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是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求党要特别重视研究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自觉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从唯物史观高度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尤其对公有制的含义及实现形式有重大突破。报告对公有制的含义作了新的界定。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报告  相似文献   

3.
4.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这一观点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  相似文献   

5.
冯相红  张梅 《世纪桥》2003,(6):23-2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提出的,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事实,突出强调了两极性的世界分工和文明的相互借鉴,从而形成历史发展的跳跃性机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这样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繁荣强大提供了理  相似文献   

6.
指导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邓小平理论,不仅凝结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而且还凝聚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贡献。   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轮廓,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历史贡献   1990年 12月 30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不仅制定了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行动纲领,而且总结了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三大以来的新经验: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它在实践中产生 ,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考察和解决当今世界及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全面地、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本文着重研究邓小平及其理论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和贡献。一、邓小平首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不是首先由马克思提出来的。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social,原意是“同志”、“同盟”等 ,相当于英文中的social,意为“社会的” ,在它后面加上is…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对发展问题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 ,邓小平对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重点论述邓小平理论如下三大历史贡献 :(一 )对发展本质的马克思主义分析。邓小平理论科学揭示了发展概念的本质内涵 ,指出发展就是由落后状态转变为发达状态的现代化过程 ,发展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其核心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发展生产力。(二 )对发展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定位。邓小平放眼世界、立足中国 ,对发展问题进行了历史定位和理论定位。邓小平理论认为 ,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 ,解决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靠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时代主题的反映 ,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主题 ,因而也必然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三 )对发展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形成了非西方化、非资本主义化、非苏联东欧化、非不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化模式。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形成本身就是对当代发展理论的一场革命 ,是对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产生以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目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继续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新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树立了光辉榜样,并将推动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深深的扎根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而且还以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观点为其哲学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邓小平同志在解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时,都以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观点为指导,从当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实际出发,建构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以当代中国生产力状况作为划分社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独特的哲学思想的基础集中体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上,他的实践观可以概括为:以时刻不忘实践标准、并将其贯串于一切行动的始终作为自己实践观的逻辑起点;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渗透彻底革命精神的实践原则作为实践观的  相似文献   

12.
崔立辉 《世纪桥》2009,(13):10-1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又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晨虹 《探索》2000,4(4):52-54
邓小平理论在20世纪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对处于同一历史阶段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与失败的借鉴与超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作为成功的典范,在诸多方面达到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所未有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这一起点上;在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与客观规律的把握上;在对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建设上。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与其他前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几点正是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4.
15.
陈云对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贡献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包括对邓小平理论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贡献和对邓小平理论部分重要内容的重要贡献两个方面。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应该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始终“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对邓小平理论重要贡献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冯天策 《理论学刊》2004,2(7):31-35
邓小平理论对民族精神的清理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用辩证的义利观克服了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为民族的发展注入了精神活力;用市场经济和商业精神更换我国传统经济模式和民族气质,打碎封闭观念,更新小农意识,向全世界开放;突破传统的“大一统”国家统一观,用“一国两制”的新思路丰富了爱国主义内容;用共产主义理想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树立起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标准是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社会主体、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尺度。它是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实践中的延伸和运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标准是划分社会经济时代(又称生产时代)的决定标准;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因此,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在研究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的过  相似文献   

18.
张友勇 《求实》2002,1(1):8-10
文章认为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指出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基础地位 ,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19.
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石,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尊重实践,崇尚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了许多重大的发挥,尤其是关于试验性实践的思想就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 一、试验性实践的内涵及主要形式 社会实践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都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丰富多采,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遵循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在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对“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历史性确认。199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