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10日,《纽约时报》报道,由中药青蒿所提炼出的王牌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目前全球各主要卫生机构正全力抢购青蒿素制剂。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在2005年前,全球至少需要1亿剂青蒿素制剂,因为西方治疗疟疾的传统化学药物,因疟疾原虫已发展出抗药性而无法遏制病人死亡率急升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结合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分析 ,从广义的社会现象层面对马克恩恩格斯关于私有制和剥削理论的重新认识 ,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消灭私有制和剥削 ,而在于如何正确看待现阶段存在的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相似文献   

3.
苏联集体化中富农是怎样被消灭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苏联20年代末30年代进行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富农被认为是"集体农庄运动的死敌"而被消灭,这场消灭富农运动的扩大化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富农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是与斯大林的整个社会主义观念和阶级斗争尖巍化的理论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方亮 《南风窗》2008,(23):82-83
眼下的这场危机已经瞄准了历来被认为与普京保持密切关系的第二代寡头。这让人们想起了普京的名言,"将寡头作为一个阶层消灭"。而从普京坐拥500亿美元分发诸侯的举动看,根本不存在任何"双核体系",俄罗斯只有一个核心——普京。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资本主义的支配下,人的生存方式被彻底改变了。通过控制以信息通信技术和新媒体为依托的信息网络结构,资本也在隐秘地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状态,使人全面处于信息异化状态。对信息异化的资本逻辑批判,即是对信息通信技术、信息传播媒介因被资本控制而引起的异化现象的全面批判。传播政治经济学为信息商品化、劳动化和意识形态化背后的资本逻辑批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信息异化的消弭只能通过彻底消灭数字资本来实现。面对数字资本主义,数字社会主义的存在是克服数字资本内在矛盾的真正力量,它将成为信息公有化和消灭信息异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通过法律的明文规定,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但犯罪记录封存不等于犯罪记录消灭,现有规定存在适用范围过小、主体不明确、程序模糊等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有待进一步完善并最终确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7.
闻婷婷 《法制博览》2014,(2):199-200
诉讼时效与消灭时效均以权利人不行使权利为前提,但诉讼时效更契合时效制度的本质。我国诉讼时效制度仍不完善,存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过短、特别诉讼时效期间含混不清等问题。文章从诉讼时效的概念争议出发,通过对诉讼时效期间的类型以及"因判决而成立的请求权"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对我国时效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谢奕秋 《南风窗》2007,(24):9-9
7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旨在消灭伪装成平民的中国军人的行为,后来演变成大规模的屠杀、抢掠、强奸,至次年2月止,确实死伤人数众说纷纭。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死亡人数至少在20万以上,中国学者考证为30万以上,而日本学界认定的人数则偏低,甚至有完全否认该事件存在者。  相似文献   

9.
蔡振宇 《法制博览》2014,(1):168-169
目前,我国对于死者名誉权的争议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死者是否仍享有名誉权;二是死者名誉保护的对象是死者的利益还是近亲属或家庭等他利益。从谢某案件的判决可见,我国实践判例与立法倾向于否定死者享有名誉权,法律仅保护死者的名誉。但基于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自然人的民事权利不应随人的死亡而消灭,而在我国立法中,也存在着自然人死亡后其民事权利继续存在的情形,故立法应承认死者享有名誉权为宜。  相似文献   

10.
佟思进 《法制博览》2013,(5):269-270
民事权利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性权利。原权利的消灭或受损,是救济权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在实践中,原权利消灭的原因有二:其一,原权利载体消灭;其二,原权利人主动或被动的改变原权利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陈军 《法制博览》2024,(7):91-93
2005年《公司法》修订后,以债权出资的方式被法律认可,在企业重整程序中也不断被实施。但重整企业债转股的法律性质一直存在投资行为说与债务清偿说两种观点,本文认为债转股行为中未发生债务清偿,债务是因混同而消灭。基于投资的法律性质,重整过程中的债转股应遵守《公司法》、尊重自愿原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剥削阶级所享有的特权包括等级特权和资本特权两种基本形态,通常表现为优先权、垄断权和豁免权,资产阶级以资本特权取代等级特权,并未改变特权的阶级压迫本质,无产阶级不仅要消灭一切阶级特权,还要消灭阶级本身,最终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的反特权思想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反特权斗争的理论基础,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执政要求,蕴含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平等价值取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一"概括"并不是指实现社会主义的目,而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后来有重要发展或作了重要修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失败,以及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情况也证明,所有制关系的变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论述我国以立法形式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建议参照和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使该制度应当分别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或者在将来专门制定的未成年人法中予以规定。并对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如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的条件、效力以及消灭程序等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前科消灭是指曾受过有罪判决或者被判处刑罚的人具备法定条件时,注销其有罪或者罪及刑记录的制度。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特殊权益,建立未成年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是世界普遍化的趋势,我国《刑法修正案八》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未成年人轻罪前科消灭的方式、消灭的条件、消灭的法律程序、法律效果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是斯大林模式成型的重要时期.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苏联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将富农作为一个阶级予以消灭"不仅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20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所引起的争论一样,在如何看待消灭富农这一历史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因此,对"富农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前科制度作为一种身份标识制度,其主要目的是把犯过罪的人与没有犯过罪的人区别开来,并由此限制有前科者的权益。标签理论揭示了该制度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推进了前科消灭制度的发展。在我国,前科消灭制度形成了对我国现有法律和社会心理的挑战,但基于新的价值理念,即人道主义和刑法谦抑精神,我们应当尝试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18.
当所有公司都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时候,网上中间商会因失去价值而趋于消失,无论是正时髦的b2b,还是已经过气的b2c,都是如此。网络消灭第三者,纯电子商务公司将来的立足点是信息中介,而不是交易中介。  相似文献   

19.
良禽择木而栖, 良士择“主”而侍《南风窗》(以下简称《南》):尽管“和谐社会”还是一种概念,目前许多的具体场景还较模糊,但在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描绘的景观中,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富裕型社会,其间经历从收入差距较大到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从存在大量失业人员到充分就业,从仍有部分地区和部分群众生活贫困到消灭贫困的过程。请问您认为“充分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何作用? 李川(以下简称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  相似文献   

20.
天牛的警醒     
《南风窗》2000,(8)
在宁夏平原以及周边地区,无论男女老幼,都知道天牛是什么,以及带给他们梦魇般的回忆。从最早在80年代初发现天牛开始,一场噩梦就开始笼罩在整个三北林区。天牛的繁衍速度很快,加上在宁夏平原种的绝大部分都是杨树,天牛天生喜欢吃杨树的树心——场面从此难以收拾。由于天牛是藏在树干的中央,消灭的工程变得极为庞大而繁琐。通行的消灭方法是钻孔放药,试想一颗树上如果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