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敏杰  刘坤 《群众》2020,(17):38-39
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的功能划分是"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推进苏州自贸片区建设,既要解决自身发展的动能问题,更要为全国的开发区,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在国家层面上解决共性问题探讨路径,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苏州自贸片区应紧扣功能定位,跳出思维惯性,打破路径依赖,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相似文献   

2.
徐会霞 《乡音》2013,(11):20-20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伴着对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的美好向往,我随廊坊市政协领导赴苏州对标考察。在考察组的细心安排下,将三天的考察学习安排得充实高效,期间与苏州市政协领导深入的对接、座谈,内容涉及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参观考察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等地,感受颇深,可谓解放了思想,找到了标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受到了启迪。  相似文献   

3.
曹伟 《小康》2012,(10):50-53
正海归创业者们为什么会选择苏州?苏州的"丝绸"如何提高含金量?众多国际性大学为何都要落户苏州?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秘密,隐藏在苏州打造的国际化链条之中"在苏州呆了三天,感觉转型力度很大,苏州原来靠外向型经济,靠制造业,产业规模做得很大,到了一定高度,有积累以后现在投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它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你  相似文献   

4.
未到过苏州的人都知道苏州自古以 来就是江南水乡。 到过苏州的人会觉得记忆中的苏州 难以觅求。 古苏州、新苏州还育洋苏州的多元 色彩早已搅乱了人们的观线。美丽的阳 澄湖畔,融合江南水乡意境与现代都市 景象的"水苏州"--相城,今又引来 外界令人眼馋的惊奇。2001年,苏州市 原吴县市撤市设区,年轻的相城由此诞 生在古城苏州北大门。全区下辖九个镇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5,(6)
<正>核心提示:深刻领会"四个全面"重要意义,为推动苏州新一轮改革发展凝心聚力":四个全面"赋予了苏州强大的发展动力;"四个全面"明确了苏州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四个全面"指明了苏州破解难题的路径对策。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具体要求,引领推动新常态下的苏州发展: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支撑;全  相似文献   

6.
彭智敏  汤鹏飞 《政策》2012,(10):45-47
改革开放在造就了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发动机"的同时,也成就了三个具有世界影响的特大城市群。其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中认真学习和借鉴。一、三大城市群合作发展的主要经验1、区域范围由小及大。以长三角为例,1982年国务院决定建立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州、无锡等10个城市在内的上海经济区。随后几年中...  相似文献   

7.
苏州市公安局运用先进文化指导公安建设,引导广大民警树立先进理念,动脑子干活,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使民警知道了"做什么"怎么做",初步开创出了具有苏州公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并初步形成了以创新创意、理性思维等为主要特征的苏州公安文化。可以说,注重文化建设和文化引领,是苏州公安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而在此引导下所形成的"专项工作追求长效长远"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好事"等工作理念已经内化为全警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尤其在当前还在进行的"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工作中更是得到了全面检验,得到了公安部、江苏省委、江苏省公安厅领导的一致肯定。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同志批示,苏州市公安局在开展各项专项行动中,注重发动群众,充分发挥情报平台的作用,加强公安基础工作,把专项行动同长效机制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苏州的做法立意高、成效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为此,本期将以专稿和专访的形式与广大读者一起来探讨如何推动公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97全国邮展中,有两本集中介绍、评述"苏州票"和"生肖票"的专著,引起了众多行家里手和邮迷们的广泛关注。"群雄角逐"的结果是众望所归:《世界生肖邮票大观》、《邮票与苏州》分获镀银奖和铜奖。这是苏州在历次全国邮展中得奖的第四人,也是在一次邮展中获两项奖的第一人。作者周治华再度成为集邮界和社会视线追踪的"热点"。《世界生肖邮票大观》和《邮票与苏州》,均系原先后担任苏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常务副主席的周治华近年来业余潜心邮事的  相似文献   

9.
《群众》2007,(9):F0002-F0002
苏州高新区东靠具有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西抵拥有36000顷水面的烟波太湖,区内拥有苏州最为密集的山、水资源,素以"真山真水新苏州"而著称。全区面积258平方公里,常住人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07,(8):F0004-F0004
苏州市平江区位于苏州古城中心,得名于宋时苏州的称谓"平江府"。全区面积2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3.3万人,  相似文献   

11.
刘德海 《群众》2020,(20):19-21
在中国,很少有城市像苏州这样,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着如此特殊而紧密的联系。1983年,邓小平同志到苏州等地调研,看到了实现"小康"目标的光明前景。2009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江苏时提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正是在这样宏阔的历史背景下,苏州从一个不起眼的消费型城市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成为"世界第九大新兴科技城市",成为1500多万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成为"小康中国"历史性跨越的鲜活样本。  相似文献   

12.
苏州大格局     
《小康》2012,(10):40-41
正2500多年前,伍子胥建造苏州"阖闾大城"时只有14.2平方公里。现在苏州市区已经扩展到了4467.3平方公里,成为一个拥有1300万人口的国际化城市,这里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城市的概念。从农转工的"苏南模式",到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再到量质并举的"小康典范",苏州都跑在了全国的前列。2012年,借行政区划调整之机,苏州彻底告别"小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5,(8)
<正>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苏州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苏州,需要顺势而为,梳理和升级自身的文化系统,使之更适应于经济全球化的交流语境,自觉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大军中的重要角色,为树立和传播新时期和平发展、美好优雅的大国和名城形象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以新思维激发苏州文化更高层次"走出去"。苏州城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在文化"走出去"的内容选择上,丰富的资源既是优势,  相似文献   

14.
日前,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名人馆"三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按下了开工按钮,并为"三馆"工程执铲奠基。创办于1927年的苏州美术馆,是我国建立最早的美术  相似文献   

15.
张凡  曹伟 《小康》2012,(10):42-46
从农转工的"苏南模式",到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再到量质并举的"小康典范",苏州都跑在了全国的前列。2012年,借行政区划调整之机,苏州彻底告别"小城"时代,这座城市新的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正"我20岁出头来到苏州,到现在17年了,不仅在这里成就了事业,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来自台湾的陈晓文哽咽地说,"我们的故事"江苏海峡两岸婚姻家庭交流活动近日在江苏苏州举行。活动由苏州市台办主办,近200位两岸婚姻家庭代表参与,一起分享交流彼此跨越海峡的爱情故事。2002年,陈晓文从台北来到苏州,开启了一段"美丽人生"。  相似文献   

17.
关于拙政园和忠王府 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街178号,占地78亩的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据中国风景园林规划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介绍,在江南的私家园林中,苏州是最具代表性的,而在1950年代苏州存留下来的100多个园林中,无论从历史积淀、还是建设效果,或者从解放后的保护程度来讲,拙政园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拙政园始建于十五世纪初,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藏娇"金屋",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创新的最重要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潜力和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加快培育和发展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不仅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抓手,更是适应新常态、贯彻新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上海、天津、四川、广州、苏州等地的成功发展经验,对武汉市如何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提出了若干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百年·人物     
《小康》2021,(19)
正秦振华"张家港精神"缔造者秦振华1936年3月出生,江苏张家港人,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原常委,张家港市委原书记、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他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打破藩篱,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张家港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塑造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城市精神,创下了28个"全国第一"。1995年10月1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张家港召开,向全国推广"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张家港经验。同日,《人民日报》以《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为题发表评论员文章。从此,张家港精神叫响全国,成为苏州改革开放"三大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只做不说”、“做了再说”、“先上车后买票”是苏州张家港、昆山等地人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还是苏州园区经验,都透着这样一股劲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