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南海渔民权益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16,(2)
由于我国立法不明确导致渔业权制度供给不足,南海争端持续影响南海渔业环境的地缘政治矛盾,海事行政管理未充分考虑渔民特殊身份等原因,现行立法与制度已难以适应和满足对我国南海渔民权益保护的特殊需求。我国应通过完善渔业权制度,明确我国执法机关在涉外刑事案件中的执法地位,并加强与周边国家刑事司法合作,确立海事行政救济制度与行政管理制度等措施,建立我国南海渔民保护的特有原则。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程度不断增大,再加上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以及南海冲突升级等因素的作用,我国海南省渔民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养殖空间逐年缩减、渔业安全形势严峻、养殖水域环境恶化等方面,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6,(Z2)
正《更路簿》是中国南海渔民自古就使用的航海手册,它详细记载了近千年来中国渔民在南海诸岛根据自身海洋生产、生活的实践,对南海诸岛、屿、礁所作的命名及摸索确定下来的航线等。这本祖辈流传的《更路簿》,作为历史铁证之一,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的海域,拥有主权。中国南海渔民们用了几十代人的鲜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征服万里海疆的《更路簿》。《更路簿》是南海渔民自明代以来就使用的航海手册,除记载了通往南海诸岛的航程和航向,还洋细记录了南海诸岛、屿、礁名称及准确位置等。  相似文献   

4.
本土文化特色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资源驱动力;对消费需求的关注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需求驱动力;旅游体验价值创造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价值驱动力;多旅游服务主体参与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服务驱动力;休闲环境营造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保障驱动力;区域联动发展是古村镇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持续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
可以说,南海争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是"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南海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围绕南海问题的复杂成因、当前南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南海问题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根据我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的基本国情,只有转变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而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对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稳定发展得以保障,才能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引导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同时开展家庭工业、休闲旅游等活动领域。如今,很多城市居民以回归大自然、吃农家  相似文献   

7.
2015年伊始,美军舰机频繁闯入中国南沙群岛相关岛礁附近的海空域,遭致中国军方强烈反制。美军此举出于钻国内法与国际法空档、利用南海争端充当"重返亚太"的战略支点、企图在南海得分以挽回在叙利亚危机中尽失的颜面、争抢军费等的考虑。对此,我国不妨从构筑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完善涉海法律法规、积极建设"蓝水海军"、整合海上执法力量、普及海洋知识、洞悉游戏规则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海洋局发布的资料来看,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人与自然矛盾加深。一方面,人们在人与海洋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表现为:人类过于执信其是海洋的绝对主体,在海洋经济催化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异化。另一方面,海洋本是一体的,因为狭隘的民族国家的观念,没有认识到人与海洋共同体的重要性。由此,笔者尝试论证人与海洋的辩证统一关系,并建议构建人与海洋共同体,最后主张打造一个稳定的南海国际秩序,建立南海生态保护区,为建设"美丽海洋"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9.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日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渔民失去了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渔场,和农民失地是一样的道理,也需要得到相应的补偿海洋渔业资源急剧衰退,赤潮频频发生,传统的海洋生态平衡和平静的渔村生活受到前所未有的“海洋经济大发展”的冲击,众多传统渔民在现代新型海洋经济面前进退两难。这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在东海调研看到的真实写照。东海的状况具有代表性。随着近海渔  相似文献   

11.
冯芳芳  邹立刚 《学理论》2014,(1):129-130
南海问题是目前我国的热点问题,而海上行政执法是国家海上管辖权的运用和实施,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最重要的手段。纵观有代表性的国家,其海上行政执法模式大体可分为两类,如以美国为代表的相对集中统一的海上行政执法模式和以英国为代表的相对分散多部门的海上行政执法模式。我国现行海上行政执法模式可归结为相对分散多部门的。面对日益严峻的海洋形势,我国正在改革为相对集中统一的海上行政执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南海的海洋权益争端,在新形势下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加以认识,并采取妥善的处理办法经略海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新时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形势和安全形势都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在海洋开发和海洋资源利用需求空前增大的同时,海洋权益争端也愈益突出,经略海洋的全局谋划显得更为重要。在这方面,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3.
福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海洋省份。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赋予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重大使命,这为福建进一步发挥独特的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做好"海"的文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科学谋篇海洋、布局海洋、竞争海洋,把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作为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2)
当今高校专门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海洋意识教育为数不多、效果堪舆、成果不彰。如何加强高校海洋意识教育,就海洋意识教育进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的实践做出一些分析和建议。海洋意识教育进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具有深刻的必要性、需要清晰准确的四大内容布局。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8)
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南海声索国与域外大国的战略互动——南海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中充当急先锋的角色,多方设法拉东盟和各大国为其非法占有南海权益背书;而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竞相介入南海问题,既出于本国战略需求考虑,也迎合了南海周边国家对华平衡意图。因此,解决南海问题不能单从争端本身出发,而要充分考虑其复杂性,既要积极维护我国的海洋安全和主权,又要顾及和谐周边的战略大局。  相似文献   

16.
南海问题的产生原因、现实状况和内在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就我国海洋政治形势而言,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复杂的历史变迁、激烈的资源争夺、海上航路的维护、长期无法落实治权等原因,造成南海问题不断升级,进而出现国际化趋势。由于多元力量的介入和多方利益格局的形成,南海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系统性的结构非良的政治问题。为此,中国必须拿出新的举措,务实、冷静、理性、有效的应对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羊玥颖  冶丽君  谭永锋 《学理论》2012,(18):189-190
如今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大学生如何合理安排闲暇时间是大学生"成人"过程的重要环节。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文化状况如何,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休闲教育,将直接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通过对"闲暇时间管理"的诠释,分析高校大学生闲暇时间中休闲文化的现状,最终提出开展大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曾凡传 《学理论》2011,(35):32-33
近年来,南海紧张局势不断上升,越南、菲律宾频频侵犯我国南海主权。处在"十字路口"的南海,在中华民族崛起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系到我国各个方面。解决南海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因素考虑:加强有关南海的立法工作;以"合作共赢"为指导促进经济合作;推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强化南海的海权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然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面临着严重威胁。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性内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环渤海地区海洋利用活动的日益频繁,渤海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压力。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健康,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研究休闲和休闲产业起步较晚。休闲文化研究的力倡者于光远先生1993年在给旅游企业的题字中写道:“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今年8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休闲产业国际研讨会,目的就是为了让刚刚开始体会休闲的中国人能正确理解新时代的休闲理念,由此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我国居民已有1/3时间在闲暇中度过 何谓“休闲”?可能许多人会认为,“休闲”就是在工作之余恢复体力的休息、消遣、娱乐和游戏,是对紧张工作的调剂。然而几千年前中国圣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