个单元里合理搭配共同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首先完成每门课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理论与实验课时比为1:1);选修1门-3门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最后用两周的综合实训,将本单元所学课程穿插起来,完成一次系统的训练,接着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张月群 《新东方》2006,(11):8-10
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都新开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本文拟就《概论》课的主题、主线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点等问题进行探讨。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是《概论》课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相似文献   

14.
赵叶苹  周旋 《半月谈》2022,(3):56-57
青少年面临的一大问题,是青春期发育带来的困扰。针对孩子性教育的种种困惑,一些学校从羞于谈“性”到自主开发出校本课程,性教育正大方进入校园。“我的身体我负责”近期.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展示了该校心理健康教研团队开发的“理‘性’护苗”课程。当天,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刘保健给二年级某班学生上的课是——“我的身体我负责”。  相似文献   

15.
吕昭河 《思想战线》2003,29(6):10-14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学科,有着广阔的理论拓展空间和实践应用领域。“人口资源环境”具有稀缺资源属性,必须对其合理配置,但是“经济人”命题在解释“人口资源环境”行为时,存在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非均衡性,因此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必须超越“经济人”命题,在宏大的理论范畴内,进行“人口资源环境”行为的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很多高校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是一门“形式”课。没有真正理解和达到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这种形式的表现主要有:一个学期就一堂课,两个小时,没有其他的活动;讲课的老师有着很多头衔,讲课的水平却很一般;讲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喧哗行为不能很好的制止;在学期末仅要求每名学生交一份“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作为考核依据,等等。只要数量,不求质量,有名无实。  相似文献   

17.
祝利民 《前沿》2013,(15):125-127
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当是充满趣味性和新鲜感,令学生思维活跃,心灵震撼的课.遗憾的是,有很多教师对这门课还在演着“一言堂”,唱着“独角戏”.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味知识的发现过程、理解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确立求索知识的正确态度和充满探索精神的阳光心态.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结合自己从教的经验和体会,着重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注意的几个方法问题.即应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有机统一;科学地把握教学步骤、重点和难点;概念的解析一定要深透;教学要适度拓展学生的视野面;巧妙地运用例子和案例辅助教学;教师要灵活地驾驭课堂.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32位新闻发言人经过5天的封闭式培训,于2月22日向媒体集体亮相。省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由省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或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每月举办一次。如遇到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安排。22日下午,是浙江省首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结业前的“最后一课”,也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课——模拟新闻发布会点评。台下的评委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白岩松、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曹景行及来自清华在学、复旦大学各位专家。评委们毫不客气地“挑刺”,不放过任何一个“看不顺眼”的细节。  相似文献   

19.
礼仪     
从省城大学里请来一位礼仪教授,他给大家讲在生活中,如何讲礼仪。教授的礼仪课是从敲门开始的。教授说:“刚才,我走进教室的时候,轻轻地敲了门,礼仪就是从这样的小细节开始的。”教授说“:在中国,有八成以上的人不知道如何敲门。譬如,敲一声,代表试探,说明敲门者是陌生人;敲两声,代表等待对方应答,说明敲门者与你认识;敲三声,代表询问,意思就是‘有人吗?’”接下来,教授来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他让一位学员扮作送水工,教授自己是主人。“送水工”敲了三下门,走进门,然后把水搬进了屋里。教授指出了“送水工”三个礼仪方面的细节问题:敲门声…  相似文献   

20.
整合多重研究范式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一门历史规模宏大、理论内容深广的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与中共党史学科的“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三个代表”范式等多重研究范式相融合,优势互补,突出重点和特色,以提高理论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