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人刘元卿《贤奕编》上有则寓言故事《黠猱媚虎》,说的是“虎首痒,辄使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老虎信赖猱,毫不设防;狡黠的猿猱的爪子锐利无比,善靠媚之手段.一点一点很小心地掏老虎的脑子吃,且与虎分而食之,还说:“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被感动日:“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结果,老虎脑空“痛发”.找猱算账,为时已晚矣,猱“走避高木”,视“虎跳踉大吼乃死”.虎终因好让猱搔痒、好听甜言蜜语、好吃进献之物而招致丧身之祸。  相似文献   

2.
“市虎”现象必须制止杜国华,刘兆军《战国策》中有个"三人市虎"的典故,说闹市中本来没有老虎,由于有三个人先后都撒谎说市中有虎,便令人信以为真,引起众人的恐慌,连正在织布的老大大都扔掉织梭跑掉了。可见谣传的社会危害性之大。时下社会上也有种种谣传。一些子...  相似文献   

3.
《虎年失踪》(见《杉乡文学》1995第四期)给读者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告方吃了沾染有老虎尿的李子之后变成老虎,认虎作父,跟随其“父”在虎界中生活了一段时间,最后回到人世;另外一个故事是洛里乔在虎年(1961)失踪跑到新疆之后于1964年回家,遇到四清工作,于是四清工作围绕着他的失踪而展开起来。两个故事交叉叙述,其间还出现国家公园的老虎出逃,人们在洛里乔被关押的仓库周围发现老虎脚印这样的插曲。同时,村里人除了应付四清工作之外,还一直在进行洛里乔是否变成老虎去了的猜测和验证。而洛里乔也在一直利用这种传说掩藏他失踪的真实情况。 小说的背景是60年代初,而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时间是90年代的今天。作者为什么还为读者讲述30年前的那段故事呢?尤其还把老虎的传说也加入进来绞缠在一起。看来作者不是为读者讲述四清工作的是是非非。这样的小说在60年代一般是不敢写出来的,即使写了也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如果要在“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4.
虎年三愿     
捎来绿叶的春风,伴着迎新锣鼓,震天动地,回荡在星河旷野;奔驰而来的神虎,披着满身吉祥,昂首长啸,跃进了2010年。 虎属阳物,有“兽中之王”的美称,而我国也素有崇虎之俗。原始社会晚期,狩猎部落先民拜虎为神,称之为“虎神”,与“龙神”并列,谓之龙虎文化。《易·乾》上说:“云从龙,风从虎。”  相似文献   

5.
陈“老虎,你回来啦!”5月1日清早,刚从北京领奖归来的“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的农民工、共产党员陈立虎,回到了位于杭州郊外半山的施工工地,迎接他的是工友的热烈欢呼。大伙都叫他“老虎”,不但因为他名字里有个“虎”,还因为他干起活来就像一只老虎,没有他啃不下来的硬骨头。1994年,陈立虎从浙江诸暨农村来到省城当焊工,凭着啃硬骨头的精神,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高级技师。焊工这个工种确实要一点天赋,但不仅仅是天赋。陈立虎说,做焊工,人要“静”,做到手、眼、心同步一体,但更需要“学”。他的宿舍墙上挂着一把朋友赠送的龙泉…  相似文献   

6.
艺苑     
“气节”一词,最早见之于《史记》,说汉朝有个叫汲黯的官员,“好学,游侠,任气节”。他疾恶如仇,人有过错,一定当面指出,不留情面,即使面对皇上,他也是“好直谏,数犯颜”。由此可以看出,气节问题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注重气节的民族,而气节问题的提出更是远在汉朝之前。《论语·子罕》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记载:《盂子·滕文公下》写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  相似文献   

7.
正虎威,本指老虎的威风,后来用到人身上,比喻英雄气概。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虎威"本来是老虎身上的一块骨头。唐代著名博物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道:"虎威如乙字,长一寸,在胁两旁皮内,尾端亦有之,佩之临官佳,无官人所媢嫉。"清代《儿女英雄传》中的描述更接近白话:"大凡是个虎,胸前便有一块骨头,形如乙字,叫作虎威,佩在身上,专能避一切邪物。"  相似文献   

8.
法律有“软”和“硬”之分吗?应该是 没有。但在北京的一家大报上,最近却展 开了一场讨论。讨论的焦点就是:“《工会 法》是‘软法’吗?”一方说:“《工会法》是 ‘软法’,要不为什么一些企业开除工会 主席,解散工会组织,工人们都没有一点 办法?”另一方说:“《工会法》不是‘软 法’,它也和其它法律一样,具有严肃的 强制效力。”一方说:“那为什么自《工会 法》实施至今,某市高级人民法院还未受 理过一起工会干部权益受侵害的案件?” 另一方说:“即便出现一些问题,也是个 别执法者的问题。工会应该从自己身上 找原因,看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生肖年票一直备受集邮爱好者和文化界的关注,2022年开年虎票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壬寅年》特种邮票是中国生肖邮票第四轮中的第七套,一套两枚,分别命名为《国运昌隆》和《虎蕴吉祥》。邮票上,两组老虎形态各异,既体态雄健又温柔传神,《国运昌隆》所展示的老虎雄姿英发、翘首远眺,透显着豪情与魄力;  相似文献   

10.
“一山不容二虎”一说始自何时,我未作考证,但肯定是古已有之的。《左传》里,有关因“一国不容二君”而发生的宫廷政变,俯拾皆是。农民起义,占山为王,第一把交椅上也容不得两个屁股。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农历庚寅年,虎年。《说文解字》称:“虎,山兽之君也。”《风俗通义·祀典》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格物论》说虎“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20世纪80年代,在我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的一处墓葬中,发现了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通过对这幅被后人称作“西水坡星图”的解读,人们不禁惊叹于先人天象推演水平的高超。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虎不但成为刚勇威猛、趋吉避凶的象征,更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天人合一、祝祷长盛不衰的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2.
骞叔 《前线》2005,(10)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话讲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的喜怒哀乐之情与中和的关系。所谓中,就是适度,无过无不及。只有适度,才能和谐;中是和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和又称中和;和为贵也可说是中和为贵。而中和的达到,与喜怒哀乐之情的恰当表达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的一切行为,都出于情,而情是性的表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说“,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人都有喜怒哀悲之气…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电影《周处除三害》热映,让“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更为人熟知。根据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的记录,所谓“三害”,指的是平时在乡里横行霸道的周处、义兴河中的大蛟,以及山上一头跛脚的老虎。乡民希望“三害”能够自相残杀,有人就怂恿周处去杀蛟和虎。周处同意了,先上山杀了老虎,又下水寻找大蛟,一连三天三夜,追踪几十里,终于斩杀了蛟。乡民以为他和蛟同归于尽,正互相道贺着,周处回来了。他这才知道自己名声有多差,就萌生了痛改前非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长篇通讯《吕日周在长治》中说,吕日周有一个“笤帚理论”。他说:“一个人干事,肯定会暴露缺点,一个人不干事,可能一点缺点也没有。打个比方:笤帚不扫地,自己肯定干干净净;要去扫地,地被扫干净的同时,自己身上也沾满了灰尘。”这就让人想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群众对某一具体人的看法不尽一致,时常会出现“公论”不公的问题,使一些为了得票保票而不问  相似文献   

15.
今人所言“与时俱进” ,在古代《易传》一书中叫“与时偕行” ,如 :“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彖传·损卦》)“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彖传·益卦》)“‘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文言·乾卦》)《庄子》书中的《则阳》篇也有“与世偕行而不替 (废 )”的说法。后世不少思想家均有所发挥 ,如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其《周易内传》一书中说 :“既损既益而时因以变迁 ,则损益行而时因以偕行也。” (卷三 )古之“偕行” ,即今之“俱进”之意。欲了解古代之“与时俱进”观 ,须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 ,趋时…  相似文献   

16.
阳生 《唯实》2003,(4):96-96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楚国都城郢地有一个人 ,在晚上给燕国宰相写信 ,因嫌烛光不亮 ,要求拿烛的人举高一点而说了一声“举烛” ,说着也就错写上了“举烛”两个字。燕国宰相接到信 ,作了这样的理解 :“‘举烛’就是崇尚光明 ;崇尚光明 ,就是要选拔贤能的人而任用他们。”于是 ,把这个意思告诉了燕王。燕王听了非常喜欢 ,国家也因此而治理好了。讲完了这个故事 ,韩非评论说 :“国家虽然得到了治理 ,但这种理解并不是信的原意。”从此 ,“郢书燕说”就成了曲解原意、穿凿附会的代称。晚清小说《冷眼观》(王濬卿著 ,1 90 7…  相似文献   

17.
《周易》最后一卦《未济》卦,充分体现了《周易》:“生生之谓易”(《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进化的系统,是一个大化流行的过程。 关于《未济》卦,历代哲人都有深刻的阐述。孔子在《序卦传》首句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末句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把六十四卦作为一个体系来对待。这里给  相似文献   

18.
朱晓明 《党史博采》2014,(2):50-54,58
国民党军名将、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是我中野、华野的强硬对手,他十分用心研究我军的战法和部队情况,认为刘邓之3纵战力强,为精锐部队,有“老虎纵队”之称。因此,3纵主力第7旅(即11军31师)也就有了“中野虎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唐代官至礼部员外郎的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寓言《黔之驴》,说的是一位好事者运驴入黔放之山下不派用场不加保护而被山中老虎“断其喉,尽其肉”的故事。子厚先生意在告诉人们,类似驴子这样的“庞然大物”,表面上体大声宏,实质上外强中干,不堪一  相似文献   

20.
名句遐思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