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北方 《南风窗》2008,(9):42-42
在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发达和对矿产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局限,为了鼓励采矿业的发展,很多国家都规定了无偿取得制度。如今,这一做法已经被有偿使用所取代。西方国家的自然资源以私人所有为主,国家和地方政府所有为次。所有权归属不同,实现资源收益为全体人享有的路径也不同。以税为主有学者分类,资本主义体制下对自然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没有具体的所有者和出资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名义上每个中国公民都享有这些国有财产的所有权。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设立了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专门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在各种登记资料上,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都是国有公司的出资人或股东,国有公司从此都有了自己的"郎君",乍一看,我们似乎从形式上解决了国有公司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此问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宪政框架下解决资源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洪 《南风窗》2008,(9):37-37
在自然资源和产权行使上,要在宪政的框架下思考。第一,以宪法为基础。自然资源的所有权问题,宪法规定得很清楚。关键在于我们对现在的所有权概念,缺乏相关的收益权和处置权方面的理解,所以必须和现在的产权制度相衔接,全面去理解。第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解决自然资源产权问题时,要充分建立在市场制度基础上,要通过市场制度推动自然资源产权行使保护制度的建立。目前我们在产品领域中建立了市场制度,也已经比较成  相似文献   

4.
朱蕾 《法制博览》2013,(10):232
国家所有权,顾名思义即所有权属于国家,与罗马法所言的"所有权是上天赋予所有人对于财产的绝对支配权"不同,国家这一集公权、私权于一体的主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及国家所有权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公"与"私",这就注定了在面对以强大的行政权力为后盾的公法性时,其私法性往往被覆盖。纵观我国国家所有权的立法现状和权利实现方式,不难发现制度不严密很大程度上是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如何让国家所有权的私法性真正体现出来,从制度上规范国家所有权的权利行使,在国家所有权的保护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李曙光 《南风窗》2008,(9):36-36
自然资源所有权的讨论,涉及的面非常广,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法学界,要站在共同的基本概念上探讨。实际上现在包括租金研究、税收研究,概念都很混乱。从学术角度这种探讨都没有问题,但如果是放到现实中,不同制度的安排结果大不一样。在现实中,我们首先要讨  相似文献   

6.
李向平 《南风窗》2010,(3):52-53
"少林寺上市"风波,让我们看到了宗教资源的公益性质正在被异化。表面上看,这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冲动,但从深层次来说,这是用政治方式控制各种神圣资源的配置与使用。神圣资源公有,其信仰方式就不得不表现为公有或国有。  相似文献   

7.
张曙光 《南风窗》2008,(9):31-33
国有垄断企业的高额利润由垄断利润和垄断租金两部分构成,用交利代替收租,掩盖了行政性垄断的实质。因此,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国家收取国有垄断企业自然资源租金的问题,国有企业上交利润,则是第二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石勇 《南风窗》2012,(15):2-2
"官(政府)富民穷"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巨大阻碍因素。到现在,酝酿了8年之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在举国期待中仍未出台。而即使出台,且能发挥作用,对"官富民穷"的局面冲击也不会太大。毕竟,它另有发生逻辑。一是"国有"的资源、资产,其收益一直很难实际地体现为"全民所有",很多半路被"官有"、"官商所有"给截了。人们组成社会共同生活,各种自然和社会资源,应该是属于他们的。他们成立政府来治理,不是为了把这些自然和社会资源拿给抽象的"国家"和由他们纳税供养的政府占有,而是为了保护这些资源,并根据权利标准,最合理地在所有人中分配。  相似文献   

9.
王晨曦 《国际展望》2012,(5):119-133,145,146
中国的自然资源出口措施近年来屡屡造成贸易摩擦。2012年1月,WTO上诉机构发布了中国原材料案的最终裁决,认定中国对9种自然资源采取的出口税和出口配额措施违规。2012年3月,美欧日向WTO申诉,指责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违规。一方面,中国的自然资源出口管理措施频频遭到贸易伙伴的发难,另一方面,中国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生产过程监管不力也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因此中国有必要审视、整改对自然资源的监管措施。澳大利亚作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发达国家,在自然资源的监管方面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对其进行考察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和改善中国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9月6日报道,乌克兰政府5日决定出售“乌克兰”号导弹巡洋舰。“乌克兰”号导弹巡洋舰是原苏联第4艘1164型光荣级巡洋舰,1984年根据苏联海军的订购,由乌克兰“61名公社社员”造船厂建造。1990年8月1日举行了下水仪式,1993年,已经完工75%的“乌克兰”号移交给乌克兰海军。目前建造工作已完成96%。据估算,该舰完工尚需1.5亿格里夫纳(约合3000万美元)。按照乌俄两国1993年签署的政府间协定,事关苏联解体时未完工的大型项目的决定,由两国共同作出。“乌克兰”号巡洋舰的所有权属于乌克兰,但其无线电电子武器占全舰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弊端很多,应予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一种带有公权色彩的私权,不同于法人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行使主体不同,应分别加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作为经济组织,要建立具有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精神的组织机构,分别设立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实现管理的科学和民主,要立法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范围,通过土地权利登记依法确权,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并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12.
石破 《南风窗》2008,(19):34-37
现在矿产的所有权名义上是全民所有,但是,企业通过购买开采权,实际上拥有了矿产品的所有权。这样,企业的开采权成为矿产品的所有权,全民对矿产的所有权被空置。把矿产权当作使用权低价出卖,不仅仅是小煤矿产生高额利润的原因,也造成了资源型的国民资产严重流失。  相似文献   

13.
韩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浩  朴光玄 《当代世界》2010,(11):57-59
韩国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自然资源匮乏。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起步,并且持续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增长。1995年,韩国人均收入首超一万美元,跻身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韩国本来就短缺的资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对环境保护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加强生活垃圾管理、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充分再利用垃圾资源,是韩国减轻资源压力和保护国土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权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为此学界存在诸多争议,若深究这些争议产生的原因,则都不足以抵消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合理性。国家所有野生动物资源,并没有打破物权的不确定性,同时对野生动物造成的侵权,国家也不必都要承担责任。相反,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更有利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国借鉴国外的创办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由国家出资建立了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公司不同于一般的公司,自建立那一日起,就担负着宏观调控、关乎国家发展命运和民生大计的重担。为此,国有独资公司和董事制度的特殊性决定国有独资的董事必须履行忠诚义务,确保国家的经济政策得以贯彻实施,保证国有资产价值实现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土地所有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所有权与效率然而,无论产权学派的知识基础是如何脆弱,也无论它的批评者已经如何强有力地证明了其假设的错误,但是研究中国经济转型的传统的新古典主义方法仍旧将如下一点视为不证自明,即成功的转型要求存在清晰的私有权。这样,很正常地,产权学派将当代中国农业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归咎于中国土地所有权持续模糊不清,而那些受传统经济研究方法影响的学者要求实行进一步的私有化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经济学家在处理环境问题时也采取了类似的观点(对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而言,环境在理论上是不存在问题的:它能够像其他任何优点一样被对待)…  相似文献   

17.
为本国公司、企业有效利用 境外市场和资源提供优惠和保障,是当今世界各经济强国的法律和政策显著特征之一。投资者通过境外投资,可以绕开被投资国设置的贸易壁垒,直接打入该国市场;还可以直接获得该的市场需求信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人力资源,从而获得高额利润,保证了自身的竞争实力。对发达国家来说,对外投资既可使其减少与被投资国的贸易摩擦,又  相似文献   

18.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体在近几年十分繁荣。但新闻标题的数字常常掩盖了其需要面对的长期问题,这不仅仅包括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和社会长期存在的不平等。可持续增长是可以宴现的,但只有释放这个大洲最大的能量和创造性之源才行,那就是非洲女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雷墨 《南风窗》2013,(11):36-40
美国海洋战略是"经济驱动+战略跟进",两者互为因果、互为支撑,相得益彰。前苏联海上力量扩张属于"战略驱动"型,缺乏经济上的内在诱因,不具有可持续性。"未来20年,中国的大洋工作将立足资源、超越资源,确立中国在国际大洋事务中的强国地位。"这是今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对于中国海洋战略目标的表述。该报告出台次日,台湾渔民在  相似文献   

20.
世界淡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在各国国计民生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人口增长、生产发展、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淡水资源日益短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这不仅严重制约了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在威胁着各国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