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释“西洋”——郑和下西洋深远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洋"一词在历史上的渊源及其内涵的衍变,是我们研究郑和下西洋首先应该认识和解释的问题.但是迄今为止,中外史学界对东、西洋的界分争议纷纭,莫衷一是,遮掩了对"西洋"一词的探究.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语词衍变的视角考察"西洋"一词的渊源何在,在明初的涵义及其衍变,揭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明初中国政府为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奉行了一系列和平外交政策,包括派遣郑和七下西洋,遍历东南亚各国。郑和作为一位和平外交使者;在下西洋期间,不仅为满剌加立国,制止了强国对弱国的欺凌,而且在旧港剿灭海寇,保证了航道的畅通,同时在苏门答腊为国王平定了叛乱,维持了当地的和平秩序。郑和及其随从的和平外交活动在东南亚民众中影响很大,至今仍到处流传着有关他们的传说。这些事实说明,郑和作为一位和平使者,的确为发展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交往立下了功勋。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中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立体报道。不少报道虽然提到了在郑和前三次下西洋的时候曾经抵达真腊(柬埔寨),但都没有进一步的报道,究竟郑和及其船队是否到过真腊,中国大陆史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意见:有人认为抵达过,也有人认为不曾抵达,双方都有自己的史料根据。我国台湾省史学界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为了揭开郑和本人或者郑和船队是否到过柬埔寨之谜,2005年6月、7月间,笔者在柬埔寨围绕三保公庙的历史进行了多方面的实地查证。现将对相关人士专访的详细内容和柬埔寨的文字资料,以及展开寻觅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郑和下西洋时代西亚形势及与中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世纪初,明朝永乐皇帝派遣郑和7次下西洋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它并不包含从亚洲西南包围帖木儿帝国的战略动机。帖木尔帝国已经分裂,不再对中国西陲形成威胁。其继承者同明朝关系友好。郑和船队下西洋每次出动2 7万多人、2 60多艘千吨以上巨轮,驰骋西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吉达港,规模空前。当时地中海欧洲诸国对中国人民的航行竟毫无所知,亦无反应,原因何在?埃及马木路克王朝执行垄断香料贸易的政策,在西亚地区阻断了欧洲商人同东方商人的任何直接交往,形成红海难越、信息割断的态势。中国人迅速全部撤出西印度洋  相似文献   

5.
长江入海口有个颇有名气的小镇--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古名称为浏家港,是太湖主要泄水道之一.这个始于汉唐兴于元明的千年古镇,在明永乐、宣德年问,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曾从这里起锚扬帆七下西洋,为浏家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6.
王民同 《东南亚》2005,(2):52-55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友好使者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都在隆重纪念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本文就郑和下西洋对建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贡献进行论述,以加深认识我国将睦邻友好政策发展到一个历史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一)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吸取了元朝西征、南征和东征,连年用兵海外的历史教训,认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没有理由向外侵略,除非是本国遭受侵略,不得不进行保卫国家的战争。由此而制订了睦邻友好的对外关系基本国策。朱元璋在即位后的第…  相似文献   

7.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的一座古城,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濒临马六甲海峡,地处中西海路交通的要冲.很早以前就有华人来到这里,跟当地土著居民一起,栉风沐雨,拓荒垦殖,把它建成现代的海港都市.  相似文献   

8.
公元2004年12月26日,一个黑色星期天,一个令无数家庭蒙难、无数人为之哭泣的日子……这天清晨,一场突发于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底的8.9级强地震,引发印度洋大海啸,数十米高的惊涛骇浪向环印度洋诸国席卷而来,印尼、泰国、斯里兰卡、印度、马尔代夫首当其冲,马来西亚、缅甸、肯尼亚、索马里等多国亦被波及。海啸,这威力无比的“超级巨兽”吞噬、摧毁着它所途经的一切———婆娑的椰影、洁白的海滩、繁闹的集市、欢乐的校园,连同政府办公大楼、度假星级酒店,即使盘根错节、密不透风的热带雨林和偏远的小岛渔村也不能幸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战略环境的深刻变化,印度和美国的防务关系在“印太战略”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升温。然而,新德里对华盛顿的“海洋航行自由”行动的态度颇为微妙:一方面,印度在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时对部分条款提出了保留性要求,对美国在印度近海实施的“航行自由”宣示活动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在中印边界争端和南海局势复杂化的背景下,印度在国际场合多次提及尊重南海“航行自由”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性,对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以“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名,表达了口头支持,并通过同日本及东盟国家的海洋安全合作增强印度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但避免直接参与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巡航活动以防过度刺激中国。印度对于美国军舰在印度洋和南海不同水域“航行自由”活动的认知差异及其应对措施体现了鲜明的实用性和利己性,特别是以维护“海洋航行自由”为幌子介入南海事务,加剧了中国周边外交局势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0.
胡令远 《东北亚论坛》2013,(6):16-26,126
价值理念在战后的中日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一向为人们所忽略;而经济的现实利益,被认为在战后的中日关系结构中居于主要地位。在价值一利益范式下,即在精神领域的价值观诉求与形而下的利益诉求的关联和互动中,日本的对华外交大致可以厘为规避与超越、固守与挑战、链接与融合三种类型。它们对战后的中日关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证明,价值理念在中日关系中发挥着特殊的功用,而且越来越显化。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国策的急剧膨胀,大批日本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尤其是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更是加剧了日本移民的涌入。至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不包括军政人员,全东北已经有150余万的日本移民定居。就中作家近百人,他们绝大多数人站在殖民主义的立场上,记录了殖民主义者眼中的“满洲”风光,描摹了他们作为统治阶级一员对“满洲”新大陆的“美好憧憬”。藤山一雄可谓最典型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保罗·司各特关于印度的神秘化、色情化描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小说以“性神话”书写印度和探索东西关系提出质疑,并以后殖民理论和女性主义思想对这些东方主义手法进行清理。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安全风险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治理理论谱系的协同理念与安全化理论的“主动发声”契合了国家安全事务的实践性需求,在“安全、安全感和安全化”的概念向度上,形成了审视安全状态、安全感知和安全行动的“情境—意识—行动”分析框架,三者交互建构的过程嵌套着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对象、观念和政策行动。其一,在安全治理对象的识别与阈值范围的讨论中,源于安全与风险的差值关系以及政治化与安全化的动态均衡关系,公共事务进入安全议程的边界具有“临界点弹性”特征;其二,在主导型政府范式中,安全治理主体呈现“能力>状态>感知”的安全观格局,在安全秩序与安全服务的供给上呈现“序列偏好”;其三,在安全治理的政策过程中,政策环境、政策意识和政策选择的倒三角构成治理沙漏的上端,政党、政府和社会的科层三角构成治理沙漏的下端,前者随着信息流、资源流和权力流自上而下的滴漏呈现漏斗效应,后者随着政策执行的层层传导不时出现加码转嫁、目标偏移及反应性治理等科层效应,二者形塑治理行动的“沙漏模型”。  相似文献   

14.
柬埔寨与中国在商贸和文化上的关系历史悠久。自从1958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后,两国关系日趋密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柬埔寨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柬中两国发展政治外交关系和双边经济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本文回顾柬中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一带一路"为柬埔寨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地中海,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之间,四周被大陆紧紧环抱,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它东西长3800千米,南北最宽处1800千米,面积250.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约1500米。地中海是古特提斯洋(古地中海)的残存水域,属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如北面的庞培城就是一座因火山爆发而埋没的古城遗迹。地中海沿岸还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古埃及的灿烂文化,有古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的兴盛;更有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爱琴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以及公元2世纪时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古罗马帝国。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复…  相似文献   

16.
●它和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一样,同属世界级“文化瑰宝”。●石窟内的卢舍那大佛像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中国的维纳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站在石窟前情不自禁地赞叹:太美了!  相似文献   

17.
我非常高兴主席先生给我提供这个讲坛来对一些问题发表看法.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表示最深切的谢意,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和举办这次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  相似文献   

18.
卢沟桥一声炮响,目军全面点燃侵华战火,驻守平津的二十九军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付出重大牺牲,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先后殉国。八月初,卫立煌率国民党第十四军四个师在宛平髫髻山和下马岭一带对日军作战,激战数日,伤亡惨重,终因敌我实力悬殊过大,被迫撤离。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到访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为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双方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关系的增进提供了新理念、新指南,同时或可为南海问题和南海局势的发展带来新环境、新框架。中国不仅要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和为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展开互动营造更为良好的政治氛围,而且还应积极与东盟就南海议题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正面应对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考虑,增强互动的实效性和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促使南海由争端的焦点变为中国—东盟合作关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20.
李秀石 《国际观察》2014,(2):121-134
本文通过研究日本相关法律、政策文件及其实施状况,论证2001年小泉首相倡议缔结亚洲"反海盗"协定以来,日本立足马六甲新加坡海峡和索马里亚丁湾,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反海盗"为契机,构建海上安全合作框架,逐步扩大军事和准军事存在的战略性举措。同时,深入剖析安倍政府宣示"保卫"海上通道的方针政策,解读安倍任首相一年多来极力推进的海上通道战略外交,总结日本加强两洋战略扩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