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阶段我国社会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给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特权现象的产生受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要遏制特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就要从法律、制度、教育等方面实现领导干部从不敢搞特权、不能搞特权到不想搞特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各有不同,分析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并在全党上下竭尽全力肃清特权思想、清除特权现象。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存在,不仅会破坏和谐干群关系,危及社会公平正义,而且会削弱决策有效性,损害党的执政形象。官本位思想、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是领导干部特权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要治理领导干部特权现象,就必须科学制定反特权制度、建立健全反特权监管机制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赵九大 《先锋队》2013,(27):32-33
现实中滥用权力、公权私用等特权现象滋生腐败,影响发展环境,既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又腐蚀社会风气,还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找准症结,深刻认识特权现象存在的原因和危害当前,发生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大体说来,其主要表现为"四优":一是心理特权优势。一些领导干部从心理上认为应该获得比普通干部群众更特殊的权力,不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搞"一把手拍板""、领导个人说了算",出现"权大于法"现象。二是职位特权优先。一些官员利用与职位相  相似文献   

5.
习主席强调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当前作风建设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弘扬优良作风必须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把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作为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反对特权是弘扬优良作风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特权是指法律、制度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助长不正  相似文献   

6.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存在,严重滋生腐败,破坏党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阻碍国家民主法治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坚决遏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加强教育,关紧滋生特权的"总闸门";健全制度、制定法律,编好遏制特权的"铁笼子";加强监督,织好遏制特权的"防控网";严惩特权行为,扎紧"笼子"的口子。  相似文献   

7.
何炳文 《世纪桥》2013,(10):20+72
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存在,不仅会降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而且会损坏社会的公平和公正,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从特权现象的"四化"表现入手,剖析产生特权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平等、公开、服务用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何炳文 《世纪桥》2013,(14):20-20,72
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存在,不仅会降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而且会损坏社会的公平和公正,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从特权现象的“四化”表现入手,剖析产生特权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平等、公开、服务用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特权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了职务消费无度化、干部阶层代际继承明显化、政治权力经济利益化和特权现象泛滥化、普遍化等现象,已成为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消极因素.应通过规范职务消费、逐步取消领导干部"待遇终身制"和规范权力的运用来解决干部特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领导特权现象仍然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传统专制主义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背景下防止领导特权的法制不健全;三是领导特权能为其拥有者带来诸多利益。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治理领导特权:一是加强民主法治和反对特权宣传教育,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二是建立健全防止特权现象的法律和制度,为治理领导特权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7,(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强调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特权现象危害巨大。不仅败坏社会风气,而且还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本文针对领导干部特权的界定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领导干部特权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提出破解领导干部特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6,(5)
特权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是权力异化和私欲膨胀的结果,是腐败行为滋生的温床。党内特权现象在思想上表现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在政治上表现为唯我独尊、独断专行,在经济上表现为权力寻租、谋取私利,在生活待遇上表现为过度消费、奢靡腐化,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党内特权现象是当前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的重大障碍。治理党内特权现象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创新体制、改进作风、完善监督、强化惩戒。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国家就其本质而言,似乎不应有特权产生和滋长的空间,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仍存在某些特权现象.特权可分为权力型特权和权利型特权,前者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从权力的产生和运作看,可以把权力的正当性、合法性和合道德性作为权力型特权的判断标准,三者的不同组合构成权力型特权的不同类型.因而,反特权时应当追求民主判断、司法判断和道德判断的统一,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特权争议,避免社会阶层之间的剧烈冲突.  相似文献   

14.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为扭曲的权力观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毒瘤,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背道而驰,它严重损害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既缘于封建主义残余太多、新中国成立后反封建任务完成的不彻底、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更缘于社会转型期制度上的漏洞、有效制约公权力的缺乏、价值观的错位。我们必须从强化高级干部带头、强化思想教育、强化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力度等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治理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东路事件中的两国四方○崔萍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筑的横贯东三省的中东铁路,是沙俄政府通过《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攫取的一项特权。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俄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但真正清理这些特权时却是另外一回事,特别...  相似文献   

16.
洛克是古典自然法思想的杰出代表。"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分权制衡"和"有限政府"是人们解读洛克自然法思想的重点甚至全部,而同为洛克自然法思想光辉之下的政府特权理论长期被学界所忽视。基于自然法思想的政府特权理论可以作为现代行政权定位的重要方向指引,理应引起学界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解读洛克《政府论》一书中有关特权问题的基本观点进行阐述和解析,从特权的本质出发,探讨特权的积极意义和相应的弊端,从中找出其现实意义,为权力制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列宁时期,因为战争的需要,苏维埃国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官制,这种官制助长了苏维埃国家干部特权的滋长。领导干部高工资,住房特权化,国家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等等,官僚主义现象日益严重。列宁时期苏维埃国家干部的特权现象为此后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和考察列宁时期苏维埃国家干部的特权现象,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特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当今中国社会,特权的范围极广且形式多样,几乎是有权力的地方就有特权.特权的存在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产生特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加以分析并采取措施逐步根除.  相似文献   

20.
赵九大 《先锋队》2013,(9):32-33
现实中滥用权力、公权私用等特权现象滋生腐败,影响发展环境,既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又腐蚀社会风气,还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