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传说,明太祖朱元璋钓鱼不着,心中不悦,随从才子当场赋诗:“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连夸“善哉”。可见,这位才子极善“拍马”之能事。 古往今来,“拍马屁”者不乏其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精于揣度上司的心意,摸透领导的脾气,投其所好,甚至指鹿为马,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来曲意迎合领导的欢心、赏识。“拍马者”虽可图一己之利,但祸国误民,最终为世人唾弃,落个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6):79-80
一先生去河边钓鱼,先穿了片树叶,半天没鱼上钩;他又换了块面包,一样没鱼上钩;没办法他只好去换蚯蚓,还是半天没鱼上钩。气急之下他掏出一张百元大钞摔入河中说:“到底要吃什么自己去买吧!”  相似文献   

3.
狱一位老翁善于钓鱼,问其经验,答曰:“要钓鱼,先要问鱼爱吃什么 !”初听疑惑,细思顿悟。想那鱼藏水中,犹恐其不深,常常总要藏水底穴窟下,要钓之确实不易。但若设身处地从鱼的需要嗜好出发,想到“鱼爱吃什么 ?”制饵诱之,馋嘴的鱼儿就没有不吞钩被钓的。   从钓鱼想到钓人。不难发现,致人被钓亦因诸多诱饵。   常怀私利心,金钱是诱饵。人有自身,存有私欲,欲望过极,“黑眼珠里尽是白花花的银子”,只能惟钱是求。为了金钱,就什么也可以不顾,什么也可以去干,甚至不惜掉脑袋,铤而走险,杀人放火,贪赃枉法。   肠胃有…  相似文献   

4.
表扬领导说     
偶翻书箧,发现表扬领导不是今人的专利,古已有之。 有一回明太祖朱元璋来了兴致,与大臣们一块钓鱼,大家接二连三地钓上许多尾鱼。惟独朱皇帝钓技太差,钓了半天,一尾鱼也不肯咬钩。正在尴尬之际,忽听大臣解缙口占一绝,琅琅诵日:“数尺丝纶人水中,金钩抛去影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此诗诵毕,不惟朱皇帝高兴,大臣们也都鼓掌称善。此后,解缙愈得皇帝宠爱。 也有不愿意表扬领导的。西蜀那位早被领导判为“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动辄向领导建议,甚至要跟诸葛领导兵分两路、径出斜谷直捣魏都的魏延,虽然领导生…  相似文献   

5.
贿赂是一种腐蚀剂,它能使一些抵抗力差的人腐败变质。贿赂除了金钱器物,还有“精神贿赂”。常见的精神贿赂有拍马尼、抬轿子、吹喇叭、戴高帽等形式。它常常能起到物质贿赂所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史记》载:北海太守为政有方,带来百业兴旺,汉武帝闻知,传旨问政。行前文书问太守如何策应,太守把想好的“知人善任”、“赏罚严明”等讲了一遍。文书摇头说:“使不得,你只能说北海的一切成就统归于皇上的英明就行了。”太守照此行事,武帝很高兴,便加官进爵。明代朱元璋钓鱼,半响不见鱼儿上钩,十分烦恼,文人解缙连忙躬身上前赋诗一…  相似文献   

6.
提起钓鱼,笔者虽算不上“行家里手”,却也略知一二。一个垂钓者,要想多钓鱼,钓大鱼,不仅要熟悉“春钓浅,夏钓荫、秋钓阳、冬钓深”的一套“钓鱼经”,更重要的是舍得花本钱,在制作鱼饵时,再加点儿香油,弄得香香的。只要有耐心,包你能钓到鱼。 由鱼儿吞钩使我联想到“高等动物”的人。记得曾有人写了一首发人深思的“钓鱼诗”:“事出皆因利,人昏昏因贪,漫说香饵妙,端的是鱼馋。”纵观历史上的一些因“吞钩”而身败名裂者,无一不是由私欲的膨胀为发端的。 现实社会上的“渔翁”信奉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道路难行钱作马,愁城难破酒为军。”他们是用钱买  相似文献   

7.
大千世界,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据报载,在日本竟然连喝彩也是一门行当。日本传统歌舞剧场里,喝彩者都是特邀的“职业喝彩师“,受过专门的“喝彩“训练,熟谙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喝彩。这些“职业喝彩师“因为精通喝彩这门“高深“的学问,竟能获得很高的报酬,赢得颇高的社会地位,甚至同演员齐名。由来自东洋的这则轶闻,倒使我联想到在我们的社会大舞台上,许许多多精于“喝彩“之道者,他们  相似文献   

8.
图什么?     
《党建》1994,(12)
图什么?松青“干检察官,为了什么?图安逸?其实比什么都累,一星期要加三次班。图钱?连奖金也没有,再说咱也看不惯。图条件好?至今住的房子还是爱人单位分的。那图什么?图的就是一审、二审下来,我办的案子判了就高兴,就像钓鱼,在水边盼了半天,鱼上钩了,垂钓者...  相似文献   

9.
近日,看到有这样一幅漫画:一硕鼠扛着鱼竿,兴高采烈地向同伴高呼“钓猫去”,大大咧咧的虎猫,竟然缩头缩尾,猫之天威荡然不存。“老鼠钓猫”无疑是猫的大不幸。老鼠天性捣乱作祸,搅得人们寝食不安。人们总是依仗猫威捉鼠镇乱,以保平安。所以,人们爱猫、喜猫、养猫,视其为平安“保护神”。如今,猫竟被鼠辈所钓,猫将不猫,民何以安?曾震惊全国的江苏无锡新兴实业公司特大非法集资案中,在主犯邓斌的“钓竿下”,竟有46只“大猫”(县处级以上干部)上钩,为其非法集资摇旗呐喊,奔走助威;浙江省富阳市委原书记周某这只“猫”在…  相似文献   

10.
最近,从电视上看到两个节目,一个是介绍冬季锻炼活动的。记者在冰冻的河面上采访了正在进行冬钓的北京钓鱼协会会长。会长介绍,冬钓是开展冬季室外锻炼的极好活动。寒冷的冬天,一个人坐在冰面上,把几把钓竿一溜排开,一门心思静观冰窟中鱼儿上钩,却忘却了寒冷。其实钓者的兴趣并不在鱼上,而是在等待的过程,在钓上鱼的那一刹那的感觉。冬钓有许多技巧,在采访现场会长简要地作了一一介绍,也引起了我的兴趣。无疑冬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这项活动。据说,现在北京参加冬钓的有数万人。节目中还介绍了…  相似文献   

11.
据史书记载:子思在河边见到一个卫国人钓到一条鳏鱼。子思便问:“鳏鱼是一种很难捕到的鱼,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它钓到的呢?”那位钓鱼人回答:“我开始下钓的时候,只挂了一条鲂鱼作钓饵,鳏鱼游过去时连看也不看;后来我改用半头猪作钓饵,鳏鱼就把半头猪吞了下去,因而就上钓了。”子思听了长叹一声说:“鳏鱼虽然是一种很难捕到的鱼,却因为  相似文献   

12.
大千世界,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据报载,在日本竟然连喝彩也是一门行当。日本传统歌舞剧场里,喝彩者都是特邀的“职业喝彩师“,受过专门的“喝彩“训练,熟谙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喝彩。这些“职业喝彩师“因为精通喝彩这门“高深“的学问,竟能获得很高的报酬,赢得颇高的社会地位,甚至  相似文献   

13.
“官”都是从平民百姓中来的,没有谁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就是“官”的。因此,当“官”是啥滋味,平民百姓无从知晓;而当平民百姓是啥滋味,当“官”的应该是清楚的。一个人要当好“官”,必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平民百姓,从平民百姓的角度,清楚他们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拥有什么缺少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害怕失去什么。 我们党曾经培养过许许多多焦裕禄、孔繁森、汪洋湖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党之所以能始终主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有这些党的好干部作为中流砥柱。但也有这样一些孬干部,他们当“官”前恨贪官污吏,恨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4.
或许,对于今天的长沙人而言,贾谊这个名字实在太陌生了,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这位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谪居于此,唐朝的刘长卿还赋诗一首:“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单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在今天的贾谊故宅,我们已找不到昔日的秋革与寒林了,政宅所在的太午街满街都是商业门面,来来往往的运货车与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充斥街头巷尾,楚汉文化的流风遗韵在这里已是荡然无存。当“屈贾之乡”正在遗忘贾谊的同时,一批又一批来自东南亚等地的外国客人却不远千里前来寻访“贾长沙”的故宅,然而,他们面对的却是…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群职场精英,拥有不俗的收入和优渥的生活条件。当“衣食无忧”已经不能注脚他们对“小康”的理解,那什么才是他们眼中的“小康”呢?  相似文献   

16.
垂钓遐想     
闲来无事,我散步湖边,望见三三两两的垂钓者,备下鱼饵,抛出鱼竿,眼盯鱼标,静等贪吃的鱼儿咬钓。不知不觉,脑海中闪过一丝遐想,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同样存在着设下各种诱饵,等待愿者上钩的“垂钓”吗?我虽阅历不长,但由于职业的原因,对现实生活中的这种“垂钓”现象看得一清二楚,而且与湖边的垂钓相比,现实生活中这种“垂钓”要严重与复杂得多。君不见,报纸新闻每天都登载着芸芸众生被骗客诈骗的案例吗?君不想,每天又有多少骗客手中拿着诱饵在招摇行骗吗?他们忽而高声叫卖,血本甩抛请别错过机会;忽而又称某某中了大奖…  相似文献   

17.
呼唤节俭     
呼唤节俭□张述华史载: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当看到全国遭受天灾,百姓生活困难,达官显贵们毫不体恤民情,花天酒地,大吃大喝时非常气愤。他示意皇后的寿宴,无鱼无肉,无山珍海味,而是“四菜一汤”的便宴。他边吃边劝群臣:一劝吃萝卜,“萝卜如百药,吃了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18.
在大型文献专题片<使命>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曾经给胡长清行贿上百万元的周雪华在狱中有一段自白:"我引用了这么一句诗词,就是'游鱼贪食,钓者诱之.人则皆鱼,我则钓者.'我是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这话说得很明白,一些当官的就像那贪吃的鱼,用金钱、美女、珠宝、名画做钓饵,很容易将他们钓上来.  相似文献   

19.
田利平 《党课》2010,(22):114-116
许多人不知道在中国唐朝时期黑人奴仆和黑人艺人很多 “唐代还有黑人?”当我和许多朋友谈到葛承雍教授关于唐代黑人来源问题的研究成果时,他们的脸上马上显现惊讶怀疑的表情。他们似乎并不关心葛承雍教授研究的“从哪里来”这个主要问题,而更关心唐代中国有很多黑人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我和几位日本人谈起这个问题时,他们更觉得难以置信,一再问:“有什么证据吗?”  相似文献   

20.
珍重平生清节在不妨引满酌贪泉○王翔据《晋书》记载,吴隐之赴任广州刺史时,途经石门,那里有一处“贪泉”,传说饮了此泉之水,任何清廉之士都会变质。一向持正廉洁的吴隐之就是不信这个邪。他饱饮此泉之水后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