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学理论》2015,(9)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它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生命观认为,人的生命是有思维能力的精神存在物,作为自然生命存在的人具有复杂多维的需要,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生命价值的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多重困境,推动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与渗透,实现其价值维度的转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试析生命美学的人学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学的发展历史呈现出人学的维度,生命美学立足于审美是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命题,肯定了现实的生命存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点,美在于超越中实现人的精神自由,是在人性的完善与提升中实现向人的生成,只有生活在审美境界里人才真正成为人,即人全面地占有自我的本质。生命美学具有人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张波 《学理论》2008,(24):50-51
当我们面对马克思哲学文本,我们不难读出马克思哲学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创造哲学。马克思生存论的实践哲学面对人自身,强调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人的生存,关注人与人、人与周围世界的生成关系,马克思实际上确立了实践哲学的人学维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大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实践和以它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不仅包括人类社会,而且包括自然界和人本身。历史是在劳动实践活动基础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协同进化。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就是人的形成史、解放史,历史学就是人学。这种理论把自然界以及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纳入史学研究的视野,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实践活动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合理因素的结合,体现了人的受动性,也体现了人的能动性。把劳动实践活动作为历史的基础,在唯物主义前提下深刻揭示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历史中的作用,可以科学地回答人的创造性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的相互关系这一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把历史学作为人学来理解,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虚拟生存是一个关涉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时代性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不可逆转的宏观背景和趋势。"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虚拟生存不仅提出了人的发展的时代性问题,而且也为马克思人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与难题。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探讨虚拟生存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前沿性和前瞻性问题,这既是时代发展的理论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把人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一切社会历史存在的前提和价值尺度,高度关注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它从满足需要的特殊方式出发,揭示了人的实践的存在方式,坚持从主客体的互动关系中把握人性的生成和发展规律,阐明了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和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7.
王学乐 《学理论》2013,(10):14-15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当代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从宏观和微观领域把握和促进人的发展,是人学所要探讨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来说,十八大报告是一篇宏观的人学著作,它从尊重人、关爱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思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4)
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的问题成为时代主题之一,人的问题也是学术界进行理论探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这同样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界的极大兴趣。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思想,人学思想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要先从其理论来源和早期发展状况来着手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有深层次的对马克思人学思想进行挖掘,对它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成熟进行探讨,把它放在实践中进行分析,才能够真正得到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精髓,为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贾建梅  李丽 《学理论》2010,(29):104-105
人学思想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毛泽东人学思想首先要研究它的理论来源,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凭空产生,一定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人学思想也是如此。基于此,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学说、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人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三方面探讨其对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形成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贾孟喜 《理论探讨》2006,3(5):51-54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创立时期提出,人类历史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这是两个具有历史观意义的重要命题。此后,个人发展问题成了马克思研究的一个主题。马克思从个体人的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后来进一步将人类总体的进步、社会历史的未来发展落脚到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上,这表明个人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基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都只有以个人发展为前提进行说明,才能得到科学的理解。由此形成这样的观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个人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深入研究了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人学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系统而深入地挖掘了马克思人学关于人的本体论、人的社会观、人的历史观、人的价值观等基本内容.从出发点、主题、功能、性质、特征以及方法论等角度探讨了马克思人学的革命性变革.这些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晓芳 《学理论》2012,(11):32-33
当代哲学的主体形态是人学,就人本主义层面来说,人学就是对人生存意义的考察和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肯定;就终极关怀层面来说,人学是对人的生死、信仰、幸福以及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询问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人学立足于人生活的现实世界,研究的是在社会关系中不断变化,不断生成的人,因而人的存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关注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否具有当代价值的问题,实际是它能否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理论需求和实践要求的问题.当代人类实践和理论活动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以及相关问题,仍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域".这是唯物史观当代价值的内在根据.唯物史现在世界观、方法论和开放的系统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世界观层面的价值,主要是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规律性、整体性问题的反思和总结及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精神.唯物史观方法论的价值来自于理论本身.方法论是基于世界观基础上形成的观察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尺度和原则.唯物史观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理论系统,它的理论内容和理论视野是开放的,从而具有不断完善、自我更新和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和情怀时刻关注人、思考人,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本方试图从几个不同侧面对其作一初步探讨。一、唯物史观———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根本依据唯物史观是马...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科学的人学理论。回顾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在对马克思人学思想不断承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创新与发展了一套内容丰富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人学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宁 《学理论》2014,(7):35-36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是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通过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介绍,明确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人的自觉的全面发展的状态,这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根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需要探讨的一个"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除了从政治性、社会性、工具性的角度理解外,还需要从人学的角度、从人的生存、发展这种内在性的尺度予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由人的生存、发展活动所催生,是人维持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是人之存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的整体性存在的重要规定;它导向人的解放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使人真正成为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是人的抽象和人的现实的统一。具体表现在人的抽象是人的现实的价值评判尺度和根本方法;人的现实是人的抽象的特殊表现;人的抽象在人的现实发展中生成。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与以往传统人学中抽象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的根本变革在于两者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统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和人的现实关系的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人学研究要把人学的基础理论和人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实践层面的意义在于,以人为本要实现共性和差异、整合和分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人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是实践和时代的反应,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念蕴藏着丰富的理论内涵特别是深刻的人学意蕴,表达了对人的类特性或普遍人性的肯定和对人的价值优先性的确认.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的生成性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和价值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应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价值取向、目标、主体观和方法的现代转换,从"道德本位"向"能力本位"逐步过渡,不断践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