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沈小平 《党课》2013,(3):102-10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其中,“庸”位于多种不良风气之首。庸官,自古有之。但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尽相同。当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思想平庸、能力平庸、工作平庸。有的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了问题不担当,遇到矛盾绕道走;  相似文献   

2.
<正>四书五经,开篇便是《中庸》。朱子在《中庸章句·序》中说到,《中庸》"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我认为中庸并非人们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它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刘旭阳 《党建》2013,(4):40-41
领导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缺乏担当精神,甘于平庸,既与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职责极不相称,也有违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的期待。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其中,庸位于多种不良风气之首。庸官,自古有之。但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尽相同。当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思想平庸、能力平庸、工作平庸。有的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其位不谋其政,安于现状,遇到矛盾绕道走;有的“怕”字当头,谨小慎微,墨守成规,只做保险事,不探新路子;有的精神萎靡、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凡此种种,根子就是缺乏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4.
拒绝"庸官"     
庸官与贪官并不是毫无关联的两群人,很多官员就是从平庸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有些庸官的危害可能更甚于贪官。因此,必须像治贪那样治“庸”。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划入“庸”的范畴“,庸”根据其严重程度大致可以分为哪些层次,对于不同程度的“庸”该如何处罚?这些应当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惟其如此,官员才会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5.
一场治庸问责的强劲风暴,正从武汉扩展到全省。"庸",按照汉语词典,其本意是"平常,不高明的"。结合干部队伍而言,其表现形式正如李鸿忠书记所言的"精神之庸、能力之庸和责任之庸"。可见治庸不仅仅是治理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现象,而是能否成为适应跨越式发展需要的"非常的、高明的"干部,能否以"非常之举"、尽"非常之能"、履"非常之责"、建"非常之功",  相似文献   

6.
<正>"中庸"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多少带点保守、平庸的意思,与其本义相去甚远。"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真正掌握了中庸之道,"善读者玩索而有德焉,则终身受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著。子思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在儒家学说传承中承上启下,自成一派。后世有"思孟学派"的说法,认为子思受教于曾子,再传  相似文献   

7.
中庸新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庸 ,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 ,是中国人的灵魂 ,庄泽宣先生以为 ,“中国民族最讲持中之道……中国儒家学说的根本思想便在中庸之道”。(1)胡适以为“中庸的哲学 ,可说是一般中国人的宗教”。(2)柳诒徵先生指出 :“儒家之道 ,具于六经……其说最高的是中庸”。(3)戴逸先生也认为 ,在中国文化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概念中 ,“首先是儒家的中庸”。(4)上述大家所指认 ,都把中庸视为儒学的根本 ,并认同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中华民族的灵魂。这也正是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庸 ,指出中庸哲学是“孔子的一大发现 ,一大功绩 ,是哲学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8.
误读中庸     
正一段时间内,中庸这个词被妖魔化,认为是无所作为,不讲原则,不求进取。这是对中庸的误读。所谓"中"是不走极端,但不等于不做到极端。极端是偏激,极致是到位。一件事情要成功,一定要做到极致。"庸"是平常,不唱高调,但不等于没有理想,理想是必须的。长期以来,我们都为一个问题困感,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我常想,我的女儿是否要培养成单纯的白雪公主,如果白雪公主一定会吃巫婆的毒苹果,但我总不能从小就教育她算计别人,说假话,忽悠。就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5,(2):42-42
王玉林在2004年12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指出:常常听人一提到“中庸,就随口说出“无原则”、“抹稀泥”之类的解释.其中既有大学生。也有不少的教授,甚至自命不凡的各类“专家”。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我见到几种白话《论语)读本,评价孔子“钩而不纲,弋不射宿”的思想是“假仁慈”、“愚腐的虚伪”。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首先对"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胡焕庸线"存在长期稳定性。"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众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笔者则认为,"胡焕庸线"是可以破解的,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正好给中西部的发展带来历史机遇。因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各学者的观点后,提出了以"一带一路"战略助推破解"胡焕庸线"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传禄 《当代贵州》2011,(18):59-59
汇报工作拖沓冗长。是机关工作之大忌。汇报的要诀。就是要用事实说话,不要空话连篇。做到汇报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12.
基层动态     
《共产党人》2012,(16):29-30
中宁县——开展"四治"终结"太平官"针对干部作风"庸、懒、散、软"等不良现象,中宁县以"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为主题,大力推行问责治庸、问廉治腐、问效治懒、问绩治散。围绕"四治"出台20余项铁规,刮起"问责风暴"。截至目前,已对46个单位的干部作风进行了8次明察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推广武汉经验,在全省开展治庸问责工作,这既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应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实际行动,也是打造一流发展软环境,保障湖北跨越式发展的非常举措。只有站在这个角度看待治庸问责,才能真正全面理解这一举措的意义与指向,深入推进治庸问责工作,形成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文化氛围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宋志坚 《唯实》2011,(11):89-94
鲁迅还是孔子,似乎是一个两难抉择,孔子的中庸与鲁迅的反中庸,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其实,孔子所谓中庸之本义,乃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无过而无不及。因为这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遂有孔子"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之说,可见孔子不嫌狂狷。只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庸逐渐流变成不偏不倚、折中骑墙处世哲学,近乎孔子最为厌恶的"阉然媚于世也者"的"乡愿"。鲁迅反对的,正是这种冒牌的中庸。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反腐举措持续深入推进,行政干部腐败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地方政府行政干部的"庸政懒政"现象却有蔓延之势。治理"庸政懒政"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行政干部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本研究以甘肃省为例,从调查"庸政懒政"现象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深入分析"庸政懒政"现象产生的根源,分析其成因,最终提出破解"庸政懒政"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西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中国哲学主流地位的儒家哲学讲“仁义礼智信”和“恕庸忠孝悌”。其中所含的基本理念 ,就是告诉人们要追求“仁”、“义”、“情”。所谓“仁”就是爱人 ,就是人对人的“爱”。如孔子主张“爱者欲其生”、“仁者爱人”、“泛爱众”。他叫人爱人首先要爱生己养己的父母和同父母所生的兄长 ,即要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爱兄长手足之情。孔子还认为 :为了父母兄长 ,个人应当作出牺牲 ,包括不得已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所谓“义”。《中庸》云 :“义者 ,宜也”。韩愈《原道》曰 :“行而宜之谓义”。通俗地说 :“义”就是人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  相似文献   

18.
“庸、懒、散、软”是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根源,是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长期以来,我们的干部队伍之所以“庸、懒、散、软”盛行,就是因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千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干的不如不干的,不干的不如捣蛋的”,这无疑影响了干事的积极性。尽管湖北省“治庸问责”行动已初见成效,但在治庸的长效机制建设上,仍有不少工作要做,譬如,哪类行为是“庸”、治谁的“庸”、谁来“治庸”、以什么程序“治庸”等。俗话说,治病当治根。要从根本上治庸,必须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说话、用制度管人。  相似文献   

19.
舒炜 《廉政瞭望》2011,(11):30-31
近日,湖北、湖南、山西、新疆等多地刮起一场“治庸”、“治懒”、“治散”的官场整肃风暴。湖北不仅开始了“治庸问责”行动,还专门设立了“治庸办”,来治理官场中吃、拿、卡、要等50种不良行为,以及得过且过、业绩平庸等10种“庸病”。湖南也专门出台文件,规定了对机关工作人员需要问责的行为及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英雄是追求真善美的表率。道德之英雄维度的核心乃是英雄执着于崇高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它激励、鼓舞、凝聚和引导社会大众,为之提供健康的道德标尺。现代性致使个人囿于自我中心的小圈子,崇尚金钱至上和感性享乐,由平庸而致颓废,社会整体丧失了道德判断的正确坐标。英雄维度的陷落与"平庸的恶"之发生的内在因果性昭示社会,欲从根本上清除"平庸的恶"及其土壤,必须重建道德之英雄维度,疗治空虚迷茫的个体心灵,恢复大众对英雄的历史记忆,拯救失却的崇高道德精神,修复现代性所造成的道德意识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