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提倡国学,是为了拯救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为了重振传统,用经学强国,就比较可笑了。同样,今天如果人们学点传统的东西,读读论语、孟子,念念唐诗宋词,尤其是跟自家孩子一起读,是个好事。总比闲来无事打麻将、赌博强上百倍。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益人心智。  相似文献   

2.
“国学快餐化”的背后彰显的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转型困境。对“国学快餐化”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挞伐,而是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对其探索、求解,才能促使我们找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郭丽 《世纪桥》2013,(3):38-39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日见炽热,国学热由此兴起。进入21世纪后,国学热再次掀起热潮,且其范围更大、涉及面更广、参与人员更多。本文从国学热的现象出发,分析当前国学热的原因,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学杂议     
毛志成 《前线》2011,(12):55-55
●滥封国学大师的事如今已渐渐冷却,但哄抬国学之风仍在刮着,这就有必要再唠叨一番。  相似文献   

5.
赵敦华 《新视野》2006,3(3):44-46
“国学”当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围,但并非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都可以称之为“国学”。“国学”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担当意识,以保护、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因为国学的召唤力,每一次都产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刻。“国学”不是恢复到过去的“道统”,国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立国与人伦的道德、人文精神,惟有贯通中西,汇其精华,“立乎其大者”,才能享此殊荣。在西学东渐占主流地位的100年中,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妙顾自然”为核心思想的“国学”,迎来了“西被”充满了“竞争”与“征服”思想的西方文化的时机。但“国学”并不寻求霸主与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国学”与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共同担当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全球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鲍兆飞 《世纪桥》2011,(19):50-51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国学精髓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让国学走进大学校园,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领悟国学,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更有利于校园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是在民族危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思索“国学”与“国魂”问题的,是把“国学”、“国魂”置于关乎民族存亡、国之安危的高度来肯定其价值存在的。周恩来青年时代成长的过程,就是在各方面熏陶下不断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他从小就树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志向。  相似文献   

8.
国学经     
《党建文汇》2014,(8):17-17
有容乃大——出自《尚书·君陈》。原文是“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大意是,要有忍耐,才会有补益;懂得包容,德行才算伟大。中华文化具有超常的包容能力.不仅善于创新涵化本民族优秀文化,而且善于吸收包容其他优秀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9.
一、复兴和重构是国学面临的双重任务 近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国学日益成为人们热学热议的话题,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据我看来.今日的中国国学要想在广大民众中扎实地“热”起来.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动员、鼓舞、激励的作用.还面临着复兴和重构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由贵州卫视原创制作的《最爱是中华》首播告捷,其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定位、感性的沟通手段以及节目中的趣味性的比赛方式,受到了广泛好评。看点一:《百家讲坛》三位名师在很多观众的印象里,综艺节目的评委席都由娱乐明星或名人长期占据,而此次《最爱是中华》却全部启用文化名人担任导师,这种组合令人耳目一新,也体现了节目组在诠释传统文化上的极致追求。  相似文献   

11.
王翊 《党课》2021,(2):110-111
送走2020年,迎来2021年,这样超级严寒的日子里,读《紫金·微国学》着实让人心生暖意。原来经典可以这样好读、好看、好听、好玩、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可以称为国学。经学、哲学、文学……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这么庞大而精深的系统科学,想弄明白、还得获得点什么,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经年累月的研读,是不能通晓其中关窍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什么都快速更迭的时代里,怎样才能悟到国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国学热”的兴起,深层次的根源毫无疑问与中国在新世纪全面崛起有关,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闪耀亮相的标志。在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对话的时候,必须有自由的平台和载体,要在传播自己的思想时赢得最广大的人们的认同,即找到文化的“最大公约数”。这样,就可以使对方最大程度地了解我们,减少误解。同时,我们也要对西方有所了解,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国学就在此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马一浮楷定“国学是六艺之学”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浮将 “国学”楷定为“六艺之学”,是为了说明“六艺统摄一切学术”。对此说,不能从学理上把握其合理性,只能探讨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此说的目的。本文认为,他这么说的目的有大有小。从小的方面说,有两方面的具体目的:一方面反对以“小学”(文字学)作为治“国学”之门径,将“国学”的根本定为“六艺之学”;另一方面反对以“西学”规范“国学”,而用我之固有的“六艺之学”规范“西学”。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一代宗师,马一浮可谓以这一特殊的学术取向体现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根本立场。从大的方面说,他这么说的理想在于:通过张显“六艺”的精神价值以说明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从而强调“世界人类一切文化最后的归宿,必归于六艺。而有资格为此文化之领导者,则中国也”。  相似文献   

14.
黄朴民 《党建》2010,(2):64-64
怎么界定“国学” “国学热”的兴起,深层次的根源毫无疑问与中国在新世纪全面崛起有关,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闪耀亮相的标志。换言之,在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对话的时候必须有自由的平台和载体,要在传播自己的思想时赢得最广大的人们的认同,即找到文化的“最大公约数”。这样也可以使对方最大程度地了解我们,减少误解,同时我们也要对西方有所了解,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国学就在此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郭庆晨 《奋斗》2005,(1):55-55
在诸多的会议当中.让我最有好感的要数现场会了。因为,每当提起现场会,就不禁让我想起焦裕禄在群众逃难的起始点兰考火车站召开的县委领导干部现场会.在黄沙遍地的旷野中召开的种植泡桐树的现场会。当然.也还会想起当年的“农业学大寨”的日子里.我所在的农场召开的一个个的农业生产现场会。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16.
学习国学经典是践行文化自觉的重要方式,干部国学培训在陕西省方兴未艾。本课题以陕西省委党校开设的各类培训班次为调研对象,就各级领导干部对国学培训的需求、方式、师资等问题进行了问卷分析,认为目前这一市场空间仍然很大,而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还有待与时俱进,应尽早建树我省干部国学培训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王琳琳 《前线》2011,(9):58-59
线形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由文化线路衍生并拓展而来,主要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孔庙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祭祀孔子的专门场所和国家的最高学府、教育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8.
文忠 《党史文苑》2005,(9):19-22
2005年6月30日凌晨2点25分,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在北大医院逝世,享年93岁.北京师范大学在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设置灵堂,数以万计的校内外各界人士前往吊唁,沉痛悼念一代书法泰斗启功先生.悼念的人们深知"国学大师"启功不仅对文化艺术情有独钟,而且在爱情道路上更是执著痴情,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9.
从《毛泽东早期文稿》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已经"略通国学大要",具备很好的国学修养。青年毛泽东对何为国学、国学何为、如何学国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青年毛泽东"略通国学大要"是他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主体素质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贺伟 《世纪风采》2010,(9):26-28
2003年6月,千古名山庐山增添了一处人文景点——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与夫人唐篑的墓茔,墓茔位于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内,建墓的山现已被命名为“景寅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