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的中苏关系主要是围绕两个相互交织的过程展开的。其一是两国不断寻求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原则、基础,并通过谈判和交往逐步累积共识;其二是双方同时在全球、地区和双边等三个层次展开战略博弈。1989年5月中苏峰会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是这两个过程演变的结果。苏联解体后中苏关系能够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这一事实表明,两国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稳固的基础,中苏关系正常化既是战略博弈的结果,也是水到渠成的。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战略模糊政策是美国发展与台湾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它经历了中美敌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冷战结束以来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模糊政策的内容都有变化,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总的趋势美国利用台湾不统不独的现状,最大限度地谋求美国利益。由于对台战略模糊政策的基础正在受到动摇,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台政策在走向战略清晰。但只要美国不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无论美国对台政策是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都将最终归于失政。  相似文献   

3.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同志与来访的戈尔巴乔夫举行最高级会见,共同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实现。这是20世纪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正常化的历程包括三个方面:就消除影响正常化实现的"三大障碍"进行政治磋商,恢复中断多年的中苏边界谈判,遏制苏方在对台湾关系方面越过底线。笔者作为这一正常化的见证人,查核了大量官方资料,现对其艰辛历程作一个粗线条回顾。  相似文献   

4.
在纷繁复杂的"冷战"历史中,就中苏关系而言,美国无疑是作用力和影响力最大的外部因素.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苏关系走向友好并结盟,而美国在这一时期出台了以分裂中苏关系为目的的"楔子战略".美国的"楔子战略"没能阻止中苏结盟,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是反苏反共,它并未冷静客观地分析当时的新中国及中苏关系,且这一战略本身也是自相矛盾、充满悖论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万民 《学习论坛》2005,21(3):18-21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邓小平以非凡的胆略与远见卓识,审时度势,开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坚持苏联必须消除三大障碍的原则立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主导了这一影响世界局势的重大事件的全过程。此后,他又从构筑后冷战时期多极世界的战略高度出发,关注中苏新型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改善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振 《前线》2019,(11)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作出了"美国要跟中国建交"的战略预见。毛泽东指导中国应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方法主要是两条:一是坚决斗争,以斗争求缓和;二是以我为主,等待时机。20世纪60年代末期,毛泽东通过乒乓外交破局,推动了中美关系由对抗状态走向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7.
引子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鉴于当时国际局势的变化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提出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外交战略,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坚冰虽然开始融化,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却并不平坦。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和发表上海联合公报,至1978年12月16日两国建交,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其间,毛泽东和周恩来相继于1976年逝世,美国总统也换了两任。  相似文献   

8.
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中 ,6 0年代中国外交以其历经的许多重大而急剧的变化 ,而为世人所关注。这些变化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 ,以至在许多根本的方面改变了中国外交的取向 ,从而导致了 70年代初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一、中苏关系的破裂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一 )中苏关系破裂及其三个主要原因从 1 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50年代末 ,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是中苏结盟 ,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一道 ,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进行斗争 ,可以简单概括为是“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自 1 958年开始 ,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都在退步 ,虽在表面上仍维护以苏…  相似文献   

9.
组阁与声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由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两国关系无法实现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对日本政局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1969~1979)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中美两国对苏联战略意图的判断、不尽相同的对苏政策取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两国之间的政策互动,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一、苏联重兵压境(1969~1972年).这促使中国对美政策作出战略性调整,对苏防卫作战成为中国军事战略的重中之重.二、寻求与美合作的战略支点(1973~1976年).中国提出了"一条线"联合抗苏战略构想.但美国继续搞对苏缓和,阻碍了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三、把握战略契机(1977~1979年).苏联强劲的全球扩张势头,使美国的对苏缓和政策严重受挫,从而强化了中美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而加快建交谈判步伐,最终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1.
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对中国实行战略性包围,试图压服中国。  相似文献   

12.
1 战略管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一些企业就把管理的重点演变为战略推进与能力变革.到70年代中期又渐变为战略突变与适时反应,其管理形式也由战略计划转向了战略管理,由此,企业战略管理也就应运而生.美国学者霍弗认为:"战略是企业目前计划的资源配置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该模式表明企业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机会的基础上,正确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确定企业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式和竞争对策,合理配置资源,将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中越两党两国于1991年恢复了正常化交往。尽管两党关系难以恢复到20世纪50、60年代的"蜜月"期,但也不至于坏到20世纪70、80年代兵戎相见的程度,现在两党的关系虽然不能用最佳状态形容,但却是正常和相对稳定的。中越两党意识形态上的相似性不能遮蔽两党在治党理政路径选择与理论上的差异性和两国关系的不对称性,需警惕二者对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中越两党两国存在矛盾与冲突,但合作共赢是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1977年第三次复出之后,邓小平认真分析中美苏"大三角"战略态势的变化,科学评估中国在"大三角"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抓住美苏矛盾这个冷战期间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依据两国攻守形势及其各自对华政策的演变,适时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美、对苏政策,实现中美建交和中苏关系正常化,进而对有关时代主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内因和外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对日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提出了同日本恢复正常外交关系的愿望,制定了对日外交的总方针和具体政策,为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珏 《湘潮》2005,(4):8-12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之后,中苏关系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改善中苏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是件大功大德的事。邓小平以超人的智慧、非凡的胆略、艰苦的努力,揭开了中苏关系新的一页。走过历史,把中苏关系的大门推开一条缝中苏之间的关系非一般国家可比,两国既有传统的友谊和同盟关系,又遗留着沙俄时代留下的领土争端以及赫鲁晓夫时代的意见分歧,这些历史旧账、新账,多年来就像厚重的浓雾成为两国关系的层峦叠嶂,拨不开,驱不散。70年代末,中苏关系仍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下。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小平深深地知道,中苏两国关…  相似文献   

17.
丁明 《党的文献》2006,(2):65-70
中苏关系正常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邓小平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灵活应对,随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对苏政策,显示了他高超的外交谋略和斗争艺术。在1979年中苏谈判过程中,中国代表团在他的指导下,成功扭转了中苏两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对抗之后积怨甚深、互不信任的局面,使双方在国家关系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在“正常化”这一主导性前提下逐步走向一致。  相似文献   

18.
孟兰英 《党史纵横》2010,(10):32-34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战与和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决定改变总体外交战略。在大体上理顺了中关关系之后.提出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相互对抗已20年的两个国家重修旧好呢?邓小平运筹帷幄,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经历了从两极对峙向多级化的过渡,呈现着"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特点。与此相对应,我国的外交战略也进行着重大转变,即由50年代的朕苏抗美、建立广泛的国际反美统一战线,转变为60年代的反帝(美)反修(苏)。"两个拳头打人",再到刀年代的联美抗苏、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外交战略的重点由反美逐步转变为反苏。这一转变究竟何时开始?目前学术界意见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在"国内阶级斗争的重点从防止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转向防止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在中国的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苏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两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同志加兄弟"般的密切联系,由于意识形态及苏联大国"老子党"的原因,双方在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一直处于"名存实亡"的外交状态。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放弃了一直奉行的"一条线、一大片"的全球反苏统一战线,苏联的对华政策也有所松动,双方在八十年代进行了长达十二轮的会谈,终于在1989年实现邦交正常化。探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具体历程,对于我国对外关系的开展和当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