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因此,加快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关键是必须坚持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2.
政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政党运行和发展的普遍潮流和趋势,从一定程度上讲,没有党的现代化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世界政党现代化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党自身的现代化也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当前特别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政党功能,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3.
党的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密切相关,现代革命需要现代政党来领导;领导国家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政党,必须是一个现代化政党。从历史发展看,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试错法也证明了共产党能够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现代国家意识觉醒、民族独立、主权独立呼唤现代政党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前,党建国家、党治国家,以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政党建设与国家建设的突出特点。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呈现出良性互动关系。当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党的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实现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要求,也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式现代化包括人口、富裕、自然和谐、文明、发展道路等五个方面内容以及特征,蕴含丰富的政治价值理念。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政党领导逻辑,更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从政党领导逻辑探析,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政治政党领导逻辑在理论维度有所区别。在历史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过程循序渐进,从历史经验汲取政治逻辑构建“营养”。从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总概括,也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制度和参与实践的标准。因此在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逻辑本质要求上,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现代化提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政党所处环境的变迁和所面临形势的变化要求政党作出应对,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革。政党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意识形态是政党的思想基础,对政党意识形态进行有效的调整、完善,是政党变革必须解决的课题。政党意识形态的调整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是对既有意识形态的简单否定。文章在梳理政党意识形态概念的基础上,从一般意义上明确了政党意识形态处于不断变革中,进而描述了战后各国政党意识形态的变革,并形成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和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等维度进行分析思考,准确厘清这一制度的科学脉络。与西方政党制度和旧中国政党制度相比较,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从利益纷争向利益整合、从政党恶斗向团结合作、从专制决策向民主决策的变革,彰显出独特优势。发展完善新型政党制度,需进一步探索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的现代化在二战之后已经形成为一股世界政党变革的潮流。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应该在反思苏共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执政党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政党及政党制度是现代化的产物.而政党及政党制度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现代化,应通过加强政党建设,提升政党及政党制度的合法性;强化民主建设,增强政党及政党制度的民主性;完善制度设计,建构政党及政党制度的法治性;扩大参与途径,提高政党及政党制度的政治参与性等途径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政党的适应性变革是政党谋生存、求发展的根本要求。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在诸如指导思想与执政理念、执政基础、领导与执政方式、组织制度与组织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持续性的适应性变革,以实现党的长期有效执政,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民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创造,经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蕴涵和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发挥我国政党…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两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都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有力地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面对世界格局深刻变化,中国社会深刻变革,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政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之所以要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是因为党的传统意识形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因素。政党现代化的趋势要求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党的意识形态能更好地对民众的利益进行整合,世界各大政党应对意识形态“中间化”趋势的实践也给我党以启示:要想长期执政,就必须实现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政治支持,其持久发挥效能的关键在于应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当前,中国超大规模社会现代化变迁所导致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给予中国政党制度极大地现实冲击,迫切地要求其作出及时的反应和积极的完善,以满足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全面的现代化,包括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现代化.现代化正从各方面改变着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对执政党原有的运作方式和领导方式提出新的挑战.与此同时,现代化也为执政党的发展注入新的有利的因素.面对政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变化,执政党一方面要接受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的挑战,避免政党陷人生存危机;另一方面还要能够抓住时机,及时发现和利用现代化给执政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把握执政党发展的新契机,主动推动执政党的现代化,以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适应自身地位、客观环境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断推动自身革新,使自身组织结构、功能、机制、活动方式和领导方式不断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本文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沿革、存续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征、结构、框架;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完善和机制创新进行了有益的阐述,对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政党意识形态是政党行为和价值理念的重要合法性来源之一,是政党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国内学术界从定位、涵义、特征、结构、功能、类型、变革调整以及政党意识形态观等方面对政党意识形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需要在进一步的学术探讨中努力避免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强大的、稳定的、能够有效吸纳、代表、综合各方面诉求和利益的政党制度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党制度在现代化发展中能够在扩大政治参与的同时调控政治参与的规模和速度;能够有效地代表各方面利益,培养公民对整个体系的认同和忠诚;对社会起到很好的整合作用;并有效地探索了合作型政党制度框架中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特别是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从大历史视野来看,中国近代政党政治实践的历史就是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历史,也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探索实践和发展成型的历史。在近代以来一百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从西方引进的现代政党思想理论制度全面内化为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和制度,在外来文化制度本土化过程中贯通儒释道、兼容中西马,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政党理论体系。其内在运行逻辑就是遵循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坚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外来文明成果相结合,在推陈出新中实现外来思想文化制度中国化与现代化。从中西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历史大格局中,以中国与西方比较、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视角,才能理清中国政党制度从实践探索到发展完善成型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0.
政党协商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政治智慧的经验总结,其独特优势在于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权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目的在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协调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本质上来看,政党协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完全契合。在新时代背景下,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发挥政党协商优势,形成政党协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良性互动,有利于增强执政党的执政本领,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政党协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从推进政党协商文化建设、加强政党协商主体建设、激发政党协商内生动力、优化政党协商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