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丽  姜婷婷 《法制博览》2023,(24):133-135
2023年2月21日,一则“60岁快递员凌晨猝死在岗位”的话题登上热搜榜,“60岁快递员在工作岗位猝死能否认定工伤”的话题引发热议,再次将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推向争议的焦点。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工伤保险制度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劳动者的工作形式也日益灵活多样化,致使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劳动者可能遭受职业伤害的风险正在不断加大,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案例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有工伤保险制度的缺陷,进而提出完善措施。完善的法律制度的适用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宋琦 《法制博览》2023,(6):157-159
在社会实践中,针对极为特殊的未签订劳动合同,无法对于受伤职工进行权益保障的问题,当前法律建设法制优化中要正视这一存在的现实问题。用人单位拒绝承担工伤责任、拒绝对于员工进行后续的权益保障等,不符合法律要求,但针对工伤认定中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无法确认的情况,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在明确事实劳动关系具体形式的基础上,使各个认定主体各自承担责任,确保工伤认定过程中认定的有效。  相似文献   

3.
工伤认定不再那么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铁路局南京东机务段职工吕明英,下班途中穿越铁道抄近路回家,被行驶的货物列车撞伤致死。为了能认定工伤,吕家经历两次行政认定,法院一审、二审两次判决,结果工伤认定申请全被驳回。经过五年的努力,直到2010年4月,才得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法院责令南京市人保局对工伤申请重新认定。这一工伤认定时间之长、困难之大可见一般。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于2011年1月1日开始施行。也就是说从这天开始,像吕明英的工伤认定就不会如此艰难。新《条例》针对工伤保险制度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完善了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工伤保险事业取得显著进展.2010年国务院对《条例》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和工伤认定范围,增强了参保强制性,大幅度提高了工伤待遇,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问题之提出"工伤歧视",应将其完整地称为"工伤保险歧视"。在2004年1月1日之前,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是不享受甚至没听说过有工伤保险这回事。即使在《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的今天,许多地方仍继续按照当地先前出台的关于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也就是说,仍然有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不能够享受国家规定的合法权益,包括工伤保险请求权。  相似文献   

6.
谢欣书 《法制博览》2024,(9):136-138
过度劳动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伤害不可忽视,在实际的工伤救济中难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中的“认定工伤”与“视同工伤”,并且受到工伤认定排除规则的限制,因此本文提出将过度劳动纳入职业病和过劳自残、自杀纳入工伤救济的建议,使之更符合立法目的,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7.
正一般情况下,职工的用人单位只有—个,职工发生工伤后,应由与职工存在劳动关系的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并支付《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相关费用。当出现与多个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等特殊情况,你知道由谁来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吗?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一下,一起来看看吧。1职工与多个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1.什么是工伤?答:工伤,又称"工作伤害""职业伤害",包括工业事故伤亡和职业病两种情况。工伤最初是指由于工作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造成的身体伤害,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病也被纳入工伤范畴。工伤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程序进行认定。2.什么是工伤保险?答: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9.
经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 过的《工伤保险条例》,分总则、工伤 保险基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8章64条。  相似文献   

10.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条例规定,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