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实践启示我们,防震减灾立法应当注重法律机制的完善、法律条文的细化,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完善防震减灾立法应当做到:完善预防机制,建立地震的官方观测、预报与民间观测、预报相结合的体制;促进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建立救灾款物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于救灾物资的法律监管、审计监督、行政检查等.此外,还应当提高震后建筑物的重建标准,强化建筑标准的执行,加强对于救灾志愿者的招募与管理.同时,应当加快相关配套法律的完善,建立较系统的防震减灾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促进社会审计组织提高审计业务质量。日前,审计署出台了《审计机关监督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的暂行规定》,并于4月1日正式发布施行《规定》所称的社会审计组织,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设立并承办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注册会计师业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审计机关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审计组织承担的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等业务所出具的证明文件是否真实、合法.社会审计组织须按照实施监督检查的审计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救灾捐赠工作实现了快速蓬勃发展,但仍存在捐赠法律体系不完备、非政府组织参与不够、税收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不足、信息公开缺乏规范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更加明确捐赠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扩大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完善救灾捐赠激励措施,规范救灾捐赠信息公开披露机制,建立一体化监管网络,提高捐赠款物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加强社会主义慈善捐赠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安徽、江苏等地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后,社会各界、港澳台同胞及国际社会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日前,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接收救灾捐赠办公室,从那里了解到,截上8月7日,该办公室累计接收国内捐赠(不含各省、市、自治区直接给灾区的款物)2.88亿元人民币;截止8月6日,已接收港澳和外国政府组织捐款约合2.27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加强,自然灾害的跨国界影响日益明显,国际救灾援助成为遇灾后跨国救灾组织工作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对待国际救灾援助态度积极、主动,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活动越来越频繁,操作程序逐渐规范、有序,政策更加成熟、完善,参与国际救灾援助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这些变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救灾减灾工作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和对外开放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热情持续高涨,但作用发挥仍然有限。本文客观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基本现状和工作模式,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存在的问题,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角度提出了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在减灾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思考: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的重要举措,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将其纳入灾害治理体系,从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加大支持力度、强化信息引导等方面强化支持和服务,并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非营利组织(NPO)与政府和应急救灾中的合作现状、合作意愿并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NPO与政府在应急救灾工作中,双方在应急救灾的资源领域、规范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合作意愿既有相近之处,也存在着不少差异。以政府和NPO各自的合作意愿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相关工作,将会有效地提高人类社会减灾救火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蒋积伟 《党政论坛》2014,(15):34-36
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是当前和今后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它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方向是一致的。救灾工作不断走向社会化,不仅能弥补政府救灾的不足,大幅度提升自然灾害管理的能力,改善自然灾害管理效果,也能弘扬人们在灾难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政府采购审计涉及到国家的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各个方面,其特点主要是:1.审计对象的特定性。政府采购的主体仅限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政府采购审计是对上述部门用于采购支出的财政资金审计。2.审计内容的复杂性。由于采购对象复杂多样,具体的审计项目涉及货物、工程和服务等多个领域。3.审计评价的政策性。政府采购对国民经济有直接影响,采购支出数额相对较大,对社会经济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0.
王文 《行政与法制》2002,(12):38-38
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机关公文种类》规定:审计决定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处理、处罚;审计处罚决定书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拒绝或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即仅适用于对违反《审计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1.
正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是当前和今后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它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方向是一致的。救灾工作不断走向社会化,不仅能弥补政府救灾的不足,大幅度提升自然灾害管理的能力,改善自然灾害管理效果,也能弘扬人们在灾难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精神。一、救灾资源社会化充足的资源是实施救灾的基本前提。在救灾资源中,资金和储备物资是最主要的。资金和物资储备是否充足、能否及时到位,是左右救灾效果好坏的关键。1.救灾资金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肖红  赵晶 《民主》2004,(11)
新华社记者10月16日从民政部获悉,中国经常性社会捐助服务体系建立8年来共募集款物236亿元,使超过4亿人次受益。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过去8年里,中国在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政府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下根据其所面临的实际灾荒情况、所拥有的救灾条件及物资储备探索出了以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为核心的多种赈灾、救灾及防灾政策,主要包括粮款赈济、灾民安置、垦荒、林牧业及水利等政策,并使之各种救灾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相互衔接,协调配合。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政府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救灾实效,主要在于晋察冀根据地政府以自力吏生、生产自救为核心,根据地政府对于灾害救助抱有必胜的信念和态度,将救灾上升到政治高度。  相似文献   

14.
方士雄 《党政论坛》2008,(19):52-52
一是宣传动员功能。救灾是全民性的,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需要广泛动员全民族、全社会力量,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社会氛围。全国社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紧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火速支援灾区。以中华慈善谂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等为代表的全国性慈善和公益组织密切关注灾隋,率先通过拥司媒体向全社会发出支援灾区倡议。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1,(33)
中国 国务院成立全国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据新华社8月5日报道:国务院决定成立全国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田纪云任组长,李铁映、陈俊生、罗干任副组长,赵维臣兼任小组办公室主任。 李鹏考察东北地区抗洪情况 8月4日至7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吉林、黑龙江两省检查防汛抗洪情况。李鹏强调指出,要立足抗御更大的洪水。  相似文献   

16.
吴前进 《慈善》2021,(1):9-11
近五年来,陕西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及慈善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实施《慈善法》,推动陕西慈善事业进入了法制化轨道,高质量地快速发展。不仅募集款物3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攻坚,而且实施八大工程传播慈善文化,参与社会治理,建设"厚德陕西"。初步建立了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并驾齐驱的现代慈善体系。纵观陕西慈善五年来的变化,呈现出...  相似文献   

17.
前瞻     
《瞭望》2008,(18)
确保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资金安全要重点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救灾资金等四类资金的监管。这些钱数量很大,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的甚至是群众的救命钱,必须保证资金安全。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审计和财政监督,坚决纠正资金拨付、分配、  相似文献   

18.
一是宣传动员功能。救灾是全民性的,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需要广泛动员全民族、全社会力量,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社会氛围。全国社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紧急动员社会  相似文献   

19.
强化国家医药储备救急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文 《瞭望》1997,(33)
强化国家医药储备救急能力●伊文药品和医疗器械同粮食、化肥一样,是国家的重要储备物资。医药储备在发生灾疫和事故时,能够平抑药价,保障急需药物的及时供应,在救灾防疫、抢救人民生命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学术界有关国家能力的论述中,一个热门争论点就是中国的治理能力是增强了,还是在逐渐下降。本文将以2008年四川地震后NGO参与救灾的行动作为分析个案,指出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助强化政府的行政能力。但是,政府仍然保有力量,在发现公民社会的发展偏离政府的既定轨迹,或者对政府的管治权威造成挑战时,仍能采取强制能力,收紧公民社会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