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生活准则,社会公德缺失现状呼唤着社会公德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社会公德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离不开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法治意识等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生活准则。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呼唤着建设社会公德的良性运行机制,社会公德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离不开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法治意识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林、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德观念及其教育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得出<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道德和公德教育理论的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快乐的状态,是共产主义形式的公共道德原则.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公德的观念及其教育观,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公民社会、民主社会下的公民社会公德及其教育观.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形成的为了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种道德准则。它是人们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是对我们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由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化的时代,经济体制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相应地,社会公德也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首先,社会公德的评价标准被重新确认。过去,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年代,“假”、“大”、“空”的政治宣传广泛渗透于道德,甚至代替道德。社会公德中非阶级性的内容,常常被贴上了阶级性的标签,把非阶级性的内容的社会公德硬当成是阶级性的思想政治觉悟.在这…  相似文献   

5.
张瑞娟 《世纪桥》2011,(1):135-136
中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影响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为提高中学生的公德素质,应努力使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得到优化,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为中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提高创造全面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构建社会公德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华林 《新视野》2003,(2):66-67
在社会公德的建设问题上,过去我们把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只局限于人类社会,把社会公德调整的对象只局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事实上,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空间在不断扩大,它已经从人类社会发展到自然环境领域和虚拟网络社会。社会公德调整的对象在不断的扩展,它已经从主要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展到调整人与人自然界、人与网络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应由人际关系道德、自然环境道德、网络道德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在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方面,要做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楷模,更要做共产主义道德的身体力行者。 一、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是时代和历史赋予共产党员光荣而应尽的义务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要求在总体上分为四个层次,即人类公共生活准则、全体国民公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批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社会公德建设的着力点赵野田社会公德是用以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调节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尽管社会公德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公认的,大家都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但是,社会公德不会一经提出就得到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地遵守,...  相似文献   

9.
公德意识是对社会公共道德的抽象,是社会道德规范准则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即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规范意识;从广义上说,即与个人私生活以及个人品德作风相对应的反映阶级和国家共同利益的道德意识。这种从广义上理解的公德意识,要求社会成员共同具有,所以,有时也把它称之为“共同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0.
王锁明 《学习月刊》2012,(18):35-36
所谓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1]在现代社会,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的日益频繁,公德已成为公民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培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翁世盛当前,培育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任务,是它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必须有一系列公共准则,自觉遵守这些公共准则,同违背这些准则的行...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保证社会正常秩序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客观标  相似文献   

13.
社会成员公德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社会有很大的影响。要提高全民族的社会公德水平,在现阶段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l、广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常抓不懈,在全社会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动用一切宣传舆论工具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如图书、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歌曲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公德教育的氛围,使人们对社会秩序准则和生活规则在头脑中深深扎根。2、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人们的文化素质越高,社会公德水平也就越高。对此党中央一再强调,全…  相似文献   

14.
宗教道德是调整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则是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属于世俗道德;宗教道德体现的是神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则是一种人道主义;宗教道德对人的行为约束是通过神的威慑力量、通过人祈求神的宽恕和恩赐的利己性动机来实现的,而社会主义道德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利益关系基础之上、是靠社会舆论和人们通过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客观的社会生活规律的认识所形成的自觉道德意识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因而它是一种现实的、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社会公德,即集体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公德     
前不久,光明日报在《每月聚焦》专栏中就公民意识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就公民公德问题进行了系列报道。中央几家主要新闻单位密切配合宣传社会公德,社会反响强烈。 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道德活动尽管多种多样,也涉及到许多方面,但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只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公共场所活动的领域,一个是职业活动的领域,另一个就是家庭生活领域。相对于这三个活动领域的道德,就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不论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原则,或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如要在实际生活中规范人们的行为,就必须在以上三大领域中发挥作用,使这些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这是对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道德活动尽管多种多样,也涉及到许多方面,但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只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公共场所活动的领域,一个是职业活动的领域。另一个就是家庭生活领域。相对于这三个活动领域的道德,就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不论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原则,或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如要在实际生活中规范人们的行为,就必须在以上三大领域中发挥作用。使这些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呼唤公德□张卓桥近年来,人们似乎有这样一种感觉:当我们干瘪羞涩的口袋鼓胀起来时,猛然发现,大脑却日渐苍白、空虚。任凭物欲信马由缰,精神文明就会因饥渴而虚脱。人们对社会公德的渴望与呼唤,便是置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什么是社会公德?简而言之是指社会公共道...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针对当前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构筑现代诚信大厦,是摆在国人面前一项重大而严肃的时代命题。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呼唤重建诚信文化诚信文化是指诚实守信为核心理念的行为准则,并为人们所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诚信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题中要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前我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充分表明,诚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是推动人与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依据。从现代社会的视角看,弘扬诚信文化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根基和精神纽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应遵循行为准则。当前,整个社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确实令人堪忧,说严重点到了“可怕”的地步。一是官德滑坡,滋生腐败。突出表现在政绩弄虚作假,年龄履历造假,以权谋私敛财,生活腐化堕落等;二是商德滑坡,不讲诚信。假冒伪劣防不胜防,坑蒙拐骗花样百出,虚假广告随处可见,令人心怵的案例有“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黑煤窑”等不一而足。三是公德滑坡,人心不古。  相似文献   

20.
三德概说     
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要进行“三德”教育,搞好“三德”建设。“三德”是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所谓社会公德,一般是指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人类社会的公共道德,即在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中,为了保证人们一般性交往正常进行所应当遵循的那些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人们用来调节人对人的关系的简单原则”。按列宁的说法是,当人们摆脱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以后,“就会逐渐习惯于遵守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