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自古民风醇厚,而乡约忠实地记载了民风形成的概貌和要旨.高平乡约碑刻生动地反映了地方乡约对当地民风形成的作用和过程.研究古代民风,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护环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乡约是乡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乡约有其萌芽、形成、发展以及嬗变的漫长过程,且在凝聚共识、淳化民风、巩固农本、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应着眼时代条件、立足现代视角来审视、评判和借鉴传统乡约。  相似文献   

3.
王正伟 《共产党人》2012,(8):6-7,13
3月27日,自治区召开农村民风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试点经验,对全区农村民风建设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讲话中提出三点要求。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农村民风建设的责任感民风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认可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正尤溪县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以北,因境内同名溪流而得名,全境面积3463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辖9镇6乡、250个村和13个居委会,是三明市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县,自然概貌约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厚,文风蔚然,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是福建省首个获得  相似文献   

5.
<正>一百多年以来,册亨县弼佑乡秧佑村在"敬碑亭"碑文的约定俗成之下,村民遵纪守法,和睦相处,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册亨县弼佑乡秧佑村,是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布衣村寨。建国以来,秧佑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这得益于当地淳朴的民风和健全的村规民约。秧佑村的"村规民约",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100多年过去,当地村民沿袭着老祖先制定的规矩,在法律的约束下,制定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依托法治社会建设新  相似文献   

6.
乡约是我国历史上基层自治组织之一,它起源于北宋,増损于南宋,完善成熟于明中期。乡约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表现为绅士自办和官倡民办等两种形式。乡约不但在地方社会发挥互劝互助、道德教化等作用,而且能够通过绅士发挥地方自治功效。乡约在与国家和地方频繁的互动过程中嬗变,它既要争得皇权和官僚的肯定,也要和地方绅士及乡间其他组织协调一致,只有取得国家和地方的双向支持,乡约才能大范围推行。乡约作为早期的地方社会自治探索,不仅对当时基层的宗族自治、保甲制度等产生影响,而且对民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乃至对当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亦有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新泉是连城南部的重镇。境内山峦重叠、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勤劳淳朴。192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里举行了著名的连南十三乡工农武装暴动,建立了农会、赤色武装和连城县第一个红色政权——连南区革命委员会,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腹地。  相似文献   

8.
马峪乡位于清徐县城西北3公里的半山区,素有“葡萄之乡”的美称。每当葡萄成熟的季节,远远近近的人们汇集而来,品尝着甘醇的葡萄,也感受着这里文明纯朴的民风。马峪乡是如何在短短5年内由一个出名的“混乱乡”成为“全国文明示范乡”的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访了...  相似文献   

9.
正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仅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框架打下了基础,也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既要传承发展我国农耕文明中的优秀传统,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又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11,(17):57
"汉三杰闻香下马,高炉酒十里飘香"。安徽千年古镇高炉自古就以"酒乡"著称。早在春秋时期,道教鼻祖老子沿涡河顺流而下,行至高炉,见此处土肥水美,民风淳朴,于是欣然驻足,开坊烧酒,诚招天下文人骚客,把  相似文献   

11.
民风是一个地区社会大众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道德风尚和精神气质。一个地方要发展、要和谐,党风是核心,政风是关键,民风是基础。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纯,民风纯则环境好,环境好则发展快。为此,同心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以来,中卫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重点,以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为目标,大力开展民风建设活动,着力培育"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奋进思变、淳朴向善、理性包容"的优良民风,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优化了发展环境,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深入调研,提高认识民风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马馨  宣朝庆 《理论学刊》2014,(3):108-111
地域性社会问题是社会管理所面对的重要限定因素,因地制宜地发挥地方社会中民间组织的活力是地方社会秩序重建的关键。通过关于《南赣乡约》和《乡甲约》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明代在地方社会治理中兼顾政治需求和民生导向,创新乡约并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岩屋沟村按行政区划属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双槽乡。商洛是革命老区,也是地道的边远山区。丹凤县的很多乡镇还可以说是深山区、石山区,属于“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岩屋沟村村中心距离312国道丹凤段最近处约20公里,距离丹凤县城约25公里。该村位于双槽乡北部,与此村毗邻的有双  相似文献   

15.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宝贵财富,体现的是共产党员个人家庭或家族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价值追求,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循的理想信念、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家风,可以正作风、兴党风、促民风,更好地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个古朴的古镇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与演变的历史进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和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12,(20):62
自2012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启动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工作以来,该县民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明显提升,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确定流程,紧扣环节重实效。严格按照县委、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的决定》和《同心县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工作实施方  相似文献   

18.
党风、政风、民风是社会风气系统中三个重要互动环节。只有从改良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入手,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倡廉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9.
岷县申都乡有11个行政村,60个合作社,总人口约10600人,多分布在沟沟洼洼、山山岔岔中,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比较偏僻落后.乡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服务所主任李成安在这里默默地奉献了8年,坚固地浇筑起了申都乡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使申都乡的民转刑案件几近于无,民事纠纷做到了社不出村,村不出乡.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中央苏区、探索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为群众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是坚持执政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二是广泛发动群众,显示真正"铜墙铁壁"的伟力;三是群众化实际化,创造苏维埃的工作作风。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总结了才溪乡苏干部坚持群众路线,争创一等工作的模范事迹和先进经验;他在"二苏大"会上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总结报告中,结合才溪乡的典型经验和模范事迹,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