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柴俊彦 《学理论》2012,(2):51-5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也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快捷。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与迅猛发展,影响的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上的变化,也使人们可以参与社会话题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影响到法院的审理和判决。从社会的热点案例出发,剖析社会舆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可以使社会舆论更好地为我国司法制度的完善服务。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公民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生命,二者都以追求社会公正为价值目标。近年来,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新闻舆论逐渐成为一支左右司法审判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现实中有些不当的新闻舆论误导了民众,严重干扰了司法审判,从而影响到司法公正,破坏司法权威。试从分析舆论监督正当性出发,进而探讨两者之间的冲突,从而为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做出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作为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代表,作为主流的传统中国文化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对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对创造力的发展都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基因"里对创造力的消极作用却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毕竟儒家文化更多的是关注人际的和谐,而不是对外在世界的追问与征服。  相似文献   

5.
浅议社会舆论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稳定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思想文化及社会秩序稳定,等等.由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以及带给整个社会和民众思想等方面的影响,思想文化中的社会舆论越来越成为影响当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正确对待社会舆论,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分层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张力能激发社会活力,加快社会流动,优化社会结构,增强社会一体化,对社会和谐形成积极影响作用。但分化的各阶层地位角色分配差别所形成的不同利益现状和要求以及分层本身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对社会的和谐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表现为:贫富差距拉大形成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倒金字塔式社会力量结构,分配机制不公平形成阶层之间的认同障碍,分化的急剧发展引发负面社会心理,不断增加和外显的社会矛盾加大阶层摩擦。两个方面的影响既是共生关系,也是此消彼涨关系,政府应当主动作为,推进积极影响,抑制、消解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宇  姚元晶  王益民 《学理论》2012,(21):145-146
微博海量的信息、快捷的传播方式和极强的互动性给公安现役部队的思想工作带来了新挑战、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执勤执法和处置突发事件提出了新要求,应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正视消极影响,通过改进思想工作,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和保密教育,提升舆情观念和媒介素养等措施,兴利除弊,推动和促进公安现役部队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司法公正     
我国当前存在司法不公的种种表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深化司法改革,建立、健全我国司法公正保障机制:改革现行的司法行政化体制,确保司法的独立性;改革现行的法官制度,确保法官队伍精荚化;改革司法监督机制,确保监督效果;兼顾公正与效率,探索实现同步提高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9.
刑法中的危害结果作力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的客观显示,在刑法学理论及司法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时至今日刑法学界对其概念及相关问題仍有颇多争议。本文试图从一个较新的角度论证危害结果不应定义为对社会关系的损害;只有现实的危害结果而不应有可能的危害结果;提出刑法中的危害结果是行为结果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并达到刑法规定应予制裁程度的一种事实状态,危害结果在刑法条文的规定中并非一个绝对确定的状态,而是达到一定程度的由小到大的一个消极影响状态区域,某一具体行为所导致的危害结果只有处在这一区域内才构成某一特定罪的危害结果;最后重新界定了刑法中的危害结果。  相似文献   

10.
司法是法治的维护者,司法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法治得到维护和实现的程度.目前.影响司法公正的主要是立法、审判和管理等制度方面的因素.要促进和实现司法公正,应完善立法,逐步实现司法独立、确立司法权威,完善司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何莹莹 《学理论》2012,(6):52-53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体现,司法公正不仅关系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法律的认可程度,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司法领域的改革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研究司法公正和法治的互动关系,对于推动依法行政,促使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转变,使其从政行为受到一定的制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从司法公正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司法公正与法治的互动关系,以及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出现司法不公的原因,提出依法治国,确保司法公正的措施和主张。  相似文献   

12.
审判独立与司法公正关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司法权的判断性及其最讲究"亲历性"、先天贫弱性和易受侵犯性等质的方面剖析和研究审判独立与司法公正的关系,认为:审判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审判独立与司法公正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司法独立隐含着司法公正的目的;审判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审判独立与必要的司法制约是实现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提高审判独立制度建设的自觉性,加快改革的步伐,确保司法公正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一近期,笔者根据十六大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以榆林市、县(区)两级人民法院为主要调研对象,采取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调研。这里结合调研实证考察,就深化司法改革,确保司法公正提出对策思考。司法改革,包括公、检、法、司法行政等机关的综合性改革。法院改革是司法改革的中心环节,审判制度改革是司法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法院近几年以改革审判方式为主要内容,取得了五方面的突破:一是庭审方式改革取得了突破。民事审判方式由“谈话———调查———调解———开庭”这种“先定后审”的“四步曲”,改…  相似文献   

14.
乔磊 《学理论》2012,(35):105-106
新闻媒体介入到司法监督领域,可以促进司法的公正与透明,形成新闻监督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是新闻媒体不当的监督方式,却会影响司法的公正与权威,正确认识和处理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关系,合理调整新闻媒体报道司法活动的限度,不仅要加强法律与行业规范的制定,同时也应从法官中立性的加强、媒体自身制度的建设、政府完善相关制度等方式入手,多管齐下,才能最终实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司法公正思想作为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为三项基本原则,以保障民生、缓解基本矛盾为根本出发点,将司法公正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司法公正思想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司法公正在实践中依托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推进国家法制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和发展环节。新时代实现司法公正必须做到知行合一,以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为根本指导,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实现公平正义为永恒追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和道德引领,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真正落实责任制。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与公开审判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开审判是司法活动中重要的环节 ,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司法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公开审判的认识不够全面 ,现行立法对司法公开的规定较为原则 ,不够细化。本文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开审判的改革措施及对策 ,以期达到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学角度看,司法公正的基本要义在于效率的实现。司法公正要求缩短诉讼周期、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费用、提高诉讼结果的公正率。我国目前在诉讼效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现状并不令人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公正,应当注意从效率层面提升司法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雍自元 《学理论》2023,(4):52-54
习近平总书记从受害人和侵害人双方权利与义务分配的角度对司法公正内涵做出新界定。该思想紧扣公正的本质,契合了司法公正作为矫正公正的基本属性,融入司法为民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既有司法公正外延的基础上,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个案中感受公平正义,该思想是对司法公正外延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公正内涵和外延的论述是具有中国元素、具有中国风格、符合中国实际的司法公正思想,是对司法公正核心要义的原创性贡献,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性和现代法律与司法制度的精神内涵,对法官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法院系统正在实施的“法院改革五年纲要”和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官法》作的修改,也都显示了对高素质法官需求的迫切性。本文试就法官的“个人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对司法公正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社会舆论监督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出发,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面临着一个有效地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的问题。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社会正义力量,将在国家走向民主、富强、文明和社会和谐中发挥作用。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我国社会舆论监督权力的理论依据;2、我国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社会舆论监督;3、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