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在借鉴吸收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首次引入了"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鉴定意见质证制度,但是此项制度过于原则和粗疏,虽然已有学者对"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诉讼地位及该制度相关程序设置进行了研究,但是其核心问题——意见的法律效力还有待从法理和实践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两大诉讼法的修改,我国的鉴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鉴定意见的相关规定,都极大的保障了当事人的权利。但是鉴定意见在许多方面仍有不足,如鉴定意见范围不确定、没有充分保障鉴定人的权利,刑事未赋予当事人申请鉴定的权利,检察监督规定不明等。  相似文献   

3.
高公翰 《法制博览》2023,(11):57-59
交通事故不合理用药司法鉴定意见具有双重传来证据的特性,鉴定主体资质、鉴定人员资格、鉴定程序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鉴定意见认定过程中,审判组织应依法充分保护当事人实现诉讼权利,才能公正裁判,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4.
陈东 《法制博览》2022,(11):96-98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法医学司法鉴定人员通过运用法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科学知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之规定,对刑事、民事案件中涉及人身损害事项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5.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参加。简易程序案件的出庭要重点对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的保障和法院审判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如何贯彻简易程序案件出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完善办案机制、简化庭审程序、加强对审判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陈东  李辉 《法制博览》2022,(5):96-99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法医学司法鉴定人员通过运用法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科学知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之规定,对刑事、民事案件中涉及人身损害事项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7.
李晓飞 《法制博览》2015,(1):111-112
证据是诉讼的灵魂,而证人又是民事诉讼案件中当事人和裁判者乃至整个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证人证言会对整个案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整个案件的最终结果。笔者通过以下三部分,对构建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提出一些见解与构想。  相似文献   

8.
邹怡 《法制博览》2023,(6):117-119
法医司法鉴定作为司法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法律价值。分别从国内角度与国外角度,详细分析了关于法医司法鉴定的研究现状。并以研究为依据,提出鉴定程序不合理、鉴定人出庭制度存在缺陷以及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针对上述常见问题,解决策略分别为:规范鉴定启动程序与质证制度、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和细化鉴定人出庭参与规定,以实现从根本上完善法医司法鉴定相关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何鸿卓 《法制博览》2015,(4):197+196
证人出庭是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不出庭却一直作为刑事诉讼的痼疾所存在,尽管新刑诉法对证人出庭做了几个方面的新规定,但是却依然收效甚微,本文试图从根源上探寻证人不出庭的原因,进而提出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建立"正三角形"诉讼结构和加强普法教育等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榕 《台湾研究》2006,(1):45-49
在台湾的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中,调解一向备受重视。根据台湾“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设于诉前,即在起诉之前由法院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而在起诉后,除非第一审中当事人合意将案件移付调解外,法院将不再调解,在诉讼的全过程,当事人双方可以合意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