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推进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产物和呈现的形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都市区也在我国不断形成并且日益扩展。大都市区的形成、扩展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需要有效的治理予以应对,而有效的治理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系统梳理国内大都市区治理的相关研究文献,对于完善大都市区治理体系,提升大都市区治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大都市区的实践发展与挑战需要继续深化大都市区治理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和多研究视域的结合,突出政府过程视角的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大都市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捷 《学理论》2010,(20):71-73,124
随着京津冀大都市区经济的发展,人口跨流域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京津冀大都市区日益成为中国在21世纪的第三增长极。本文详细阐述了此地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运用极化一涓滴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分析了此地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趋势,最后提出了通过产业调整、转移和城乡统筹发展来合理引导人口流动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3.
跨部门和地区协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将政策文献与治理实践进行有效的“对话”,以1997年京津冀进入一体化实质发展阶段以来三地公布的劳动政策文件为分析文本,结合京津冀协同治理实践,考察京津冀府际间政策文本差异与协同特征。分析发现,在一统体制和中央顶层设计背景下,京津冀劳动市场一体化趋势明显,劳动政策内容和数量协同逐渐增多,但在有效治理与利益驱动下存在央地目标设置错位等现象;京津冀劳动政策协同与差异并存,进而形成对区域协同治理的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都市区的府际关系复杂,跨域公共问题突出,政府间合作共治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探索了形式多样的大都市区治理公共问题的组织模式。典型组织模式是建立统一的大都市区政府,建立双层制的大都市区政府,建立特定管理目的特别区政府和建立区域政府联合会或区域委员会。除了通过兼并和合并的方式建立统一的大都市区政府外,其他几种组织模式都有联合政府性质,由大都市区多个地方政府共同组建一个共同治理大都市区的合作组织。这些合作组织具有组织创设的合法性、组织职权的明确性、组织运行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5.
杨建 《理论视野》2013,(11):83-85
【提要】空间演变历来是国内外大都市区研究的热点。所谓大都市区,是以某一特大城市为中心,有一定空间层次、经济联系、地域分工和景观特征的巨型地域综合体。成都正处于由个体城市向大都市区演进的重要转型期。本文以成都为例,探讨大都市区在中国的空间演变过程,以期对大都市区空间组织进行有效的调控,并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9,(6):139-146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公共管理的跨界区域治理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协调和整合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五年之际,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审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可以看出,京津冀在协同治理取得进展的同时,还面临治理目标粗犷、治理主体单一、治理客体失衡、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资源等显性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资本、文化等隐性因素的影响,还受体制、制度等共享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平衡地方利益,培育合作文化与社会资本,建立跨域协同治理机构及差异化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资源协调的跨域协同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7.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近年来成都市人口、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变化的情况表明,大城市向大都市区发展,能够对一个特定区域的产业、人口和基础设施进行有效配置,防止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区过度集中,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上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治理作为建设"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工程,以城市的德治、社会的善治、人群的心治护佑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推动城市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的范式建构及其转型方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亚林 《行政论坛》2016,(4):19-24,2
由以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新三大都市圈与以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的四大核心城市群共同构筑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新形态,标志着以大都市治理范式建构为目标的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主导范式的正式登场,昭示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催生以大都市治理为核心的发展新动力,开辟以大都市治理为主战场的发展新空间。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范式是集共有权利、共有设施、共有规则、共有形态、共有绩效以及共有知识体系于一体的新型大都市治理范式,呈现了基于共享的统筹式治理模式、基于ICT的智慧型治理形态、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机制"三新"特征。推动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范式的转型,必须遵循从统筹区域合作到促进协同发展再到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这一中国式制度演进轨迹的基本经验,坚持"先规划对接,再深度协同,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理念,实施"区域规划对接对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体系开放开发、区域制度深度融合、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五位一体的战略举措。在此基础上,用大都市治理范式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制度体系设计,为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富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资源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0.
杨红运 《求知》2024,(3):46-49
<正>城市治理不仅关乎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关乎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规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我国城市治理的目标与路径,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再次强调,“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任务”,要求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1)
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客观需要,京津冀一体化能够进一步解决北京、天津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能带动河北经济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网络舆情是顺应信息化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治理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京津冀府际关系协调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发表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讲话,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整体性治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对传统科层制和新公共管理带来的政府治理碎片化的回应,也是公共管理新的范式。整体性治理理论主张协调、整合和网络化的治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技术支撑三个角度构建京津冀整体性府际关系协调模式也是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区域治理需要建立综合主义的模式,在此观点之上,本文提出了京津冀现阶段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的治理网络和需要整合的事务,并且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分阶段提出了京津冀区域治理的组织模式以及每一阶段需要建立的组织以及每个组织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17世纪上半叶的殖民地时期,创造了全新的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市镇议会,这种体制到18世纪逐渐成熟,它是美国城市政府管理体制诞生的标志.到19世纪中叶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美国城市管理体制进入过渡与转型期,产生了政治机器的管理体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针对政治机器体制兴起了市政改革运动,最终催生了20世纪初期现代美国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形成,这些新体制包括弱市长制、强市长制、委员会制和议会-经理制.到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城市管理者又进行了设立特别区的制度改革尝试.在特别区之后又出了大都市区制度,用以对现代美国城市政府管理体制作进一步调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空间结构问题凸显.本文在京津冀城市群的视角下验证了区域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之间的相关性及人口重心转移的滞后性,并运用洛伦茨曲线对北京市人口空间均衡度和集中度进行测量,探讨了其全局和局部的人口空间关联模式,即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加剧,流动人口强聚集圈层、弱聚集圈层、中间过渡圈层的分布特征明显.最后,结合东京都市圈和多伦多大都市区人口空间模式的历史演变,提出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倒U型"向"M型"双峰曲线转变的特点,明确了30公里圈对大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天津正处在五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期,城市发展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为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天津实施,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须加快推进工程设计行业转型升级,以创新发展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程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和升级发展,支持天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17.
杨开伟 《求知》2023,(7):45-47
<正>天津为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着眼今后五年,围绕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导向,聚焦事关天津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实施“十项行动”。其中第一项行动就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要求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深度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下大气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天津市分会紧密围绕“十项行动”,充分发挥“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的独特优势,坚定信心、主动谋划,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7,(8)
<正>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了天津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和新的明确要求。西青区作为天津的环城四区之一,如何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同心合力营造天津改革开放发展的强大气场,加快推进西青城市化进程,以西青之为助力天津之进?对于  相似文献   

19.
国际大都市和国内一般城市在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国际大都市在功能上、城市地位及其作用上 ,都与国内一般城市不同。认识这一点 ,对于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综合功能与国际大都市结构的复杂性国际大都市一般而言 ,其功能都是综合性的 ,虽然并不排除其中某些功能特别突出。功能综合 ,反映出其城市结构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所谓城市结构的复杂性 ,是相对于城市结构的简单性而言的 ,是指国际大都市因其功能要求的多元性、综合性而使得其结构日趋完善、全面和多样化。无论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 ,还是空间和生…  相似文献   

20.
方世凤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与城市形象》认为,如何将城市的发展战略纳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既定目标,这是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其本质上,国际化大都市的特征并不仅仅在于它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确立城市的功能定位,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完善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国际化人都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