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治时期的日本教育经历了一个由欧化主义到传统主义再到国家主义,各种教育理念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的发展演变过程。1890年《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以"忠孝"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基本确立。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也是国内政治思潮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析日本明治时期各个阶段教育理念及其在不同教育理念下所制定的教育政策,进一步剖析了日本由传统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变过程中传统与近代、东方与西方思想文化冲突及其融合的过程,以及各种思想与政治力量相互结合对日本近代走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短短五十年的时间里,不仅摆脱了西方列强的奴役,成为当时亚洲唯一完全独立的民族国家,而且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道路,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日本在战争废墟上迅速重新崛起,创造了一个个令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国。从近代到现代,可以说,教育是日本两次腾飞的重要基础,是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基石。这块基石奠基时间恰是在日本近代。时至今日,研究和探讨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对我国教育实践仍有裨益。 一、吸取外国先进教育经验。必须立足本国现实,不断进行总结和调整。 明治政府成立后,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方针,集中反映了日本学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独立强大国家的迫切愿望。汲取和采纳西方先进文化教育思想和制度,荡涤日本落后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变革封建教育旧制度,是实现三大方针的必要条件。为此,日本政府在以天皇宣誓形式发布的施政纲领中,强调要“破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知识,兴办新教育列为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发端于传教士爱尔德赛于1844年在我国创办的宁波女塾。然而,中国近代女子学校的真正创建,则始于甲午战后,而且主要是通过以日本为媒介、桥梁来进行的。正如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所指出:“从1898年到1914年这段时期,人们可以看到日本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影响。”20世纪前后,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大多假手日本介绍过来。卢梭、达尔文、斯宾塞的著作在中国陆续出版,给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带来了新的起色,从而掀开了女子教育新篇章。 综观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历程与西方教育的传入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以传教士为开端的女子学校的建立,是作为传教事业的附属品,传授的西学知识,是经过教会“净化”的思想与知识,中国女界由此了解的西方文化,不免是片面的、扭曲的,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中国女界对西学的全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大批日本留学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近代日本极为重视留学教育发展的结果。明治维新后,明治新政府始终把发展留学生教育作为建立近代教育制度、摄取西方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他们建立了留学  相似文献   

5.
近代日本的一些女教育家们参与或独立创办女子学校,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实施各具特色的教育方针,为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日本女子教育史乃至日本教育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本文将从教育思想和理念、学校的影响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来说明这些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在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女性与教育的互动作用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后,伴随着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诞生,日本的社会教育也应运而生。本研究不仅考证了社会教育在日本的由来,确认了社会教育乃日本明治以后出现的特有的教育形态;并从教化型、民主型、终身型等三方面厘清了日本不同历史时期学者对社会教育的多元界定;而且对日本的社会教育和社会事业、社会政策、国家教育、国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日本社会教育概念的五个特征,即丰富多样性、暧昧模糊性、服务主体性、法律健全性、实践追求性等。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教育立国的典型,借助教育这一有效手段,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国力逐渐增强.日本的初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二战前日本借着明治维新和西方先进文明的传人这一大环境的有利东风,不断改革和调整小学教育制度,随之近代日本小学教育内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主要论述了近代日本小学教育内容的历史基础,并对近代日本小学教育的内容分阶段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最后对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借鉴欧美教育的过程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借鉴外国教育经验的国家,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借鉴和学习外国经验的历史。尤其是近代的日本,更是通过"明治维新"借鉴和学习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将"他们的文化和组织结构提高到欧洲列强的水平"。…近代日本对欧美教育的借鉴大致呈现了一个由"移植与模仿"阶段到"消化与自立"阶段,再到"吸收与创新"阶段的逐渐成熟的过程。研究近代日本借鉴欧美教育的过程、总结日本借鉴欧美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对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和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森有礼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日本近代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奠基人。 1847年,他出生在鹿儿岛萨摩藩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12岁时,入藩校造士馆接受儒学启蒙教育。两年之后,又入开成所(藩的洋学校)改习洋学。此时正值日本迫于欧美列强的压力,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走上“开国”之路的阶段。西方列强的奴役和国内新旧势力的纷争,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中的转折时期,它拉开了日本近代史的序幕,促使日本从落后闭塞的封建国家成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期间,日本政府大力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积极师法西方列强,发起了日本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一次教育革命”,日本近现代高等教育即肇始于这一时期。从1877年日本第一所新型高等学校─—东京大学的诞生,到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近代高等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其标志是“第一,高等教育制度和法规初步完善,包括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专科…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一向以重视教育著称,二战结束后,面对一片废墟,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的举措,更是令世人折服.但是,日本教育政策的另一面,即在重视发展本民族教育的同时,限制、排斥异民族的教育,则反映了日本教育政策的狭隘性,与标榜自己为教育大国的称号是不相称的.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学校教育法>.按照<学校教育法>的规定,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不属于"正规学校"系列,而属于"各种学校"系列,致使华侨学校的发展受到了束缚和限制,这反映了日本政府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代外交体制是在幕末改革和明治维新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与西方的接触、交涉、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它既有西方外交体制的形式,又有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日本外交的近代化不是在明治维新中一蹴而就的,幕末近代外交意识的形成,外交机构的初建,外交经验的积累,以及外交人才的培养,都为明治政府的外交近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明治政府的重视和强力推动,使得日本近代外交体制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3.
明治教育改革之特点及成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子在日本,明治时代(1868-1912)是一个全面变革的时代,是一个由弱变强的时代,也是一个撇开它长达千年历史的旧老师--中国,而改用西学,自上而下效仿西方、弃旧图新的时代。明治维新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的一系列改革,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明治维新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近代史上,在东方的岛国--日本进行的一次较量,也是日本发挥其自身潜力的一次实例。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教育作为百年树人的基础。进行得比较彻底和成功,为日本的近代化奠定了人才和科技基础。本文旨在通过总结明治教育改革的若干特点,进而对其成功背后的原因作以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明治二、三十年代,日本经移植、改造西方文物制度和价值观念,成立了以《帝国宪法》、《明治民法》和《教育敕语》为标志的近代天皇制立宪主义体制。由于这一体制从根本上规定着日本近代化的性格,因此有必要对其成立的历史过程及特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银座炼瓦街a是明治初期在文明开化的风潮中诞生于首都东京的近代日本最早的西式街区,在率先引入及传播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自由民主思想、风俗习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当时东京集中展示和传播近代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空间,引领着东京的文明开化风潮。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创立了以西方医学为基础的近代医学教育和行政体系,培养了大批职业的医生、助产士和护士等医学人才。近代日本医护队伍的发展,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水平,推动了医学知识和卫生意识的传播和普及,为日本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个性的张扬——日本音乐创作教学个性培养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治时期引进近代学校制度以来,日本的教育在"机会均等"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死板僵化的弊端,以死记硬背为中心,培养出来的往往是缺乏创造力,没有个性的模式化人才。在音乐方面,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欧洲音乐中心"音乐教育局面,从教师的培养到课堂教学都呈现出"均同"的现象,即全国上下使用相同的音乐教材,采用相同的授课模式,学生的音乐水平基本上在同一个层面,这样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教育中存在这一的问题,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以个性化为基本价值指向,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其中"重视个性的原则"是第三次教改的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针对日本教育根深蒂固的弊病--划一性、僵硬性、封闭性等提出来的。同时,针对音乐教育中的"均同"形象,日本教育界大胆进行革新,逐步向"以人为本""个性培养"的方向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日本音乐教育曾先后进行过几次大的变革,其中的音乐创作教学最为引人注目,它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的生活教育——历史和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改革运动中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这个词日本和中国拥有相同的概念 日本的“生活教育”作为教育改革运动始于19世纪30年代。正是日本开始对华进行军事行动的时期。当时的“生活教育”其有力手段是一本叫《生活学校》的杂志。该杂志创刊于1935年。是由东京的一所叫“池袋儿童之村小学校”的私立学校创办的。 这所私立学校于1924年由4个自由主义教育工作者创办。19世纪30年代,对于以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在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及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统治的终结。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借机以联合国的名义进驻日本并控制了日本政府,在战后日本社会制度改革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专家的指教。一、战前及战争期问日本教育概况日本是近代迅速崛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封建社会时期日本在吸收借鉴中国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和魄”,也被称为“和魄汉才”教育。19世纪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20.
山崎延吉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农业教育家和农业实践家。他关于农业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特色。对日本的农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山崎延吉的农业教育思想对于农业大国的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