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所谓逃犯,是指犯罪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逃犯的形成,是畏罪侥幸心理,社会环境变化,一些人法制观念淡化,责任不明确,手段滞后,经费短缺,公、检、法配合不到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必须通过提高认识,完善追逃机制;加强地区间协作配合,形成追逃工作网络;以快制胜,堵住源头;多措并举,严密防范等措施,加强追逃工作。  相似文献   

2.
所谓“三位一体”,即心、脑、机一体。是指借助公安信息平台,专心致志地浏览网上逃犯信息,心无旁鹜地死记硬背网上逃犯特征,真正使在逃违法犯罪嫌疑人有关资料入心入脑,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性的追逃专项斗争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前阶段,通过广大公安民警的浴血奋战和忘我工作,追逃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初步成效。但要取得追逃工作的最后胜利,就要牢牢抓好敦促逃犯投案自首和异地追逃工作两个重点。尤其是要抓好异地追逃工作,它是追逃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而异地追逃是否能取得实效,关键就要看追逃方法是否得当,策略是否适宜。笔者结合异地追逃工作的实践,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论追逃办     
2014年6月27日,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正式成立,随后各省级地方追逃办成立。追逃办模式符合国际公约、双边条约和国内立法的要求。追逃办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牵头,包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国人民银行8个成员单位。追逃办可以协调成员单位,也可以协调非成员单位。追逃办形成了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协调办案优势,但是对外进行正式刑事司法合作时应当讲究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追逃与网上追逃是追逃行为理论研究和实务运作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然而,理论界和实务界却没有将两者进行辨析,明确其关系,并且都等同使用。从网上追逃的源义出发,全面阐明网上追逃的内涵与外延,通过与信息化追逃在概念、对象、使用方法、启动时机上的比较研究,从而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信息化追逃包含网上追逃。  相似文献   

6.
论追逃对策     
逃犯,即指在逃的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在逃现象的日趋严重,给我国社会治安和公安机关的破案率带来十分严重影响,追逃工作已成为公安机关的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各地公安机关只有在研究逃犯活动规律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追逃对策,才能给逃犯以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7.
“和谐追逃”实证考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追逃"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做逃犯亲友的工作,促使逃犯主动投案,其尊重和彰显了刑法的人权理念,凸显了和谐社会视域下当代公安侦查工作的新观念。实证考量表明:过失犯罪的逃犯比故意犯罪的逃犯、激情犯罪的逃犯比预谋犯罪的逃犯、初犯逃犯比屡犯逃犯较容易实施"和谐追逃"。和谐追逃的思路是从思维观念上依靠群众来营造氛围,操作路径上依托媒体和基层组织,运用策略上排忧解难,真情感人。和谐追逃过程中涉及到对自首的认定和对过失犯罪的法定刑配置等相关法律问题。对自首的认定应补充一个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以防止执法的随意性;对过失犯罪应配置财产刑和资格刑,减少自由刑,将有助于和谐追逃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追逃是经济犯罪侦查的重要环节,经侦部门在追逃实践中积累了经验,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从现有资料来看,有关研究涉及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及其逃匿行为特点;经侦追逃的策略与方法;当前经侦追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前的研究对于追逃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提高命案侦破能力,实现命案必破的目标,是摆在公安机关当前的一个重大任务。目前,在故意杀人等严重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和方法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公安机关应根据新变化,把握新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侦破命案能力,努力实现命案必破。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追逃工作机制下,刑侦部门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不断研究与创新追逃措施。大力开展刑侦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刑侦追逃工作,依托科技手段,结合传统措施,创新追逃方法,切实做好相关场所的阵地控制,建立健全追逃工作机制,为追逃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逃犯移交是海峡两岸之间开展最早、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司法互助事项。《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将"逃犯移交"称为"遣返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并专条规定了"人道、安全、迅速、便利"的原则等内容,但是对其基础和核心的原则却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中国区际刑事司法互助中的逃犯移交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引渡,性质不同,但问题相似。在参照国际惯例时,既要考虑两岸在政治经济和司法制度上的巨大差异,更要贯彻"一国两制"原则,同时还要在保障人权和防止罪犯逍遥法外之间掌握平衡。  相似文献   

12.
侦查构造理论是诉讼构造理论的衍生,是诉讼构造理论的一个特定方面。美国学者和日本学者提出的侦查构造理论均存在各自的理论缺陷。中国侦查构造有自身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应按照法律程序的价值精神完善我国的侦查构造。  相似文献   

13.
从网上追逃看贵州省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各个信息化网络系统已初见规模。信息化建设在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改变着往日的一些办案模式。就贵州省而言,利用信息研判来进行网上追逃,通过贵州省息烽县公安局的实践,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了关于贵州省信息化建设用于网上追逃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刑事侦查模式不仅仅指刑事侦查结构,还应当包括结构下侦查权的运作方式。不同侦查模式的形成是由不同的刑事诉讼理念作用的结果。而探析这些理念,不仅可以为客观评价我国现行侦查模式提供价值标准,也可以为我国刑事侦查模式的重构与完善提供必要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5.
浅议公民个人悬赏缉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 ,由公安机关发布悬赏通告已有法可依 ,并且已为社会公众所广泛接受 ,但对于公民个人悬赏缉凶 ,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结合刑事悬赏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对此进行探讨 ,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悬赏制度 ,进而有利于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6.
感化教育是现代监狱行刑的重要原则。人类的学习本性不仅使受教育成为必要,而且使其固定为社会化的一种需求。更重要的是,人性可以借助充足和完善的教育进行重塑。由于犯罪是一种社会化缺陷的反照,因而罪犯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罪犯教育矫正的原理即在于通过良好教育使其重获守法的心理倾向,增强抑制犯罪的心理力量。从社会学、人性论与犯因性的学理角度来看,罪犯感化教育不仅事属可行,而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浅析犯罪情报意识的内涵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情报意识是社会意识在犯罪情报工作中的表现。在宏观上,犯罪情报意识指的是参与犯罪情报工作的所有主体对犯罪情报的概念和社会功能的总体认识,在现阶段表现为认识到侦查工作是围绕犯罪情报展开的,情报主导侦查工作。在微观上,则是从事犯罪情报工作的个体对犯罪情报的重视和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严格按照犯罪情报的特性和犯罪情报工作规范处理犯罪情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通过对意大利学者加罗法洛《犯罪学》一书的阅读受到启发 ,对累犯的概念及其改造难度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论胁从犯中“胁迫”之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胁迫”对于胁从犯的成立具有关键意义。在实践中,认定胁从犯中“胁迫”应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从外部威胁行为出发,由外及内,判断行为人是否受到精神强制。为判断精神强制的成立,可以考量威胁程度与可能性、威胁者和受迫者的个人状况、威胁行为作出的客观背景、被迫者实施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的刑事侦查实践,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存在泛化、滥用等不规范现象,在实践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谴责.相反,理论界对于这一问题尚缺乏深入透彻的研究,实属遗憾.为保障刑事侦查机关正确行使权力,避免权力行使越界,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对刑事侦查自由裁量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并且剖析中国刑事侦查自由裁量的突出问题,同时提出完善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