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柱 《党课》2010,(17):119-120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剧《江姐》中的经典唱段被几代人传唱至今。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事迹搬上了歌剧舞台,至今仍常演不衰,成为我国歌剧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2.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歌剧《江姐》中的这些经典唱段被几代人吟咏传唱至今。江姐用她对祖国的赤诚、用一片向阳的丹心留下了一段红色的故事,以江姐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的红岩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鼓舞着一代义一代人。  相似文献   

3.
耿耿 《党史纵横》2009,(1):33-37
2007年5月上旬,国家大剧院致函空军,希望空军组织复排歌剧《江姐》,作为国家大剧院启用后首批上演的七部经典剧目之一,在国庆节期间进行演出,向党的十七大献礼。歌剧《江姐》是全军唯一入选国家大剧院首批演出的剧目,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歌剧。空军政治部和空政文工团将其作为一种很高的政治荣誉,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耿耿 《党史博览》2009,(8):23-26
江青觉得《江姐》妨碍了她培植的“样板戏”,《江姐》就被停演了 1964年9月,歌剧《江姐》在北京公演后,很快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红遍了全国。江青觉得《江姐》妨碍了她培植的“样板戏”,多次讲话要求停演,并要把阎肃调去,另起炉灶,另搞一个京剧全本的《红岩》。  相似文献   

5.
划时代的歌剧《江姐》,是刘亚楼亲自指导抓的轰动全国的文艺作品。 《江姐》是空军创作员阎肃从小说《红岩》里抽出“江姐”故事,单独编成歌剧的。1962年,刘亚楼一口气看完阎肃的稿本,连声叫好,提出要精雕细刻,一炮打响。  相似文献   

6.
《江姐》创作和公演的回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民族歌剧《江姐》,在经过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全新复排后,重新亮相国家大剧院,一时好评如潮。“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每当听到这首曲子,总能勾起我对《江姐》创作和公演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单鸿恩 《唯实》2010,(10):96-96
据说电视剧《江姐》是拍给五六十岁的人看的。我就六十多岁,看了果然喜欢,甚至亲切。江姐及其许多革命者的最终命运都是我们已知的,他或她们只有二十多岁。这样的年龄,在今天不少人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搂着父母撒娇,即使结婚也在“啃老”。可是江姐等人却以同样的年龄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为了信仰,也为了理想。他们没有享受过,即使有享受的条件也义无反顾地予以抛弃,如《红岩》中的刘思扬,如《江姐》中的谢少爷和万县的副书记李歆林。  相似文献   

8.
一部歌剧,一唱就是50年,她就是红色经典《江姐》。这是一个特殊的艺术现象。歌剧是歌唱艺术皇冠上的明珠,2007年,国家大剧院刚落成,就选定《江姐》为首演歌剧。著名剧作家、《江姐》的编剧阎肃说,每场演出没有人提前退场,大家都全神贯注地听,  相似文献   

9.
3月1日晚上7点30分,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啪——”舞台上一束白光打出,和着浓浓雾气,恰如清晨的江韵。“嘿哟、嘿哟,长江流水长又长,波浪滚滚向远方……”伴随着嘹亮的川江船工号子,几位纤夫弓着身子,将货物一步步背至朝天门码头。这是川剧《江姐》的第一幕。独具地域特色的表演,瞬间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观众的目光。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让人意犹未尽。“实在是太精彩了。当《红梅赞》在耳边响起时,我已然泪下。”有年轻观众感叹道。  相似文献   

10.
歌剧《洪湖赤卫队》诞生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成亮 《党史博采》2006,(12):29-32
“洪湖水啊,浪么浪打浪……”相信四十开外的中年人对这首歌没有不会哼上几句的。当年,伴随着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上演,这首歌连同片中的英雄人物韩英成为一代人心目中永恒的记忆。歌剧《洪湖赤卫队》是怎么诞生的?它又是如何被搬上银幕的呢?本文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中西合璧音史结合洪湖赤卫队是一支在1930年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战斗中屡建功勋的农民武装。1958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决定将其英勇事迹搬上舞台作为进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演节目,并很快组成了由朱本和、张敬安、欧阳谦叔、杨会召、梅少山等人参加的剧本写作组,…  相似文献   

11.
他是造诣精深的军旅艺术家:他创作的歌剧《江姐》,历久不衰,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奇迹;他作词的歌曲《红梅赞》《我爱祖国的蓝天》享誉千家万户。他就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剧作家、词作家阎肃。生活中,82岁高龄的阎老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李原 《党史纵横》2005,(7):50-53
战争年代,他以笔为枪,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被誉为“冀东文艺三剑客”之一;解放后,他的艺术攀上高峰,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前身是他指导创作的;歌剧《江姐》数易其稿,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观看演出。岁月如歌,忆往昔,老音乐家黄河真情讲述——黄河,当代著名的音乐家、书法家。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曾任冀辽尖兵剧社、冀东军区文工团音乐队队长,冀东军区鲁迅艺术学校组教股股长,东北九纵队文工团副团长,四野十三兵团兼华南军区文工团团长,后任空军文工团团长,空军文化部部长。在炮火连天的年代,他与管桦、刘大为一起以笔为枪,…  相似文献   

13.
46年前,罗广斌与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它刚一面市,便迅速引起轰动,首版15万册一销而空,接着又一版再版。接下来,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一马当先,排演了根据《红岩》部分故事内容改编的歌剧《江姐》。它的上演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称赞。可以说,  相似文献   

14.
孟昭庚 《世纪风采》2013,(12):37-40
《白毛女》是在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大型新歌剧。歌剧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的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革命文艺史上,没有哪一部作品像<白毛女>那样,在歌剧、电影、京剧、舞剧方面均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不同艺术形式的<白毛女>作品都凝聚了各自领域最优秀的创作者的心血.其中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上演,为后来这出戏的电影、京剧及舞剧版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61年小说《红岩》一经出版,就成为当时最为畅销的书,书中人物双枪老太婆,叛徒蒲志高,坚贞不屈的江姐,开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当时,阎肃是空政歌剧团年轻有为的编剧,1962年他写了剧本《刘四姐》,大获成功,得了一大笔稿费。请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以江竹筠为人物原型创作的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使她的事迹广为传颂,“江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感动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2009年,江竹筠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自贡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参加革命,长期战斗在党的隐蔽斗争战线....  相似文献   

18.
江姐——红岩英烈江竹筠,其英雄业绩家喻户晓。她的传奇故事风靡华夏大地,她的光辉形象走人教育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经典小说《红岩》,走入激励中华儿女斗志的电影《烈火中永生》,走入现代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与展览……江姐,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上一面鲜艳夺目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9.
黎辛 《党史文苑》2013,(11):45-46
《白毛女》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集体创作的献礼作品,由贺敬之和丁毅执笔。《向毛女》源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阜平县天柱山的一则故事。1944年,时任《晋察冀日报》记者的林漫(原鲁艺文学系第三期学员)写信告诉鲁艺院长周扬这个故事。周扬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他认为这个故事可以表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和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20.
杨永华  周田坤 《党史纵横》2011,(8):42-43,41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小芹我洗衣裳来到河边……"5月12至15日,中国民族经典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国家大剧院再次唱响。伴随着那些经典的旋律与唱词,时间划破空间,笔者走近当年这部歌剧的创作者,感受到了半个世纪前的陌生与熟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