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茨威格般的忧郁弥漫开来。徐静蕾的气质是适合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成中文电影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样的人性情感,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距离多大,都是不会有落差的;而《异端的权利》则是“一部陌生男人的来书”,当今小资一代恐怕知之甚少。卡斯特利奥反对加尔文———这是《异端的权利》这一思想性标题后面纪实性的副标题。公元1553年10月27日,塞尔维特被加尔文送上日内瓦的火刑堆。仅仅因为他是“异端”,仅仅因为他持不同“圣”见。于是,“异端”只剩下了“死亡的权利”。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中以令人发怵的笔触,描述…  相似文献   

2.
郭素媛 《青年论坛》2010,(2):119-122
明清时期不同读者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和评价。其中,以余象斗、叶昼为代表,明代小说评点对曹、刘的态度比较客观;明代小说序跋则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极力推重;清代的毛氏父子则在评改《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加强了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理学,它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我国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争论问题。有人认为理学就是宋学,即区别于汉唐以来训诂词章之学的宋代“性命义理”之学;有人认为理学是“我国特定时期(公元十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断代哲学史的总称”;有人认为理学是“存天理,去人欲”,“把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制度安放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给封建制度涂抹上合理性和永恒性的油彩”的哲学学说;有人认为理学传播和产生的历史就是朱熹《伊洛渊源录》所揭示的“道统”的传宗史。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理由,但都不能真正反映理学作为一个思潮在北宋产生与兴起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从思潮、人物、学派、演变及其终结的角度,对理学作一粗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胡宏性学体系的建立,在理论形式上是继张载气学和二程道学之后理学发展的又一成果。它意味着理学发展的中心已经由中原向东南地区转移。如同气学和道学按地域又称为关学和洛学一样,性学也以湖湘学名于世。在胡宏和其他理学家的努力下,理学在东南地区迅速得到传播和发展,程颐以后理学的不景气状态终于被打破。胡宏去世以后,弟子张木式挑起了湖湘学的大梁,并在与同门和其他学派学者的切磋交流中,进一步论证和发明了性学的基本思想。那种认为张木式堕湖湘学统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一 “卒开湖湘学统”宋初的湖湘地区,原本不是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5.
3月13日出版的《书刊导报》,以一版头条地位加“编者按”发表了段献民的《为世人前所未闻,为学者前所未想:震惊人类的发现——《红楼梦》应有两部;王国华替曹雪芹完成“太极红楼梦”》一文,迅即为《文摘周报》、《文摘月刊》、香港《文汇报》等报刊所摘载,可以说产生了“轰动效应”,但湖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所所长、武汉《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国光教授于3月17日、24日在为该校中文系元明清研究生举办的“红学讲座”上则列举了十四证,力辩所谓“太极红楼梦”乃违背常识之作,并严正批评“红学权威”周汝昌氏导演这一闹剧及其作伪、传伪的不良学风,兹将张国光的批评意见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6.
宋代理学至南宋朱熹出乃集大成,同时也使程、朱体系成为理学主流派之正统。但从理学发展的全程看,其集大成之际,亦即产生重大裂变之时,以“心学”确立与朱、陆之争为标志,实已成为理学日后衰变并走向解体之先兆与肇端。从南宋末及金、元时代,学者大多“往来朱陆”或“由朱入陆”,理学内蕴分歧日趋深刻;同时,由于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朱熹学说对封建统治的意义,以朱熹之学为正统,视其他学说为异端,这虽然使朱学成为官方哲学,但又恰恰因此而使朱学变成僵化教条,从而促生学者的反省,反而扩大了朱学的对立面。另一方面,金、元作为经…  相似文献   

7.
林伯承 《人权》2012,(2):46-48
《红楼梦》是一部前无古人、光耀后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民俗以及艺术哲学等内涵极其丰富的伟大文学名著。毛泽东同志称其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8.
《石涛画语录》向来以复杂晦涩著称,围绕着“一画论”形成了多种看法,并提出禅学、道学、理学和易学等假说.种种争论反而忽视了与“一画论”并列出现“乾旋坤转之义”的重要性.“乾旋坤转之义”来源于易学,是指变易之法,具有“神”和“生”的特质.人需通过蒙养与生活秉养此法而运用到具体的笔墨操作中,最后形成氤氲的艺术境界.而它与“一画论”之间是体用的关系.并由此可以看出,“一画”为石涛画学体系当中的本体性存在,为法之体,“乾旋坤转之义”为法之用.《石涛画语录》正是借易学渊源建构起自己的画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的中间一截 ,中国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有过一段远非光辉的缺钙纪录。简单概括一句就是跟风 ,文一点叫曲学阿世。让你检讨恐美崇美就赶紧探挖苦挖 ;让你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就立马写文章表态 ;然后是揪“胡风反革命集团” ;然后是抓“右派” ;然后……一直到“文革”。躲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 ,批来批去终于批到了自己。好容易总算挤到批人那一边了 ,转眼又仍然站错队成了批的对象 ,整一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当中洋相百出 ,三天六夜也说不完。从古时的“士” ,到当代的知识分子 ,其丢人现眼 ,数这一段达到了顶峰。当然 ,这当中有…  相似文献   

10.
昝润娇 《前沿》2008,(9):199-200
对《论语·为政》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中“异端”的理解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因其中还涉及到如何解读“攻”、“已”两字,其“异端”的具体含义更是林林总总。现将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并希望大家能从中辨疑这千年以来争论不休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这样一句名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12.
欧娟 《求索》2008,(7):173-175
文学期刊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创办于新中国成立时的《人民文学》是当代文学期刊的典型代表。“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主流叙事成为其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但也发表了一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在当时受到批评的边缘文本。本文试图从日常生活的话语张力、人物心理的话语锋力和爱情主题的话语磁力三个层面,来重新解读这些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作品,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历史语境下《人民文学》边缘文本所彰显的话语力量,从中获得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灿月 《前沿》2008,(7):188-190
作为学术专论的序言,《〈红楼梦魇〉自序》以写实的态度,表述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精神与情感渊源,这为我们研究张爱玲与曹雪芹的精神特质共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4.
《四书》是产生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文本 ,理学是两宋时期的学术形态 ,但它们在朱熹学术思想体系中是统一的。朱熹主要是通过“语言———文献”与“实践———体验”的两种诠释方法 ,从而将《四书》学与理学统一起来 ,以实现对《四书》诠释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读到《同舟共进》2008年第12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金春明先生的《一点补充和思考——读〈毛泽东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一篇是郭汾阳先生的《也谈“约法三章”及其他》,非常高兴。这两篇文章都是由我发表在2008年第8期《同舟共进》上那篇关干“约法三章”的文章引起的,我有一种“抛砖引玉”的兴奋——这不是客套话,确确实实是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6.
冯从吾秉承关学推崇《中庸》的遗风,以“理在解语内”的方式对《中庸》进行诠释.他的《中庸》学最突出的特质是本体与工夫的合一、重视“喜怒哀乐之未发”和以辩异端为务,这三者以最浓缩的方式彰显其学术旨趣.对冯从吾《中庸》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冯从吾的哲学特质和推进关学经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媛 《求索》2005,(5):149-150
自《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续作之多,不胜枚举。有八十回后续的、九十六回后续的、百二十回后续的;书名亦有“圆梦”、“补梦”、“翻梦”、“绮梦”、“复梦”,多达四十多种。《后红楼梦》是印本《红楼梦》问世后的第一部续书,有一定市场,在民间影响也很大,故对其作番剖析。一“程甲本”是《红楼梦》版本史上的第一部印本,采用木活字排印。刊印时间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据嘉庆三年(1798)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跋》所记:“丙辰(嘉庆元年,1796)客扬州司马李春舟先生幕中,更得《后红楼梦》而读之,大可为黛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里隐藏了清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解读了这件大事,也就窥破了《红楼梦》的谜底。胤礽刚刚长到一岁半的时候,康熙即立此幼孩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9月,康熙却下令废黜胤礽,决不再立嗣位人,有敢妄图者定予严惩。雍正篡位后,他深知曹家是太子一“党”,皇家一切内幕机密,他们了如指掌,怕一旦泄露了他的“天机”,所以必须找个借口“治”他们——这就是曹雪芹家为何成了雍正眼中钉的原因,也是一部《红楼梦》中的“假语”“真事”。  相似文献   

19.
由我国红学界知名学者杨光汉先生撰写的一部近四十万字的红学专著《红楼梦:一次历史的轮回》(以下简称《轮回》)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在海内外读者中获得好评,一些红学家赞誉它是“1990年出版的红学专著中最有份量的一部书”。透过此书,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细微的客观分析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冷静反思及其在治学方法上的独到之处。这里面,有对我国传统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的深刻批判,有对儒释道等传统美学思想的弃取,有对古代音韵、训诂学的吸收,有对传统治学方法的扬弃……而所有这一切,则是由作者在深刻的历史唯物观指导下,以本书的首篇《一次历史的轮回——论<红楼梦>的历史容量》为理论核心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20.
看过陈红在电影《都市刑警》中扮演的“顾影”,在电视剧《三国演又》中扮演的“貂婵”,在电影《红楼梦》中扮演的“紫娟”,在台湾电视剧《梅花三弄》中扮演的“汪子漩”,在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中扮演的“江雪”,在电影《雾宅》中扮演的“格格”等众多角色后,人们不得不为陈红的“天才”演技和天生丽质所叹服。台湾一位专栏作家在看过她主演的影视后以陈红的名字作文章,发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