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  相似文献   

2.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3.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着我。后世一直将屈…  相似文献   

4.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  相似文献   

5.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  相似文献   

6.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7.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 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 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  相似文献   

8.
读屈原和司马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9.
汪金友 《前线》2012,(2):54-54
近日读史,看到几则故事,将它们串联在一起,脑海便浮现出“保持纯洁”这几个字来。 几则故事为: 公元前96年,汉武帝大赦天下,50岁的司马迁被释放出狱,又当了中书令,他家的门庭也再度热闹起来。有一天,大将军李广利派人送来一件礼物。司马迁的女儿打开一看,是一对价值连城的玉璧。她不禁惊呼起来:“哎呀,这可是稀世珍宝!”司马迁看了一眼后说:“白璧无瑕,果然精美。但人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收下这个礼物,我就有了一个污点,再也不能白璧无瑕了。还是包好,让来人带回去吧。”  相似文献   

10.
讲授《屈原列传》一文的时候,总恍惚着把屈原当作司马迁,一个“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一个“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相似文献   

11.
杨学武 《廉政瞭望》2004,(10):31-31
我“三生有幸”,出生地有两大历史名人:一位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一位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本来按现行行政区划,屈原是湖北秭归县人,昭君是湖北兴山县人,而我的出生地是兴山县,因此不能“脚路两只船”与他俩“攀亲”:但在西汉时期,兴山和秭归都同属一州,名为归州,于是我在“时空隧道”里“开历史倒车”,就能够“傍”上这两位大名人了。  相似文献   

12.
胡阿祥 《唯实》2014,(9):80-83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在中国悠久绵长的历史中,这一直属于“文化”范畴的问题,道理很简单,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上的生命科学。进而言之,以代代相传的、构成生命的遗传基因Y染色体的检测为手段,对于类似问题所作出的全新回答,其实并不能真正“改写”既往的、立足于“文化”认知的那些答案。举个我本人的例子。经过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检测,2013年4月8日,我知道了我的Y染色体为N—M231+。  相似文献   

13.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如何处理好“当大官”与“做大事”的关系?的确是摆在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王朝更替,有众多的封建统治者登上将相的宝座,可谓“当大官”,但是,有的大官当了一辈子,却连一件象样的事也没干成。而像屈原、司马迁、李白、李时珍……这些先贤伟人,却做出了惊天“大事”,因而留名千古。可见,每个人的道路由每个人自己去走,人生的价值也由自己去创造。立志做大事,才能做好大官…  相似文献   

14.
沉醉夜之黑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2,(23):68-68
你见过真正的黑夜吗?深沉的、浓烈的、黑魃魃的夜? 儿时是有的,小学作文里,我还用过“漆黑”,还说它“伸手不见五指”。  相似文献   

15.
要问“今日的历史特点是什么”,人们会脱口而出:迈进新世纪。人类告别了一个百年,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百年。在新的百年里,人类会怎样,我们会怎样?这种宏观的思索,不正是一种战略思维吗?记得在学习江泽民同志2000年6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时,我的注意力曾经被他的一个论点所吸引。他提出:“要大力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并特别警告大家“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对重大实际问题不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讨,是很难做好领导工作的,而且是很危险的”。他的话很中肯,份量也很重。战略,泛指重大的带…  相似文献   

16.
刘诚龙 《唯实》2008,(8):191-191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树活一条筋,人活一张皮,人活着总要留个好“口风”嘛。然而,一些贪官污吏横竖不顾,台上反腐报告照念,报上反腐文章照写,而床上腐臭的事情照干,手上铜臭的东西照拿。对此,我原先一直是不太理解的,名利双收,名在利前,哪里如此不要脸呢?我读了清朝官场大官兼学术大家王鸣盛的高论后,  相似文献   

17.
曾峻 《理论文萃》2006,(1):56-62,34
西面(Simeon)这个名字,从“我”出生以来,就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不去。“我”第一次接触到西面这个名字是在婴儿接受洗礼时,牧师讲道的章节,刚好是《圣经》第二章,其中有个人就叫西面。他是个“敬畏上帝的义人,圣灵与他同在”;他得到圣灵的启示,知道自己在离世之前会见到神所应许的弥赛亚即耶稣。八年级时“我”接受路德教的坚信礼,牧师又为他读的是有关西面的章节。而此后25年间,“我”一直做着一个可怕的梦:  相似文献   

18.
王文华  胡杰群 《实践》2008,(6):55-55
那些落马的贪官们也读书吗?答案是:读。那么,贪官们都读什么书?落马前和落马后他们的回答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落马前,他们都说自己在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等等。事实上,这些书他们可能连摸也没摸过。  相似文献   

19.
前次农忙时,我带着儿子回老家:帮父母掰玉米、刨红薯,腾好地种麦子……由于村里玉米收割机少,我们人工掰玉米时发现了一只我们称为“扁担”的昆虫。儿子拿着它一直追问我“这是什么呀”。想自己儿时庄稼地里“扁担”、蝗虫到处乱飞,绝不会感到新奇。  相似文献   

20.
官场里的假、大、空,是一种流行的时弊。有民谣云:“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就是对这种流弊的真实写照。官场里的“瞒”和“骗”,上误导国家决策,下坑害百姓利益,害国害民,何利之有?然而却屡禁不绝,盖因利于“说者”自己也。说真话难吗?如果心中没有私心杂念,抱着为党为国为民负责任的态度去说话,则说真话并不难。在“大跃进”那样的年代,说一句真话就可能被定为政治错误,但像刘顺元这样有责任感的同志仍敢于说出“报上那些高产‘卫星’全是假的”这样与主流舆论截然相反的真话。今天,党和国家一再提倡说真话、要求说真话,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大话、假话和空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