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民粹主义表现在叙事方式上主要有三种:一是底层叙事,利用"弱者的武器",美化弱者、仇视精英,形成"安抚弱者、打击强者"的舆论氛围;二是哄客叙事,通过一种戏谑化的表达手段,起到去敏感化、娱乐化、大众化的效果,形成话语垄断;三是对抗叙事,通过人肉搜索、谣言建构、情绪渲染、借势造势、线下行动等手段虚构事实与建构身份,使简单的纠纷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网络民粹主义的这种叙事逻辑与民主法治的精神从根本上来看是背道而驰的,使得本就尖锐的阶层矛盾更加激化,对此必须加以重视,并给予积极治理。  相似文献   

2.
仆从的哲学     
童年时就发现人可以分为两种:强者与弱者。这个重大发现使某些人找到了一生的方向——不是当强者,而是当强者的仆从,从而避免弱者的命运。仆从本质上也是弱者。由于他们的能力、智慧、品格都不足以成为强者。又恐惧弱者的命运,于是就做强  相似文献   

3.
王石 《党政论坛》2014,(14):55-55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强者,一种人是弱者。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学会强者的必备技能,那就是让不适变得舒适。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中权力主体的权力结构状态为:权力单位最大的组织是"国家";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大小不同的权力单位。这种状态是权力主体从自然主体发展为结构主体的结果,最初,氏族、家庭是权力的自然主体;后来,人类自己产生了社会组织及国家,就出现了权力的结构主体,而当个人权力让渡给国家以后,国家就成为个人权利规定的主体。权力的结构主体是以其中的一些自然主体转化成不平等权力结构的被动服从的权力客体为标志的。权力生态学设计的未来人类社会是权力结构主体消失,个人权力被还原,没有外在的约束,只有内在的自觉性控制,权力主体将以自觉主体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5.
王石 《党政论坛》2014,(18):49-49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学会强者的必备技能,让不适变得舒适。学会这种技能,你可以解决很多事情,例如克服拖延、持久健身、学习新语言等等。但是,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决定》明确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如果说,法治中国建设就像一首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那么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则是这首进行曲的和谐三重奏。第一重奏:法治国家建设。建设法治国家,简而言之就是依据法律来治理国家。要做到这一点,至少必须具备这样几个要素:其一,国家法律的制定不是为了少数人或某些  相似文献   

7.
陈聪 《理论探索》2015,(1):109-114
"紧急状态"是应急法治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但我国现行法律条文中的"紧急状态"一词的含义并不明确和统一,易和戒严、战争状态、突发事件等相近概念混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受法律规制的"紧急状态",应该是指一种法律状态,是具有规范意义的法律概念,如将紧急状态从文义上理解为紧急情势导致的危机状态,可能会导致国家紧急权力的不当使用。对法律条文中作为事实状态的紧急状态,应避免使用"紧急状态"一词,改用突发情况、危险状态、紧急情势等相近词语替代;要从根源上解决"紧急状态"含义混乱问题,还需进一步厘清紧急状态法律规制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7,(8)
<正>【提案背景】由于"重智轻德"积弊的影响,预防、干预机制滞后,教职工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的意识和能力较弱,部分被欺凌者和家长缺少解决问题的技能,多数欺凌者未受到必要惩戒,社会暴力文化的消极影响等原因,造成校园欺凌问题普遍。校园欺凌影响校园安全、教育质量、学生素质、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既是教育问题,也是法治问题、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建设对于现时代国家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分析国家权力的产生过程、运作方式、丧失原因,其中有一个焦点,就是利益,人类一切争斗都与此关联;解析法律的产生,尤其集中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公众总是被剥夺的对象.在公共利益日益彰显的现实趋势下,权力合法性是否符合自然理性,能否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将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试论“责任性权力”及其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制约问题是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现代法治国家应着力建构一种“责任性权力”,这种责任性权力由权力的人民性、权力的权利性、权力支配性和权力致害性为理论根据,是以定责、问责、担责为责任构成,以作为的责任与不作为的责任为责任内容,以肯定性责任与否定性责任为责任方式的权力配置、运行、监督的全程责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1.
<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贯彻"法治"价值,就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表明了作为执政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倡法治精神"的集体态度。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信念。一个集体有了精神引领,就有昂扬向上的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一种靠共同体所认同的规则形成的一种有秩序的社会状态,是社会成员达到一定的规模的人类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与"武功"相对应的"文治"的基本形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关注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而且要关注公民义务的履行;不仅要关注对权力的控制,而且要关注权力使命的完成;不仅要关注实体正义,而且要关注程序正义;不仅要实现形式法治,而且要进一步实现实质法治;不仅要看到并充分发挥法治的优越性,而且要看到并尽力避免法治的局限性;不仅要看到法治与政治的紧密关系,而且要将法治放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大格局中定位;不仅要在社会价值层面确定法治在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位置,而且要看到法治对于治国理政的体系性效用。  相似文献   

13.
陈仲 《行政论坛》2012,(2):12-15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民主更多地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正向价值。作为植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社会文明的法治,是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过程和追求目标。以民主的内在属性以及法治的内在需求为视域,民主蕴涵着极大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法治建立的"奠基"功能、法律至上的"定位"功能、法治立法的"良法"功能、法治实现的"宪政"功能、法治司法的"公正"功能和法治认同的"守法"功能等。  相似文献   

14.
公共管理:社会治理中的一场革命(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公共管理的"德制"建设 与从"权治"到"法治"再到"德治"的历史演进线索相对应,人类社会的制度演进也是一个从"权制"到"法制"再到"德制"的历史发展过程.公共管理所拥有的制度体系在性质上是属于德制的,是一种全新的制度类型.在农业社会,人类所发明的是一种"权制"的社会治理模式,随着工业文明的出现,人类开始了"法制"的社会治理模式建构,只是到了后工业社会,人类才可能致力于"德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提出“社会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试作一些探讨,以祈同行方家指正。一、提出“社会政治文明”概念的依据 (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文明,理应包含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进步状态即社会政治文明的内容。“文明”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其含意虽不统一,却存在着一个共同倾向,这就是把它理解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理解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我国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这个概括是对的,但它又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玲玲  任庆堂 《理论探索》2005,2(6):150-15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综合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在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起到支撑与保障作用的便是社会的法治建设.没有"和谐法治"的支撑,社会公平、正义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各种文明在一个更大的全球的平台上冲突与交流,之间互相借鉴与学习已是一种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法治文明的高度发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文明相对发达,中国的法治文明建设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文明,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文明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查庆九 《团结》2003,(3):14-15,17
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一个物质、文化、思想、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总和,这种文明的概念是静态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的、外在的体现。另外,从字面上理解,文明本身就有价值判断在里面,包含好的、进步的、善的含义,与不文明、野蛮、愚昧相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身除了表明我们这一阶段要发展到什么状态这一客观描述外,还包含了一个价值追求,就是我们要建设一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原则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三  相似文献   

19.
刘晓 《团结》2003,(2):15-17
文明是人类社会开化和进步的状态。人类社会的进步,最终都表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及人的自身的发展。“政治文明”一词,是马克思最早于1844年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提出来的。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主要包括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体制文明、法律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两个基本的规定性:一是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从而也是当今政治哲学研究必须予以深度关注的重大课题。法治建设无疑是一项十分现实的实践任务,但又由于这一任务涉及到法治国家这样一个根本性的政治法律哲学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包含有超越于经验层面的东西,亦即超验之维,因而需要从经验与超验双重视角及其关联来加以考察。由于文章只拟从哲学层面对法治之经验与超验这双重视角及其关联加以讨论,而不及于较为具体的法学内容,故只是一种关于"法治国家"的"思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