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故意的民事侵权行为是侵权人在理性意识支配下选择的行为,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该行为,可以揭示出这种现实中发生的最普遍、危害也较大的侵权行为为何发生及怎样发生等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以此为指导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故意侵权与过失侵权在过错的构造、性质、有责性、归责依据上存在本质差异。故意在侵权成立、精神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补偿性赔偿、以及在侵权预防等方面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存在缺漏,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行为法的立法模式概括为一般化立法模式与类型化立法模式,在制定中国侵权行为法的时候,应当将这两种模式适当结合。即对一般侵权行为进行一般化规定,规定一般侵权行为的一般条款,将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的立法模式归纳为法国的大一般条款模式和德国的三个小一般条款模式,并建议采德国模式,此外,还应当对特殊侵权行为进行类型化规定。  相似文献   

4.
一个加害行为违反或者没有违反相关管制规范的事实,对于侵权行为的判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公法与私法相互关系的视角来思考可以深化对此问题的理解。管制规范中的防止侵害型规范,是以保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对侵权行为法具有直接意义。在侵权行为法的适用过程中,此种类型的管制规范作为私法规范的一种补充,其评判与裁判功能将有机会得以显现,并主要体现在侵权裁判的论证负担上。  相似文献   

5.
过错在侵权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法学界公认的事实。然而,对于过错的种种理论,学界并无统一的标准,这点从学界对过错本质属性的三种争论可以看出。对于过错的概念,主要有主观、客观和主客观结合三种过错说的观点。对于过错的判断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将过错分为故意与过失,另一种就是普通过错、共同过错与混合过错。在当今的理论界,过错的客观化判断标准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过错与责任的关系上,过错是归责的构成要件,也是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知识产权侵权定位为一般侵权行为,准其适用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然而,此举在国际上并无立法成例佐证。知识产权侵权的特殊性及所背负的公益目标决定了其无法完全遵照一般侵权行为的轨迹前行。在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中,知识产权侵权应当被归类于新型的特殊侵权行为类型以有别于一般侵权行为,并与之共同受辖于民事侵权行为这一上位概念。  相似文献   

7.
因果关系问题历来为侵权法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在目的上和范围上都是不同的,本文在分析既有的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应借鉴大陆法系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但在个案中因果关系的判断应综合考虑行为的概然程度、可预见性及法规目的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论危险故意     
欧阳本祺 《法学家》2013,(1):48-62,177
危险故意是连接实害故意与过失的链条,它的主体是对危险的认识与意志,最高端是对实害的认识与意志,最低端是对危险的过失。在危险故意中,"行为的知与欲"是一个不变的要素,"结果的知与欲"这一要素却呈忽明忽暗的变化———从"实害结果的知与欲"到"危险结果的知与欲"、"危险结果的知"再到"危险结果的过失"。放火罪危险犯的故意内容只能是对行为及其实害结果的知与欲,而不是对行为及其危险结果的知与欲。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故意的内容为,行为人对于危险驾驶行为具有故意,对于行为所造成的抽象危险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法制与社会》2010,(33):157-158
故意在侵权领域有其特定的含义,在英美法上故意侵权是一类独立的侵权行为。而在一般场合,故意是作为"过错"中较严格程度的归责事由,表明侵权行为人对结果的追求或明知的心理状态。在侵权法上如何认定故意,大陆法系存在观念主义与意思主义两种认定方法,在英美法系则采用"环境证据"予以认定。故意于侵权法及刑法领域应有不同的含义,在侵权法上故意以对"行为的违法性"认知为前提,惯采"故意说";而在刑法领域尚有"责任说"适用的场合。故意作为侵权归责事由的一类形态,在侵权法上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溯 《法学论坛》2022,37(1):64-74
在引入三阶层体系的背景之下,学界对我国《刑法》第14条中犯罪故意的体系性地位产生了诸多争议。在犯罪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不法的主观化和罪责的客观化、规范化,心理性故意确立了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地位,而罪责故意与违法性认识(不法意识)则留在罪责层面,成为罪责的核心要素。无论是以不法论的基础还是从我国实定法的角度来看,心理性故意均应归属于构成要件而非罪责;在承认故意的双重地位的前提下,对容许性构成要件错误采取"法律效果转用的罪责理论"是迄今为止最为妥当的见解;关于故意与违法性认识(不法意识)的关系,我国《刑法》采取的是罪责理论而非故意理论。在三阶层体系之下,我国《刑法》第14条的犯罪故意应当区分心理性故意、罪责故意与违法性认识(不法意识),其中,心理性故意应当归属于构成要件,而罪责故意与违法性认识(不法意识)则归属于罪责。  相似文献   

11.
论竞合侵权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新 《清华法学》2013,7(1):119-133
我国侵权法理论对于对接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形态没有理论的概括,使侵权行为形态与侵权责任形态的对接中出现逻辑空白.竞合侵权行为是填补这一空白的概念.竞合侵权行为,是指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作为侵权人,有的实施直接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具有直接因果关系,有的实施间接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发生具有间接因果关系,行为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形态.竞合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就是不真正连带责任,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惩罚性赔偿在大陆法系国家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是由于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坚持民事责任填补性的原则,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认为其适用范围模糊不清,难以把握。本文试图说明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在以过错责任为原则的侵权行为法中,惩罚性是过错责任原则的应有之义;侵权行为法不能仅仅是填补损害的最优机制,不应完全屈服于效率目的,在某些方面应当强调它的预防和威慑功能,以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等权利。为达到这一目的,针对某些侵害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是必要且正当的。  相似文献   

13.
陶玲玲 《法制与社会》2013,(26):248-249
犯罪故意内涵的理解是认定犯罪故意的前提要件。以"明知"为切入手段,从明知对象、内容、是否符合规律性的角度对犯罪故意内涵作深入了解。但是仅仅了解涵义尚不够,因为犯罪故意作为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认定的困难,必须要从刑法思维模式、推定方法使用等多种角度对犯罪故意的认定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犯罪故意中是否应包括违法性意识 ?国外刑法界存在诸多不同学说 ,我国学者也持多种不同观点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在我国可以提倡社会危害性认识与违法性意识择一说。其基本内容是 :犯罪故意的成立以现实的违法性意识或既具有社会危害性认识又具有违法性意识 ,就成立故意犯罪 ,只有当行为人既无社会危害性认识 ,也不具有违法性意识时 ,才不成立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15.
犯罪的故意是罪过的形式之一,而间接故意是其中比较难界定的一种。对于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之间的界限,历来观点众多。本文旨在分析比较犯罪主观方面中犯罪故意的两种形式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了存在的各种归责原则,以及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的意义,简要论述了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杨春然 《中外法学》2011,(4):729-741
学界对故意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位置有不同的看法,用正当防卫、犯罪未遂等制度对其检验,其结论或违背相似案件要相似处理原则,或使一些无辜的受害人在法律上找不到救济途径,或会致违法行为泛化。将故意解构为记述的要素和规范的要素分别放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不仅避免了体系上的矛盾,而且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四要件说中,故意等要素直接支撑刑事责任,造成正当防卫的前提"不法"无法直接在刑法内部找到适用的规范根据,凸显刑法自足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王利明教授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持的讨论会上说:“民法通则对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各项特殊侵权行为的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方式作17规定,但是这方面的立法仍很不完善。”纵观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史,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侵权行为法从建国初期的照搬照抄原苏联的侵权行为法,到文革时期的“完全灭迹”,到现在的初具规模,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  相似文献   

19.
"醉驾案"的两难命题提供了反思交通肇事主观罪过的契机,中外立法差异决定了我国交通肇事罪主观应为故意,而非过失。以波普尔"试错法"检验,故意论具有"逼真性":故意论不会罪刑失衡;公共安全不包括人身权;危害公共安全罪都是危险犯;"伤亡结果"不是构成要件结果;故意论不会影响既有判决。故意论也具有比过失论更高的"逼真度",能圆满解决诸多疑难:不存在共同过失犯;"逃逸"无需独立成罪;《解释》未侵犯立法权。  相似文献   

20.
垃圾短信已经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侵权问题尤为突出,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切实保护手机用户的权利,遏制垃圾短信的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