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红华 《台声》2004,(6):42-45
中堂镇潢涌村,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她位于东莞市区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西经虎门跨海大桥,与中山、珠海连接。她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区,交通路线四通八达,辖地约7平方公里,地处港穗经贸走廊之中。  相似文献   

2.
今年9月2日,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出现了一所温馨的学校———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来自东莞、深圳、广州、珠海、惠州、中山、上海、昆明等地700多名台商子弟在这里学习、生活。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32名老师来自台湾,他们是从台湾  相似文献   

3.
武小航 《台声》2001,(8):28-29
2001年6月7日,有137个台湾孩子在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区的东莞市完成了阶段学业,展开了人生的另一个新的旅程。这是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第一届毕业典礼,教育主管机关、两岸嘉宾、学生家长、毕业生以及在校生近千人出席。在一片感恩声中,毕业生代表从吴灿阳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明,它不仅象征人生教育的进程,更代表了社会大爱滋润的果实。整个典礼场面在热闹中带有浓厚的依依离情,气氛温馨感人而热烈。 东莞是一个美丽富庶的地方,这里水陆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广阔的人力市场,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  相似文献   

4.
蔡晨瑞 《两岸关系》2001,(11):20-21
要想使台商扎根东莞,就要解除台商的后顾之忧。这包括建住房、办医院、盖学校以及其它配套的措施。据说,东莞正在朝这一方向发展。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本刊记者曹京柱到海南、江西等省采访,接触到一些台商。深入交谈中,他们道出了许多真情真言,有对改善投资环境的看法,有对台胞投资的感见。闲聊式地交谈,能够敞开心扉,当时并未想作报道。可是,时过多日那些火辣辣的话还在记者的脑海回响,更觉得它对我们各地各级官员和到祖国大陆投资的台胞都颇有参与价值,于是,记者稍作疏理,加以披露,以下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是一所完全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她的创建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台商的热心与支持的结果,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是募集而来。 学校座落在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该村除了把130亩(86658平方米)的土地以每平方米30元人民币的优惠价格提供给学校外,还为学校捐资2000万元人民币。而作为学校的催生者——东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2014,(2):F0002-F0002,1
<正>1月1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了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叶宏灯董事长率领的毕业班学生"北京文化之旅"参访团。张志军充分肯定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为培育大陆台商子女成人成才、促进台商家庭在大陆欢聚团圆、增进两岸青少年同胞感情、推动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作出  相似文献   

8.
外交部长王毅在任围台力、主任期间曾经说过,东莞的发展离不开台商,东莞是台商最为聚集的地方之一,东莞台商的发展在全国具有标杆作用,是大陆台商发展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9.
<正>9月2日,国务院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台办正式批复同意《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这是大陆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真诚善意的又一举措,明确释放了大陆方面将持续推进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重要政策信号。  相似文献   

10.
沙田向来是个安身立命的好地方。这是一块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的宝地,土肥水美,四季温和。千百年来,一代代移民驻足于此,耕作不辍,繁衍生息,使这块土地有了“鱼米之乡”的美名。称之珠江三角洲的中心是因为,从沙田往广州、中山、深圳、珠海,各距70公里,毫不偏倚。渭之“宝地”,是由于不仅濒临港澳,且有天然深水码头,在此挂帆,海天辽阔。难以比拟的优越地理条件,使今日沙田古镇一改往日农耕的宁静。深秋时节,笔者前往沙田采访。广深高速公路使我们在谈笑间即刻抵达。。往日的乡村已无法寻找,镇内道路宽阔平整,形成网络;大、…  相似文献   

11.
甘铁生 《台声》2002,(9):27-28
在重庆参加“台湾民情研讨会”的时候,就听重庆市台联吴凯奇会长介绍说,他们这里有个叫彭荫刚的台商,刚刚被重庆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我决定采访这位叫彭荫刚的先生,便请吴凯奇会长帮助联系一下。很快,消息反馈回来了:彭荫刚先生此刻不在重庆,他正在台湾总部呢。但她告诉我,可以采访重庆航伟光电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就是彭荫刚先生一手在重庆操办的。会议束后,我立刻赶往重庆航伟光电有限公司所在地。重庆航伟光电有限公司在一座十分漂亮、整洁的楼里办公。在这里,航伟的总经理蒲自先生接受了我的采访。从他口中,我了解了…  相似文献   

12.
袁兆平  董道如 《黄埔》2006,(4):20-21
2月15日,春寒料峭,春雨潇潇,我们驱车去采访无锡梅花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江苏省黄埔亲属联谊会副会长刘锡忠。  相似文献   

13.
刘东萍 《台声》2010,(8):51-52
<正> 2003年8月,来自台湾的陈郁升独自站在东莞街头,看着林立的厂房,来往的车辆,心情十分低落。他甚至有点埋怨父亲,为什么让他来大陆?然而3年后,他却爱上这片充满商机的土地,也在东莞成功开拓了自己的事业。子承父业上世纪90年代,陈郁升的父亲来东莞投资,在虎门白沙建立"东莞市虎门金彩色料厂"。尽管工作繁忙,但他却坚持每月回台湾看望妻子与儿女。父亲务  相似文献   

14.
孙宇 《两岸关系》2002,(4):46-47
北京台商投资服务中心、台商投诉协调中心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专为台湾同胞投资者和在京台资企业提供综合服务的机构。“两个中心”自1999年5月建立以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实施细则》,将台商的投资服务和投诉协调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受到台商的赞誉和好评。日前,笔者专程采访了“两个中心”。  相似文献   

15.
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台像有两个同行投资在东南亚,一个在泰国,一个在印尼。其处境与申华公司相比可说是天壤之别。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由于两家工厂处于风暴区内,各种客观条件不好,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工厂总是开开停停,只能投产一部分,根本谈不上经济效益,损失惨重。吴总经理对我们说:“目前,我们在祖国大陆已打开市场,从南方的广东、福建到北方的山东、河南、河北都有我们的客户,外销也有一部分,可以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前程似锦展望公司发展前景,吴总更是兴奋不已。他说:“我们要…  相似文献   

16.
外交部长王毅在任国台办主任期间曾经说过,东莞的发展离不开台商,东莞是台商最为聚集的地方之一,东莞台商的发展在全国具有标杆作用,是大陆台商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以外销型企业为主的东莞台商在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国际大环境不景气的重压之下,开始寻求转型升级之路。拥有3000多家会员企业,被誉为"天下第一台协会"的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东莞台协),在台商转型升级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敏辉  杨雨文 《台声》2006,(1):65-66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呼声响彻神州,堪称当代的经典话语之一。近年来,全国有182座城市提出了这一宏伟目标,约占全国667座城市总数的27%。浦东开发以来的第一笔外资、上海斯米克集团总裁李慈雄在接受采访团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浦东开发以来,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和形象快速提升。浦东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缩影和排头兵,是希望之所在。”放眼世界,那些具有超群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实力,并和全球大多数国家进行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实际上并不多见。即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国际化都市也屈指…  相似文献   

18.
澳门政府新闻局把对行政长官何厚铧的采访,安排在记者到澳门的第五天。几天的采访,我们对澳门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一些了解,澳门这位当家人的形象在记者心目中也逐渐清晰起来:执政能力强、低调、亲民、善于与社会各方面沟通。从公务员到出租车司机、从土生葡人到老人、学生,很多人提及特首都以“铧哥”称之,更有市民把何厚铧喜欢抽的德国“大卫杜夫”牌香烟称为“特首烟”,推荐来澳门的人作为“澳门特产”买回去送朋友……2004年11月27日下午,在特区政府的礼宾府,准时到达的何特首,绕过座位与每位记者逐一握手后,采访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到大陆时,我的印象并不好。”台商温先生一点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有着7年在可口可乐公司、雀巢咖啡公司工作的经历。最初他没有想过会到大陆来工作,但现在他不仅自己出任台资企业、杭州康莲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特别助理,还把太太和两个孩子也带到了上海。“杭州是我最喜欢的城市。”温先生这样对记者说。 台商到大陆投资,在社会生活上有些什么不便?当我们在浙江的台资企业中采访时,答案几乎是共同的:即子女教育,业余生活。但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另一个答案:对于真正想在大陆求发展的台商来说,两岸社会环境的差异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投资决心。  相似文献   

20.
从15年前第一批台商踏上东莞这片土地,胼首胝足创立基业,到2000年东莞台商捐资兴学,创立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一批批眷属团聚东莞。今天,东莞台商社群已经与东莞的经济人文环境紧紧结合,形成风格独具的“社区”,台商的企业、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