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行政管理组织的不透明性、严格的等级制度等,造成了一系列的政府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政府,即"开放型政府"。开放型政府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循环体,公众参与即输入的过程,信息公开则是输出的过程,而"开放"就是由一个输入和输出构成的不断互动的环路。建设开放型政府是全球化和知识产业化的必然要求,是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政府建设的必然趋势,它对中国意义更加重要。目前开放型政府建设还存在诸如信息公开不足、公众参与不够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开放型政府建设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转变观念、加强立法等促进信息公开;从扩大基层民主、拓宽公民参与渠道等推动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公众参与有效性困境的破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9,(3):18-22
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既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实现路径,也是社会发展和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变迁的必然结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实践存在参与深度和广度有限、评估结果准确性欠佳、评估结果落实不力等参与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其困境的破解需从培育积极公民资格、明确政府角色定位、注重解决差异性问题、完善评估制度建设和优化评估过程设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当前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公众参与成为提高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应有之意。从实践来看,政府现代公共服务理念薄弱、公众参与动力和能力不足、公众参与制度保障缺失、参与平台建设创新力度不够、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不到位等已严重影响公共服务中的公众参与效果,参与流于形式。只有进一步培育和塑造现代公共服务理念、加强示范引导培育现代公民、完善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配套制度建设、创新参与平台和途径建设等才能进一步推动公众的积极、可持续参与。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结合起来 ,突出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性 ,是群众观点在决策领域的升华。扩大公民参与 ,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目前 ,我国公民社会的参与程度还不高 ,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在政府的动员下参与的。因此 ,我们应当从观念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公众利益表达等层面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切实维护公民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政府绩效评估缘起及发展的理论逻辑是经济逻辑和公共责任逻辑,政治逻辑是官僚组织中的官僚控制,其中行动者包括政府领导层、官僚机构与公众。公众是领导层为加强横向控制力而引入的新的变量,"参与式"政府绩效评估的本质是公民参与的有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保障,同时加强公民参与的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5,(7)
<正>——参与立法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5)
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着手研究政府绩效评估,之后,我国学者对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然而相关活动的研究探讨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以公民为主体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还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在我国各级政府的绩效评估活动中,积极探索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不断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对于公民个人和政府建设都有积极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府形象塑造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政府对公众的亲和力与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度。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经常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必须重视政府形象的塑造,保持对公众较强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只有继续深化行政改革,增强政府的实务能力和强化治理能力,加快公民社会的建设和公民意识的培养,畅通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化渠道,才能塑造良好的现代民主政府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
社会协商对话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新思路,能够促进公民更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新媒体为社会协商对话提供了更为效率与便捷的平台,同时也成为政府走向善治提升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依托网络平等、开放、互动的特点,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鼓励公众参与和对话,对公共议题进行理性的论辩和说理,就政府的决策达成共识,既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又可以增强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开辟新路径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参与地方治理虽然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但是在行政发包制下的高风险与弱激励、相关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弱组织性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风险等特定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的高度自主性使公民参与地方治理在实践中很容易形成治理变革的"悖论"现象。体现在:一方面,在扩展有序公民参与和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已经成为执政高层的基本政治文明建设方略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依然缺乏足够的动力支持公民参与;另一方面,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法制基础虽然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的规范体系和制度文本,但在实践中或被屡屡虚置或被施加诸多限制,公众参与积极性大大弱化。因此,要从根本上走出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困境,从优化相应的制度环境入手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并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才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是衡量现代社会民主程度和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践中我国公民参与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蕴含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价值。我国公众参与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公众参与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应当实现效率与民主价值的恰当平衡。在执政党、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推动下,公众参与在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7,(4):76-8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的产生,公众对于政府各类数据开放共享的要求日趋强烈,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公共治理创新。研究表明,政府通过环境数据开放可以让公众更好地参与环境治理,从而推动环境治理创新;环境数据开放使公众能够获得更多的环境信息,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并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提升环境治理效果。针对数据开放与环境治理创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改革政府环境数据管理体制,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加强环境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打造"一站式"环境数据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公众利用开放环境数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理论视野》2021,259(9)
我国透明政府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也面临着行政透明理念不深入,政府数据资源利用率低,各部门权责不清、政府与公众之间互动不积极等问题。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出现新的形式,构建更为高效、便于政民交流的数据开放体系已成为时代需要。需通过完善相关立法,提升透明政府行政水平,规范开放标准,保障数据安全,建立数据开放架构,充实政府技术人才,鼓励社会参与,吸引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等方式来改善政府与公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为数据时代下公众的知情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4.
陈艳珍 《理论探索》2007,(5):128-130
深入分析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动因,对于有效提升公民参与水平,提高公共政策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目前公民参与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利益主导型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直接要求公民参与;政治的民主、开放和现代化,体现为公民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决策,引导着公民参与;克服政府失灵,需要扩大公民参与;社会信息化发展,创造了公民参与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就腐败治理和廉政建设的过程来看,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国家廉政建设体系,必须在加强政府内部制度建设的同时,大力培植廉政生态予以支撑。廉政生态应从以下三个维度上建构:(1)开放。变封闭政府为开放政府,这是培植政府廉政生态的第一要义。开放社会提倡理性,反对狂热与盲从;尊重个人和民众的自由权利;个人有判断是非、批判权力的权利,同时权力接受民众的批判。(2)参与。政府开放为公民参与廉政建设提供了前提。在依靠和加强政府内部廉政制度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公民参与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体制内反腐和体制外反腐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6.
推进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就是推动行政决策向公众参与开放,公众参与行政决策"过程",表现为公众与政府互动,由"政府决策"走向"公众与政府共决"即公共决策,实质是以公众参与权制约政府决策权.基于中国经验,通过构建"开放?嵌入?互动"的过程模型,认为开放的实质是"赋权",嵌入的实质是"充权",赋权"越充分且"充权"越充分,行政决策过程中公众与政府互动程度即公众参与度越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由广度、深度和力度构成,影响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的因素,一是参与权利不对称,二是参与权力不对称.  相似文献   

17.
王茜 《学理论》2011,(26):3-4
随着单位社区的边缘化,现阶段在中国出现了公民社区这个概念。公民社区是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为新型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公民是社区规划的价值基点,因而在社区建设和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必不可少。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建设中,公众参与严重不足,为此应加快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社区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为社区自治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与公民政策参与绩效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5,(6):64-68
公民参与政府治理越来越重要,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参与政府治理的集中表现。既然政策参与对政府和公民都有益,那么现实中为何政府和公民都会出现"左右为难"的困境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而交易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受制于资产专用性。因此,基于"场地"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和特殊资产专用性等角度分析,专用性资产对公民政策参与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民政策参与的专用性场所缺失,专用性物质资产投入不足,专用性人力资产匮乏,特定资产发展滞后等。对此,应采取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建设公民政策参与的专用性"场所";加大政策参与专用性物质资产投入;逐步加大政策参与人力资本专用性的投入;加强公民政策参与制度专用性资产建设等提升公民政策参与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善治强调政府与公众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公民社会也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公共决策。但今天的公众参与仍然是单向性的,缺少信息、组织和渠道,因此需要优化参与路径,实现公众与政府的双向互动,公开政府信息,公众有组织、多渠道地有效参与到公共管理中,从而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以公民为本的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其构建及发展都离不开公民的有效参与。公民参与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意义重大,公民参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服务型政府的持续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