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建华  李惠珍 《工会论坛》2005,11(5):156-157
建设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对于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严峻挑战和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要素有公平、责任、信念。一个和谐社会应该给这个社会的成员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和分享机会,应该是一个有责任的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有共同的理想信念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政策的公正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政策一般具有公平正义的显著特点,它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一系列与国家和社会相关的个人福利问题。依据公正理念设计社会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机会;可以调剂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不公正现象。其具体路径包括:以权利公平的社会政策保障社会和谐;以规则公平的社会政策引领社会和谐;以机会公平的社会政策推动社会和谐;以分配公平的社会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主要问题是公安机关执法效率低下、公安机关执法质量有待提高、社会成员对现代法治基本要求认识较低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公安机关执法效率低下、公安执法质量相对较低社会成员对现代法治基本要求认识较低、非公安机关因素等。要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应强化公安机关的行动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效率;通过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迅速提高办案机关、办案人民警察法律辨识力;强化现代法治理念宣传;政治建警,多管齐下做好民警的思想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形象;强化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对互联网及媒体传播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之所以作为问题而存在,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稀缺性,其不能够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有效的供给,由此引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公平与效率对比不均问题;教育资源配置结果中存在的公平与效率对比不均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多方面地思考,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含义及其关系首先要搞清楚,在此基础上,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政府要在法律、教师待遇、学生待遇等各个方面予以支持。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合理比例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能够为社会成员的发展提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和公平环境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应当承认,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现象,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阻碍社会经济改革的健康发展,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高级阶段,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价值原则,以共同富裕为基本价值目标,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关注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强调按贡献进行初次分配,重视社会调剂原则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凸显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保障,又可理解为社会安全;是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社会全体公民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等情况时,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必然有一部分被淘汰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受到影响,这部分社会成员或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  相似文献   

8.
阶层哲学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及社会发展形态的具体认识和实践方式。当今社会阶层结构以职业划分阶层层级,社会成员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研究阶层哲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更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成熟社区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参与是社区矫正发挥其功效的根本保障.倡导社区矫正中的志愿服务,首先在于纠正社区成员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偏差和对社区矫正的漠视;其次,需要完善相关立法和技术规范.如是,志愿服务才能夯实社区矫正内在要求的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的基石,其本身的发展更为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治理,投身公民社会建设提供了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