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曦 《北京观察》2001,(12):56-58
近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很多出自德国,如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尼采以及爱因斯坦等。一个能产生如此众多思想巨人,并在人类知识宝库里留下突出财富的民族,实不多见。因此,人们在提到德国时往往会说:德意志是一个聪明的民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显然与德意志民族勤奋好读书、热爱文化的习性有关。而德国注重图书馆的传统以及完善、发达和接近于人民的图书馆事业也为培养德国人民爱好  相似文献   

2.
桂莉 《长江论坛》2009,(3):93-95
德国作为欧洲的中心,世界的大国,其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发展与繁荣休戚相关。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在其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尤其是二战之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德意志从废墟中重生,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坚韧、奋进、意志坚定。  相似文献   

3.
齐格蒙·鲍曼通过对大屠杀的研究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鲍曼认为,德国纳粹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不仅仅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化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集体行动。从鲍曼对当代的历史和社会结构极为深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后现代理论对政治和历史研究的巨大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4.
<正> 民族需要人文精神这是一个哀伤而美丽的细节:二战结束后,在德国城市的一片废墟中有一捧娇艳的玫瑰盛开在某户人家的窗台上。这一束怒放在废墟之上的玫瑰让明智之士看到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希望。因为,他们从玫瑰花中看到了这个民族极高的人文素养。于是断言,德国必然能够浴火重生。有人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值得人们珍藏的,应该是这个民族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她物质上的富裕与否。但  相似文献   

5.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与生产力概念对举使用的主要有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交往形式这三个概念,但是在这里交往形式相较于其它概念具有解释历史和社会的优越性,这个概念发挥着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生产关系的作用,这主要有三点原因:(1)从内涵上看,优先使用交往形式解释历史和社会在于这个概念符合当时马克思对近代社会本质的认识;(2)从理论定位来说,社会关系与交往形式相比,哲学化的社会关系带有的抽象性,使它很难进入现实的历史语境;(3)生产关系与交往形式相比,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它被理解为一种单纯的经济性关系,从这种单纯的经济性关系出发很难推导出历史和社会的精神性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德意志不是个"喜新厌旧"的民族,德国人喜欢有经历的东西,有历史记忆的东西,有文化记忆的东西。德国人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10多次,捡起来依然可以用。德国建造的居民住房120年也不会倒,就是被战火摧毁了,德国人也一定要按原样将其重建起来。有一张关于德国建筑物的照片,名叫"不变的德国",展现的是二战以后德国人修的房子,完全是巴洛克时代和洛可可时代的风格。为什么?二战结束后,德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了一片废墟,那些古老的房子基本  相似文献   

7.
崇尚而且擅长思辩的德意志民族是思想大师的主要产地,以至于那里的政治家似乎也比其他地方的同行具有理论优势一二战结束后,德国就出现了号称“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的艾哈德。1974年,55岁的赫尔穆特&#183;施密特接替著名的勃兰特,成为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并一直执政到1982年。他不仅在国际国内政治中长袖善舞,而且思想活跃,著述颇丰。在80岁高龄还有《全球化与道德重建》一书问世,  相似文献   

8.
一、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曾极大地影响过近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当代世界格局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也在经受着民族主义的 影响。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近代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 对此学术界特别重视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 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比较复杂,学术界鲜有定论,一般 认为"民族主义"这个概念产生于近代西欧。该词语首次出现 在文献中的年代,有人认为是1774年,也有人认为是1798 年,甚至还有人认为是140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  相似文献   

9.
德国不仅以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闻名于世,而且以高水平的国家治理享誉全球。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等外在因素,以及德意志民族传统历史、社会现实等内在因素,使德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德国国家治理的经验和做法中获得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该著导论第一章开头写道:“近代私法史要追求一些,较古老的法制史学门不能全然满足的任务。罗马法制史、罗马私法史的研究对象是古代罗马法,而且通常只处理到优帝法典为止;因为由此开始,罗马法在西欧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的历史,有截然不同的前提要件及方法。即使有一些德意志法制史的研究一直深探到近代,但其所处理的主要也比较是法源、法院组织及司法裁判,而非法学与法制度的历史;而德意志私法所致力的,向来比较是德意志,而非普通法之法制度的释义学史。最后,近代宪法史的研究对象则是:现代国家本身的法律史。反之,近代私法史必须处理今日私法在人文精神、学术上的前提要件。  相似文献   

11.
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自中世纪以降,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然而,至少从18、19世纪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强国。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将德国的强大归因到教育,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不无道理。早在18世纪末,普鲁士就立法推行义务教育,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19世纪初,在普鲁士进行的诸项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威廉·洪堡从人文主义理念出发,力求为所…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记忆,是一个民族对其历史上重大事件及活动的一种选择性纪念和记录。民间传说是民族记忆的形式之一,在社会中有着深刻的根基,是一段时期内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集中反映。乌江流域的土司传说是区域内民族起源、迁徙、战争、发展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性记录,是广大民族群众对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也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凝聚点所在,具有民族记忆的一般特征和乌江流域特有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13.
欧阳剑波 《前沿》2012,(17):167-170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来自于“文化自觉”的内在驱动力.审视近代以来中华文化与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轨迹,中国“文化自觉”之路之所以充满着困扰与焦虑,这与传统农耕文化的固化与阻力、近代以来文化的闭关与自觉意识的缺失、“左”的思潮和“全盘西化”的干扰、民族文化建设缺乏自我反省的延误、文化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等特殊历史背景和境遇无不关联.厘清与反思这一历史脉络,既是现时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和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6,(26)
正10月,我带着《寻找幸福国度》和《异军突起的德国旅游危机公关》两个选题,踏上了飞往德国首都柏林的航班。对于德意志民族的低调、严谨,其实早有耳闻,但总觉得百闻不如一见。这次行程恰逢德国统一日,即国庆节。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德国并没如同其他国家一样普天同庆,而是低调得与平时没有两样。如果因此就得出德国人呆板、木讷的结论,那还为之过早。在慕尼黑国际啤酒节上,人们脱去往日的低调外衣,高举着比脑袋还大的酒杯欢声笑语,载歌载  相似文献   

15.
桥梁建造艺术积聚民族文化内涵,蕴藏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审美转统、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德意志民族富于纪律性、服从性和团体精神,其价值观和道德观简单明确,社会的等级结构严明。这些性格很大程度上支撑起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德国人的严谨使得德国制造成为世界上最有质量保证的代名词,这一点在德国的桥梁建设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主要论述近代爱国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燕以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意义。一、自强不息与捍卫民族独立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早在春秋《周易大传》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记载。其意思是说天体运行永恒不息,体现着天道的刚健本性,人也应该仿效它,奋发向上,永不停息。这…  相似文献   

17.
浅谈民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过程”。据此说来,“民族意识”就是“意识到了”的民族存在,是民族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民族特点的综合反映。不是由于人们具有民族意识,才属于某一民族共同体,而是由于人们属于一定的民族共同体,才产生民族意识。 一、民族意识的概念及本质 所谓“民族意识”,是人们对自己民族属性的觉悟,它包含着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以及现实行为和特性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民族自尊心,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它是人类社会出现了民族之后的产物,是民族社会的群体意识,只要民族存在,就有民族意识,它是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的。民族意识也和一般意识一样有一个由朦胧到觉醒,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最初作为一定族体的人们只是对故乡、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朴素感情,随着族际交往的发生和发展,民族意识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一个民族除了上述那些朴素的感情以外,还表现出对自己的历史传统、语言、文化等有代表性特征的热爱和理论上的强调以及对本民族的存亡和发展的道德业务和责任感的复杂感清。 民族意识的本质是民族整体生存意识,这里我们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作为多民族的共同体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具有国族意义的中华民族却是从近代开始出现的。近代中国国族的形成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主观构建。近百年的历程中,中国的国族构建蕴含着国族构建的一般特征,但也展示出特有的构建路径与模式,这种特定的构建道路也影响和制约着国族的基本形态。经过近百年的构建历程,中华民族基本上完成了国族构建的历史任务,从一个传统的自在的民族,逐步转型成为具有国族意义的现代民族。但中国的国族构建仍然是初步的,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甚至是不完整之处,中国国族建设的任务仍然繁重。回顾国族构建的历史,对于当代中国国族建设的顺利展开和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民族法研究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徐中起研究民族法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理论工作。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互相交融,又各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当然也包括法律。我们如果不研究这些内容丰富的民族法,就很难写出一部能概括各民族历史的中国法律...  相似文献   

20.
德国法西斯战败,国内经济崩溃、政治沦丧,民众精神空虚冷漠、麻木,国家民族前途渺茫.但在外力的引导下,民众经历了分辨--认识--痛恨纳粹罪行的转变过程.他们逐步深入反思德意志历史,对传统文化糟粕,逐一清点、扬弃,精神面貌开始净化、升华.二战后,德国社会精英的一贯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尊重与敬佩.日本战败初期,国家与社会情况与德国大致相同.但后来所走道路却截然相反.种种事实表明,彻底否定军国主义思想文化、谴责侵略战争罪行,仍是摆在"大和民族"面前远未完成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