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渝府发[2011]7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以下简称《意见》),加快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尽快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形成,增强水运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快重庆水运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人民政府文件鲁政发〔2011〕4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精神,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和潜力,加快我省内河水运建设,促进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内河水运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通航河流,对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吕长红 《长江论坛》2006,(5):26-28,60
长江江苏段江面宽阔,水流平缓,航行条件优越,是长江干线运输最繁忙的流域。江苏沿江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城市密集,外资进入集中,开发区密集,制造业聚集,开放效益明显。长江江苏段水运的发展推动了沿江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了,又相应地带动了水运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本文从长江江苏段水域的水运价值及发展潜力入手,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其对江苏省沿江、江苏省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河南政报》2013,(1):4-7
豫政[2012]68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精神,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和潜力,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体系,现就加快我省内河水运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重要意义我省地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有较大河流493条,河道总里程达2.6万多公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省水运业有了较大发展,通航里程达1439公里,建成各类码头49个,打通了沙颍河周口以下、淮河固始望岗以下2条沟通华东和长三角地区水网的水路运输通道,为加快我省内河水运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有利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河水运具有运能大、占地  相似文献   

6.
《贵州政报》2013,(1):12-14
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发[2012]4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1,(12):21-24
动态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十一五"期间,中国实施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累计节能1.5亿吨标准煤,超出当初节能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了"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相比"十一五"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这次活动的涉及面更宽,除包含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还包含大型客运、货运、水运企业和沿海、内河港口企业,大型的宾馆、饭店、商贸企业以及高等院校;节能力度更大,"十二五"期间万家企业力争实现节能2.5亿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8.
谋划西江     
《当代广西》2009,(9):14-15
我区水运资源丰富,尤其西江“黄金水道”是国家规划内河水运主通道“两横”中的“一横”,也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承珠三角,西联大西南,横贯两广并直达港澳,与国际海运网直接对接,战略地位及作用突出。内河水运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如果说强化基础性产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提速,  相似文献   

9.
金义华 《世纪行》2011,(8):27-27
一、当前湖北航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今年以来,随着发展长江等内河水运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航运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湖北地处我国中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上接云贵,横贯两广,千里奔流,东抵南海——这就是年径流量为黄河4倍多的西江。作为珠江干流,西江还是我国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航运大河,是国家内河水运规划“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自治区努力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南宁港口和内河水运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有关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我省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水运优势,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水运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能大、运价低、污染轻等优势。大力发展水运,不仅是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我省内河建设与水运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21,(3):F0004-F0004
该船闸是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的一处复线船闸,是京杭运河长江以北第十个梯级,也是进入山东航段的第二座船闸。其复线船闸于1999年12月建成,为国家二级标准,可通过2000吨级驳船,年设计通过能力为2100万吨,解决了京杭大运河通航"瓶颈"制约问题,发挥了京杭运河南北水运大通道作用,也提升了水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周毅 《当代广西》2009,(12):34-35
西江属于珠江干流,是我国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航运大河,是国家内河水运规划“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的一横,素有“黄金水道”美誉。西江占据广西90%的内河运量,流域桂西、桂东,涵盖广西7市,覆盖全区人口56%,占全区总面积80%,而西江航运干线则是沟通粤、桂、黔、滇以及港澳地区水运的黄金水道。  相似文献   

15.
《湖北政报》2009,(19):26-27
<正>鄂政发[2009]3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发展长江航运业的重要指示和全国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推动水运事业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现就促进湖北水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水运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水运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运输  相似文献   

16.
一、切实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世纪之交 ,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既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也为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提供了新契机。当前 ,我省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植被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加剧。全省森林覆盖率仅为 9.0 4%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是水土流失量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达 6 .44亿吨 ,流入黄河和长江的泥沙量分别占三分之一和十分之一。二是土地沙化严重 ,降雨量严重不足。全省沙区总面积为 3 .7亿亩 ,占全省总面积的 5 4.7% ,每年雨量从古浪县的15 0毫…  相似文献   

17.
交水发[2012]4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上海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水运专业委员会:为进一步落实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要求,促进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和新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规范行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活动,提高水运工程技术含量,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提升行业创  相似文献   

18.
数字天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丢2采12004年,我国煤炭大省山西共生产原煤5.2亿吨,其中小煤窑生产1.5亿吨,大煤矿生产3.7亿吨。据统计,每采1吨煤,小煤窑要浪费2吨以上的煤炭资源。小煤窑每年损耗山西一半以上的煤炭资源,却仅能提供不到30%的煤炭产量。3亿吨2004年我国原煤产量为19亿吨,其中含有3亿多吨的煤矸石等杂质。这3亿多吨的煤矸石运到目的地后一般都被扔掉,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同时还白白消耗了3亿多吨的运力。50%据科技部研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二十八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我国在关键技术上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  相似文献   

19.
易水 《创造》2014,(10):20-21
正滚滚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黄金水道,如今货运量更是位居全球内河第一。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不过,由于东、中、两部经济发展高度不均衡,长江上中下游除水运经济互补外,并未形成实质经济体。于是,"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20.
李华 《淮海论坛》2011,(1):24-24
本人经过调查论证,在加快综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徐州作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交通资源优势,依托港口产业资源,提高内河水运能力:依托陇海铁路和京杭运河及其它干支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切实加快港口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