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30年前的那天———1973年6月9日,是延安人民永远铭记的一天。这一天,75岁高龄的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来延安参观访问。这是建国后周恩来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重返延安。这次回延安,从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延安,周恩来和毛泽东主席一起撤离时算起,到这时已相隔26个年头了。尽管上级一再通知要保密,但周总理要回延安的消息仍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延安城乡,传到了安塞、子长等附近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涌进了延安城。从飞机场到延安宾馆,从宾馆到南关招待所,马路两边人头攒动。人们翘首期盼、焦急地等待着周总理的…  相似文献   

2.
侯党生 《党史文汇》2010,(11):27-28
1973年6月9日,一架执行外事任务的专用飞机在延安飞机场降落。当飞机的舱门打开后,欢迎的人们惊喜地发现,陪同越南客人到延安参观的竟是深受老区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于是,周总理回到延安的消息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在这座高原山城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3.
总理回乡记──李鹏总理与延安人民共度春节掠影扭起来,带着延安人的自豪与真诚!跳起来,把根留给人民!领袖与民同乐,万众欢腾,组成大山的笑容。摄影写文:怀杰至融配诗:秦雪韩琳责编:张勇韩琳除夕的延安,瑞雪飘飞,千家欢聚,万家团圆。延安人民用自己特有的质朴...  相似文献   

4.
《党史纵览》2010,(5):55-55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占领了延安。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马上想到了去延安庆功。  相似文献   

5.
1973年初夏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在阔别延安20多年后,又陪同外宾一起来到这曾经决定中国命运,不是故乡却胜似故乡的黄土地。 周恩来在延安交际处住下后,顾不上休息,叫来警卫局的领导,无限深情地说:“延安,我已经20多年没有回来过了,这次回来,我要多看看。午饭吃了,我们就去宝塔山。”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延安之行姜东在延安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今天,当我们回顾延安历史,追寻毛泽东等一代伟人战斗生活十三个春秋的足迹时,不能不为毛泽东最大的政治对手─—蒋介石视察延安补上一笔。1917年3月底,国民党占领了被中共中央主动放弃的延...  相似文献   

7.
1973年 6月,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贵宾回到了阔别 25年的革命圣地——延安。本文作者作为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人员,有幸随同周恩来总理参观做记录,记下了总理重游故地的言行举止,请看——  相似文献   

8.
王丽 《党史文苑》2020,(2):60-61
1938年6月的一天,爱国民主人士康心之的家里传出一条消息:他不到20岁的二女儿康岱沙失踪了!不久,又传出消息:康岱沙放着千金小姐不做,离家出走到延安投奔共产党了。康岱沙为何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前往延安?2019年12月19日,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文博副研究馆员李葭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其中缘由。  相似文献   

9.
正北安和延安有着重要的红色基因传承关系。这段历史虽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北安与延安,一个在东北(黑龙江),一个在西北,相距几千里,相隔万千重,是伟大的革命斗争把两地紧密联系起来,并铸就薪火相传的红色血脉——1945年11月15日,受党中央派遣,延安干部团195人来到北安,这一骨干力量领导创建了老黑龙江省根据地,使北安具有了源自革命圣地延安的纯粹红色基因,成为东北"红色之都",从而书写了红色北安辉煌的历史,也使北安拥有了"塞北延安"的美名。  相似文献   

10.
延安故事     
《党建》2016,(10)
正十三年,在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的优秀政治品格和优良传统作风,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风建设的生动教科书。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前夕,《党建》杂志采访组来到延安,再一次受到教育,现将其中十个故事呈现给广大读者。"挨骂"之后[故事]1941年6月3日,在延安的杨家岭小礼堂,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在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工作和农民负担问题。突然风雨大作,一个响雷击断了礼堂的一根木柱,坐在柱子旁边的延川县代县长  相似文献   

11.
一些史书对解放战争中我军收复延安的时间说法不尽一致。《周恩来传》中称“四月二十日,西北野战军收复了延安”。《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说:“我军三纵队等部于4月21日收复被敌侵占一年另一个月的延安”。据笔者掌握的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和当年新华社的社论等所述,收复延安的时间应是1948年4月22日。根据是:第一,我军主动撤离延安后,有一支以延安市干部和公安人员为骨干组成的游击队一直活动在延安周围,这支游击队的政委是当时延安市副市长姚安吉,队长是康世昌。据发表在《星火燎原》第9辑上的康世昌的回忆录记载:“1948年4月22日早上,延安北关的一个老乡突然气喘吁吁来报告:‘敌人跑啦!’……我们等待这个消息已经很久了,现在猛一听到,却又觉得有些突然。……当天中午,我们便向延安进发……大步走进了延安城。”笔者1989年11月访问当年参加追歼逃离延安之敌的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参谋长李文清时,他说是一支地方部队先进入延安。这支“地方部队”可能就是姚安吉、康世昌率领的那支游击队。第二,解放战争期间担  相似文献   

12.
<正>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王家坪。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为了集中展示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陕北期间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早在1950年7月就组建了延安  相似文献   

13.
“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参观,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延安。当天上午,他不顾旅途疲劳,就陪同外宾一道来到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这是一排三孔窑洞,窑洞外面的大牌上挂着一张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回延安后和毛泽东合影的照片。外宾指着照片问:“‘这张照片是在这里拍的吗?”一位同志回答:“就是在这个地方拍的。”周恩来当即谦逊地说:“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西安事变,矛盾错综复杂,各方剑拔管张。周恩来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重托,不顾个人安危,周旋于张学良、杨虎城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之间,…  相似文献   

14.
回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在去延安的火车上,一下子就想起了这么两句,挥之不去。 “回延安”这样的题目,本来只有贺敬之这样的老革命才有资格写的,现在我写起来,心中自然是充满惭愧。不过也不能算太牵强,十几年前,因为一不小心,得了个小报的新闻奖,人家组织几个获奖者去过一次延安。那一次去了七大会址、清凉山  相似文献   

15.
刘明钢 《党史博采》2003,(12):13-16
延安,一片思接千古,俯仰天地的神秘土地; 延安,一幅壮丽恢弘,启迪后人的历史画卷。 从1937年1月13日至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曾在这里落脚、锤炼,又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胜利。因此,延安被誉为革命圣地。 毛泽东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个春秋,先后搬了四次家,曾在凤凰山麓、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居住过。  相似文献   

16.
正1949年解放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延安在全国青年心目中既神秘又圣洁,令他们无限向往。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延安一代""延安一代"指大致出生于1900—1925年之间的红色知识分子,他们于抗战前后进入各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曹慕尧 《党史纵横》2001,(11):25-2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新华通信社的电台,播发这条消息之后,整个延安欢腾起来了。那时候我在中央军委延安外国语学校工作,担任俄文队的队长。这个学校由军委直接领导,分为俄文、英文两个队,学员不到三百人,其中女生约占五分之一。学员都是全国各地投奔到延安的知识青年,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还有不少的艺术天才,弹、拉、吹、唱,能歌善舞。他们平时就生动活泼,热情奔放,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之后,欣喜若狂。大家纷纷要求,由领导出面,组织队伍,去中…  相似文献   

18.
杨尚昆是1940年底从太行回到延安的,一直到1947年撤退。他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六、七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直接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试着对杨尚昆在延安的工作和生活作一简述。“延安整风是很伟大的,不然全党的思想统一不了”杨尚昆是1940年底回到延安的。那时,延安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七大,把各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都召了回来。但皖南事变的发生,使形势骤然紧张,会期被迫推迟,杨尚昆等也就留在延安。杨尚昆回到延安不久,中央决定由他协助王稼祥管理华北委员会的工作。8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改组,他仍任北方局书记…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1,(2):43-43
"中共延安五老"这个称谓脍炙人口,已经流传将近70年了。"延安五老"的来由罕为人知。这个称谓来自朱德总司令的一首纪游诗。典故是这样的:1942年7月10日,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朱德总司令邀请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等革命老前辈同游南泥湾,作诗《游南泥湾》:“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战局虽紧张,休养不可少。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美国记者尼姆·威尔斯来延安采访,对延安新秩序大为感叹,"中国共产党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欧文—傅立叶时期的原始乌托邦社会主义者所梦想的公社生活……粮食、衣服和棉被一律由国家发给……每个人都是从放在桌子中间公用的碗里夹菜吃。中国的共产主义是最原始的共产主义,平分了又平分,一直分到原子"。延安,曾是一个被赋予了很多色彩和使命的名字,有它的伟大崇高,也有它的"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