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石 《北京支部生活》2012,(18):11-14,2
初秋之夜,凉爽惬意。临窗而坐,书桌上摆放着沈鹏先生的文、书、诗多种力作。灯下掩卷,良多感慨油然而生:文,文笔蕴藉,性灵踊跃;书,风骨烂漫,气势奔放;诗,情志真切,意境高远这位编辑出版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以他的天才、渊博,滋养、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沈鹏先生  相似文献   

2.
在大兴区,有这样一位退休干部,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和传承历史的责任感,潜心挖掘南苑地区历史文化底蕴,终于出版了《清乾隆皇帝御制南海子诗文辑录》一书。书中收录了清乾隆皇帝撰写的有关南苑皇家园林的400多篇诗文以及编者撰写的南海子地区名胜古迹文章20多篇。这些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夫史皇绘迹,挟泣鬼之威,极变成化,珍流千载而继者,煌煌兮文相传也。彼诗蕴风雅、书存诰命、史记事言、传注春秋,其金声玉振,述心原道,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盖经纬文辞之功哉。若乎子罕拒玉、杨震却金,王翱门无私谒、陈经囊无私遗,颂廉之美者,着一字则芳流百世;赵高指鹿、石崇斗富,刘瑾纳贿而灭、和坤敛财以亡,恶贪之邪者,落片言则臭遗万载。此亦文之力矣。然则古之褒廉刺贪之作或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清扬州府兴化县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1693年11月22日),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七品县令,兼擅诗、词、曲、文、联、印、书、画,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卒于乾隆三十年(1766年),享年73岁。板桥一生坎坷,历经磨难,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然则板桥以其入仕、辞官、卖画的传奇经历,书法、诗文、绘画的独特风格,狂怪不羁、标新立异的思想品德,刚正不阿、胸襟坦然的文人形象,以及思想奇、风格怪、艺术绝而独步古今,享誉四海!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5):73-73
中国古代廉吏,无不注重诫妻教子,共守清白。其中,以诗为体以言志的,不在少数。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职任左拾遗。诗人新婚不久,即写下《赠内》一诗与妻共勉:“蔬菜足充饥,何必膏梁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元代进士吕思诚,官至中书左丞,家中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6.
在距安顺市7公里的宁谷镇洋海村的一处草蔓烟霏的大山褶皱里,长眠着清末安顺籍诗人、书画家何威风。 何威风,字翰伯,号东阁、藻篁,别号梅芬、七癖(嗜书、画、琴、棋、诗、酒、花)。祖父何易曾是道光朝的翰林,因文字犯了圣讳,流放来到贵州;后悬壶行  相似文献   

7.
苏轼(1037-1101),宇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为文纵横恣肆,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歌题材广阔,清新雄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风豪迈,以诗入词,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工书善画,在书法史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相似文献   

8.
走进图书馆,各种各样的“外”就会映入你的眼帘,报刊上有些诗或文的标题后面也常有“外一首”、“外一章”,或“外二首”、“外二章”等字样。书架上也摆着诸如“外传”、“外集”、“外篇”、“外史”、“外编”之类的书。那么这些“外”各是什么意思呢? 简言之,这些“外”都是对“内”或“正”而言的,但因用场不同,而有差异。如: “外一首”或“外一章”。它是指除正题标明那一首或那一章外,还有另外一首、一章,或二首二章。 这类作品有两种情况: 一是与内容有关,只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或一章作总标题,余者称“外”;二是与内容无关,所谓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廉吏如云,留下的自律诗也颇多。所谓自律诗,其实就是诗化的座右铭。对于书者、吟者而言,或摆放案头,或书于墙壁、床帐,自勉、自责、自诫、自儆,有常鸣警钟之效;对于观者、听者来说,也有振聋发聩之功。一、防微杜渐宋代乡贡杜浚之为了防贪保廉,以《书警》一诗自警、自励。诗中说:“静看如山祸,差之一念间。”“百年修不足,一朝容易残。”有“小朱子”(指朱熹)之称的清代进士王懋懋,官至上书房行走,在《书座右二章》中写道:“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生平操持力,不敌一念非。”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一穴溃一堤、一念毁一生的哲理。清代另有一名叫朱经的,书有《责己》一诗,其中有“勿谓一丝微,既缁难再白”二句,指出了既成黑难复白的道理。二、自省自责  相似文献   

10.
闲时读书     
《江淮》2010,(5)
<正>闲暇之余,喜爱读书。读书,文不论雅俗,书不辞薄厚,不管是古今中外的正史轶事,还是名家末流的长经短文,只要有书读,便很  相似文献   

11.
《温文尔雅》汪龙麟何长江主编中国画报出版社全书分为"诗"和"文"两大部分,共有103篇,包括31篇诗,72篇文。该书以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引用的一百多首传统诗文名句为题,以文学赏析的形式详细解  相似文献   

12.
由欧阳昌佩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用荆棘编织桂冠的人》一书,收录了记叙龙岳洲从政为文显著业绩的文章。 龙岳洲,1941年6月18日出生于松桃苗族自治县黄板乡一个苗族农民家庭,读小学时,就特别喜爱文学。1956年,他读六年级时写的18行诗《把青春献给祖国》,1957年元旦松桃苗族自 治县成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10,(12)
<正>人世间有说不完、道不尽的香,如饭香、花香、菜香、酒香……然而,我体会在众多的香中,惟有书香最醉人。宋朝著名诗人韩驹说:"欲乐逛凡夫,须臾皆变坏。惟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中说出了书中有乐、书香长存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徐老一诗两写徐特立(1877-1968)老人在20多岁时曾撰写一首题为《书愤》的诗。诗曰:为恶既无恶报、为善又无善报;何必安分守己,不做土匪强盗。作者写这首诗,情绪很愤激,所以题为《书愤》。因为他当时看到维新变法的志士谭嗣同等被杀,义和团起义遭到八国...  相似文献   

15.
彭德怀与信、诗、“书”何梓林彭德怀在76个春秋中,不知写过多少信,我们能读到的很少。在已读到过的彭德怀书信中,我对他堪称书信精品的两封短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封是1958年底彭德怀同乡调查返京后写的。在离开家乡前,乡亲们瞒着他送了几斤蜜糖和两只鸭...  相似文献   

16.
与书谈恋爱     
<正>有时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几句随笔,不经意间拿起,都无法在记忆里删除。像儿时的玩伴,久违的挚友,更像令人心动的邻家女孩,喜欢而没有理由。第九届深圳读书月选出的"30年30书",又一次见证了书的魅力与永恒。毫无疑  相似文献   

17.
回忆刘少奇同志建国前后的一些经济建设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一波同志著《领袖元帅与战友》一书出版后,受到了党史界、理论界与各方面的关注和欢迎。本刊征得作者同意,特转载《回忆刘少奇同志建国前后的一些经济建设思想》一文,以飨读者。书中该文题注为:“此文载于1991年出版的《领袖·元帅·战友》一书。这次收入本书时有修改。”  相似文献   

18.
陈国民  华烨军 《湘潮》2006,(8):51-52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无题七绝,是周恩来1917年9月东渡日本留学前写就初稿,1919年3月回国前书赠留日同学张鸿诰的。周恩来书赠张鸿诰的七绝手迹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手迹为横幅,诗的左侧跋语云“: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浪荡年余,忽又以落第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轮扉兄以旧游邀来共酌,并伴以子鱼、慕天,醉罢书此,留为再别纪念兼志吾意志不坚之过以自督耳。”手迹上尚有3枚闲章(为后来张鸿诰所加),诗前1枚,跋尾2枚。张鸿诰是吉林长春人,生于1897年,长周恩来一岁。张鸿诰和周恩来是…  相似文献   

19.
<正>此《文赋》特指被誉为“大唐第一行书”的唐初书法代表作——其书为纸本墨迹,无款。文为晋代陆机撰,唐朝陆柬之书。全卷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共144行,计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陆柬之(585—638),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也是唐朝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草圣”张旭的外祖父。陆柬之年少时随舅舅虞世南修习文论,早年出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入唐后,官至太子司议郎、崇文馆侍书学士。书法初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学“二王”,在初唐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曾得唐太宗李世民称赞。  相似文献   

20.
杂文味     
《唯实》1998,(5)
诗需要诗味,理论文要有理论味(理论色彩),杂文则要有杂文味。 杂文味至少包括题材上的杂文味和语言上的杂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