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4)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它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剖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存在的可能,从而以全新的角度看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在当前全国反腐倡廉形成高压态势、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的今天,学习、领会与贯彻毛泽东廉洁文化思想,对于解决当代反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党的历史与毛泽东廉政文化思想毛泽东廉政文化思想,贯穿了党的历史。笔者认为,从大的方面讲,毛泽东在反腐问题上始终秉持了两条主线,一是强调共产党自身的为民宗旨与清廉本色,坚持纯洁组织,从严治党,可谓"自律";二是强调民众对政府的监督,坚持依靠群众,开门治党,可  相似文献   

3.
贾建梅  李丽 《学理论》2010,(29):104-105
人学思想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毛泽东人学思想首先要研究它的理论来源,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凭空产生,一定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人学思想也是如此。基于此,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学说、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人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三方面探讨其对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形成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2)
关于毛泽东群众路线是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还是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的问题成了争论的话题。毫无疑问,毛泽东群众路线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真正的主人。这些理论对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形成提供了关键性的引导和质的转变,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我国传统文化及民本思想对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形成所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革命实践活动的探索中,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殷开 《党政论坛》2011,(18):44-44
1944年7月,毛泽东给7个地方的中央局或中央分局负责人发了一封电报,列举了“请予电复”的十个问题,内容涉及各抗日根据地工作的各方面内容。此举既有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之意,也可起到观察、考量领导干部的作用。时任北方局代理书记的邓小平在报告中逐条回复。12月9日,毛泽东在报告上批示:“此报很好,请转发平原、山东、华中、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凸现了人民群众的认知主体地位,关注了大众的需要、情感和兴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主体化;运用了大众熟悉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认知场域等认知中介因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采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激发了大众的认知感悟和体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化。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对今天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有着巨大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付金梅  徐强  刘超 《理论导刊》2012,(8):56-57,84
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思想火花,主要涉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决条件——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重要环节——要看对象、基本原则——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根本目标——变为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根本方法——实地跟老百姓去学等。重新梳理和汲取这些宝贵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5页)毛泽东一生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功。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创者和最杰出的代表。他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的艰辛探索,他创造和积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今天对我们仍然很有教益。  相似文献   

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是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给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回信,意在帮助林彪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悲观思想认识,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廉政思想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先后建立了井冈山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陕甘宁边区政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开始了廉政建设。1949年,毛泽东带领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亲身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生。而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有效的调查研究就没有毛泽东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就,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的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有很好的党、民主主义制度等维护、改善、保障、发展民生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坚实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民主执政思想的探索,经历了“民本”到“民权”理念的发展,“民运”到“共存”实践的进步,“破”与“立”的制度探索,以及“民治”到“大民主”监督上的失误.纵观毛泽东一生的民主执政实践,既推进了中国民主思想的建设与民主执政理念的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误.对毛泽东民主执政思想进行科学历史的考察,能为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与民主执政的发展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实例.它表现在:一方面,毛泽东建党思想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地,但它在本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突破;一方面,毛泽东建党思想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消极面的同时,也充分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入研究毛泽东建党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44年7月,毛泽东给7个地方的中央局或中央分局负责人发了一封电报,列举了请予电复的十个问题,内容涉及各抗日根据地工作的各方面内容。此举既有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之意,也可起到观察、考量领导干部的作用。时任北方局代理书记的邓小平在报告中逐条回复。12月9日,毛泽东在报告上批示:此报  相似文献   

16.
吴娟 《学理论》2010,(16):51-52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具体从延安时期党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和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体条件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分析,力图对延安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的历史发展进程有一个科学性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9)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节点。"中华民族向何处去"迫切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最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毛泽东思想转变、形成过程中,传统文化无疑具有基础与内核地位,其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经世致用"的积极态度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思想转变的根基。在此基础上,毛泽东"通过实践确立信仰",形成了以理想信念为方向引领,以社会政治实践为根本依据,独立自主进行自我清算的思想转变模式,这是一个凤凰涅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8.
正1945年7月,毛泽东同黄炎培作了著名的窑洞对谈。"窑洞对"中毛泽东提出的"民主新路",充分揭示了毛泽东廉政文化思想的内核——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人民主体论,作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人民主体论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廉政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其一,廉政文化思想首先是一种权力观。权力是人民的,共产党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权力观。毛泽东一直强调,"共产党是为民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虽然直接谈到抓落实的内容不多,但是,作为辩证法大师,他的很多文章和讲话中,间接地、非常深刻和精辟地都涉及到了抓落实的问题.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又如一个党,只顾发宣言,实行不实行是不管的.试问这种立场也是正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认识到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首要标准.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勤俭建国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新中国国情党情世情实际、全面总结党领导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勤俭建国、为什么要勤俭建国、怎样勤俭建国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贯穿于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的各个领域,体现在毛泽东治党治国治军思想的各个方面,反映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普遍共识,是被实践证明为适合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