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课》2008,(2):110-110
“浮躁”,《辞海》解释为轻率、急躁。相近的词语还有狂躁、躁动。浮躁指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2.
基层领导干部处在工作一线,肩负着维护一方稳定、发展一方经济的重任,工作繁忙、事情繁杂、任务繁重,压力大、困惑多、心理负担重。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日益凸显的新形势下,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6):72-73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们内心承受的压力很大。怎样释放自己的心理压抑,也就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正念水平对学业倦怠的影响机制,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简式自我控制量表(中文版)、青少年回避与融合问卷(简版)和学习倦怠问卷对1106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测试,结果发现:正念水平、心理灵活性、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倦怠在生源地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正念水平、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倦怠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业倦怠在是否留守儿童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正念水平对学业倦怠水平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心理灵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简单中介效应显著;心理灵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由此可见,初中生的正念水平不仅能负向影响学业倦怠,而且还能通过心理灵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自我认知分析与心理疗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经济因素、地区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缺陷。在我与人的关系上表现为自卑;在我与事的关系上表现为自认不公、心理失衡;在我与己的关系上表现为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矛盾冲突。我们应从构建正确的贫困观、优化心育环境、加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进行心理咨询等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疗补,从而矫正其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是其人生路程中的关键一步。大学生应注重自我心理调适和自我完善,抢抓机遇,以卓越的成就、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高远的境界和之于社会,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波 《世纪桥》2011,(19):148-149
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日趋加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为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在校大学生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问题,表现出巨大的就业焦虑感和压力感,本文将大学生在毕业前已经形成的不良就业认知,错误就业观念和彷徨不定的就业对策予以剖析,并提出自我调试的建议,旨在能够对大学生从容择业,顺利就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根据自己在现实工作中对学生了解的情况,在区分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时应着重从以下的方面来进行考虑。一、个体心理特点与自己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否相符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心理发展的各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就业前心理状态探析及自我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姜东洋 《世纪桥》2010,(23):74-75
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日趋加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在校大学生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问题时,表现出巨大的就业焦虑感和压力感。针对于这一现象,作者结合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将大学生在毕业前普遍已经形成的不良就业认知,错误就业观念和彷徨不定的就业对策予以剖析,并提出自我调试的建议,旨在能够对大学生从容择业,顺利就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处于心灵成长与人生发展关键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必然会遇到学习、交往、就业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扰。面对这一现实,2006年起,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从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构建了朋辈心理互助机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心理骨干选拔、培养、激励的心理互助长效机制,探索了系统授课、专业培训、实践锻炼为一体的培养模式,发挥心理骨干自助—助人—互助作用,促进了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北京支部生活》2012,(10):38-39
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令社会,处于心灵成长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必然会遇到学习、交往、就业的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2,(1):64-64
《人民论坛》日前刊登越卫华的文章说,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逐渐定型化,我国社会的机会配置方式和配置结构逐渐出现了封闭的趋势。虽然这种高封闭表面上并没有像以前的身份制那么僵硬,它的表现形式更为隐秘,但这种封闭机制却更为牢固,更加难以逾越。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6,(9):73-74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与周围的人常常格格不入、关系紧张。人家说一,他偏说二,在人际关系上总是别别扭扭、疙疙瘩瘩。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敌对心态。敌对是指与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敌视、对抗他人的消极心态。其目的在于在心理上给他人造成有害结果,使对方蒙受痛苦和不快。这是一种心理缺陷。这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与个人的性格有关,与成长过程中不和谐的家庭或社会人际关系有关,也与我们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官员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据公开报道,2009年全国共发生13起领导干部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多数属于自杀;2010年也有9起。这些自杀的领导干部,不管职级高低媒体公布的自杀原因基本上一致——抑郁症。为何官场也有如此多的抑郁,领导干部的抑郁原因何在,如何调适?这些问题,越来越得到了有关部门与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领导干部的心理和谐与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一些人常常把部队心理教育视为解决官兵心理问题,稳定管理秩序、预防极端事件发生的一种途径和手段,结果心理教育变成针对极少数有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的官兵进行的心理诊治,而广大官兵则被排斥在心理教育之外.要使心理教育走出心理"救治"的误区,心理工作人员必须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全体官兵全面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各种素质上.  相似文献   

17.
一、“自我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辞海》上说:和谐,即协调之意。《老子·四十二章》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和”是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而提出的,有和谐、平衡之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就作出了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这个整体是由各个部分“和谐”而集成的。这里的部分可以理解为: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索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德育活动课,其有利于推倒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墙",形成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