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定义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状态,而学界缺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相互依赖的系统性分辨,可能理论上使两者同义反复,也对实践研究构成误导。对相互依赖的考察可以通过国家集团在利益、归宿和责任表现出的一致性来展开:若各国缺乏一致性,则相互依赖关系最不稳定;若有部分一致性,则关系更稳定但分歧将成为其变数;若有高度一致性,则关系最为稳定并自动消解各国分歧,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离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有很大差距,相互依赖关系仍不时失稳,使之持久稳定的途径可从发展集体责任入手,寻求建立更具约束力和更少依赖少数大国的全球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在溯及力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对刑法修正案改变法定刑、改变罪名和法定刑、改变罪名和罪状、增加罪名等情形下的适用效力,均应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选择适用刑法条文。刑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依附于刑法,除具有立法性质的以外,其时间效力均应适用于刑法施行期间。对于新刑事诉讼法施行之前尚未办结的案件,一般应适用新刑事诉讼法继续办理,对当事人权利有所约束的除外。  相似文献   

3.
报应和功利是刑法的两大基本范畴 ,理论上对报应和功利在刑法上的意义的认识比较混乱。本文认为报应是刑法根据意义上的范畴 ,功利是刑法目的意义上的范畴 ,纯粹的报应论和功利论都是不可取的。但是由于各自的刑法意义不同 ,相应地在刑法理论和立法中对两者进行取舍、权衡时也不能等量齐观。因此 ,应在整个刑法范围内坚持报应优先、兼顾功利 ,并指出一些和此结论不一致的比较典型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5)
司法解释以及刑法理论上的争议使得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成为疑问;结果加重犯是单行为类型,对加重结果必须有主观上的认识;基本结果与加重结果之间有"同质"与"不同质"两种关系,前者不存在未遂,后者在基本犯所侵犯的法益与结果加重犯所侵害的法益存在明显的保护位阶的情况下也不存在未遂;强奸罪和抢劫罪都存在复杂客体,一般来讲应以主要客体作为认定既未遂的标准,次要客体仅为量刑的参照,但应考虑复杂情形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王宗林 《理论探索》2007,(2):154-156
犯罪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来看,认定犯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全面反映犯罪概念的本质,就应当在诉讼法的视野下,立足于立法到司法整个过程来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对《刑法》第37条的正确理解和适用需要对该条文在刑法条文系统中的外部关系进行体系性解读。《刑法》第37条与刑法中的其他免刑条文在功能上具有双重的补充关系。《刑法》第13条和《刑法》第37条是我国刑法总则中的两大关节点条文,应罚性和需罚性是分别理解这两个条文的关键,《刑法》第37条是对《刑法》第13条的理性接续。《刑法》第37条与《刑法》第63条对刑法分则中的个罪法定刑具有合力超越的量刑功能。  相似文献   

7.
周茂玉 《理论探索》2008,(1):157-160
我国刑法修正案第7条对1997年刑法第163条"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进行的修正,在弥补以往刑法规定不足的同时,又带来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罪名不够科学准确,犯罪主体与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在立法上不太协调,对"其他单位"和"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较为规范的界定,对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不同身份者之间共犯关系界定不准确.较为科学合理的做法,是将该罪的罪名确定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受贿罪".合理界定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和工作人员等概念,在不同身份者之间成立共犯关系的场合,应区分具体情况来对待.  相似文献   

8.
李凤琴 《理论探索》2011,(5):117-120
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来解释,政府与NGO的合作存在着高度资源依赖的关系:政府对NGO提供公共服务的依赖,NGO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依赖。实践说明,政府与NGO合作是建立在各自拥有资源相互依赖基础上的有效合作,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政府与NGO关系的良性发展。但在现实中,政府对NGO的公共服务依赖还是很有限的,是一种非对称性的依赖,理想模式应该是平等的相互依赖关系,即政府与NGO都基于公共服务的目标,相互依赖对方的资源,满足服务接受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环境犯罪、环境刑法与生态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犯罪的实质是对生态利益的损害,保护生态利益是环境刑法的根本目的。我国现行环境刑法更多的是关注人身和财产利益,对生态利益有所忽略,在生态系统的保护上存在明显缺陷。要发挥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就应以生态利益为标准来完善现行刑法,将生态利益的损害作为环境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在罪状的表述上体现生态利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7,(4)
最近结束的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与会的人大常委会委员评价说,对这部基本法律作较大修改,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也是继去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后,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的重大步骤。修改刑法势在必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就刑法修订草案作说明时指出,我国现行的刑法是1979年制定的,经过17年的实践,总的看来,刑法规定的任务和基本原则是正确的,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制定刑法时对有些犯罪行为研究得还不深,规定得也不够具体,不易操作,以致执行时随意性较大,如  相似文献   

11.
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中的重要概念,是确定刑罚与其他刑事制裁措施的出发点。但是在我国理论界对于刑事责任的本质认识,长期处于"后果论"的影响之下,导致刑事责任的本质与内涵与刑罚发生了重合,这一情况直接的后果就是刑事责任的作用被严重削弱,其核心价值与地位也在刑法适用的过程中被虚化,原来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有简化成"罪刑相适应"的趋势。针对于此,本文对域外以及我国刑法理论中刑事责任的反思为出发点,结合法理学中关于法律责任的讨论,提出"第二性义务"定义下的刑事责任本质的内容,以期使刑事责任能够在理论上与功能上与刑罚加以区分,从而更好地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琨 《学理论》2015,(4):54-55
经济相互依赖是指国家由于经济上的交往而产生的相互依赖状态。它带来了国家之间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常被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加以使用。以贸易和平、一体化以及相互依赖为中心的自由主义理论,从机会成本、信息沟通、国内利益集团、国际机制等方面出发,认为经济相互依赖有助于实现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罪及其防范和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晗霖  王玲 《理论探索》2005,(2):119-121
我国目前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家庭暴力。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法治的不断进步 ,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个问题。而我国目前关于家庭暴力罪的防范和控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特别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明显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之处。因此 ,借鉴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立法经验 ,进一步完善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有关防控家庭暴力犯罪的有关条款和制度 ,实属必然和必要  相似文献   

14.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虞维华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32-39,93-94
从"公共组织间关系"的角度研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政府间关系"视角的一种部分超越,因此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将非政府组织作为同质性的整体进行研究,忽视了非政府组织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从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资源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不同的政府-非政府组织关系类型,认为非政府组织在获得资源的途径方面具有结构性的差异;因此,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结构性的差异;非政府组织对于政府资金支持的依赖关系并不必然导致其自主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5.
郭书林 《学理论》2012,(3):90-91
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这1300年的历史是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发展和走向繁荣的时期。古代刑法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奴隶社会国家形成并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发展和走向繁荣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刑法的发展。主要从三代礼与刑关系演变的角度看待三代刑法的发展,礼与刑的关系经历了平行发展、初步相融、交叉融合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反映了它们逐渐融合的趋势,而它们的融合程度与古代刑法的发展程度形成了正比例关系,促进了三代刑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都分别制定了惩治贿赂犯罪的法律。从刑事立法方面看 ,香港现行的惩治贿赂犯罪法律有 :《防止贿赂条例》( 1971年 )、《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 195 5年 )、《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 1974年 )。澳门现行的惩治贿赂犯罪法律有 :《澳门刑法典》( 1996年 )、《澳门刑事诉讼法典》( 1997年 )、《贿赂处分制度》( 1987年 )、《反贪污暨反行政违法性高级专员公署条例》( 1990年 )。内地现行的立法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97年 ) (以下简称《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996年 ) (以下简称《刑事…  相似文献   

17.
非法运输枪支、弹药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危及公共安全罪是新刑法第125条、第128条、第130条分别规定的犯罪。对于这三罪,原刑法规定不甚完备,除了对非法运输枪支、弹药罪由原刑法第112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外,对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的犯罪行为,原刑法没有作规定;对非法携带枪支、弹药危及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其规定则散见于《集会游行示威法》、《铁路法》及《民用航空法》等附属刑法中,比照原刑法第163条私藏枪支罪处罚。这种立法上采用类推立法的规定,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不便。修订后的刑法总结历年来打击涉枪犯罪的司法实践,比较系统、完整地对涉枪犯罪行为进行概括、提炼,作出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18.
胡梦梦 《学理论》2009,(14):106-108
我国现行刑法有关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过于简单和抽象,造成了实践中定罪的种种困难。在有关主观状态认定、客观行为方式的责任问题理论上的解读也是争语颇多,使得民法与刑法出现断层。我们应当依照罪刑法定主义原则去探究法律的实然状态,然后通过立法和司法两大途径去达到法律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9.
马章民 《学理论》2010,(13):118-119
2006年6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增设了"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由于该罪是我国刑法中新增罪名,刑法学界在理论上论述较少。因此,研究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明确将背信行为纳入刑法的积极意义,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书祥 《求知》2012,(10):13-15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从法律上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社区矫正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促进司法制度的进步与文明,必将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