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2,(17):42-43
在贵州,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小镇"模式来规划开发50个旅游综合体,可以将贵州248个景区景点连线成面,改变以往贵州旅游资源"散、乱、杂、小"的状态,从而使贵州旅游升级换代,进入"区域旅游"的大旅游时代,并深度打造贵州休闲经济。促进"镇"与"景"协调发展《当代贵州》: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在贵州大力建设旅游强省、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之  相似文献   

2.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进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的龙头和西大门,在舞阳河水系十大风景名胜区中,黄平境内就有飞云崖、重安江、旧州古镇、上舞阳河四大景区。横坡林场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黄平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是贵州东线旅游资源大县。飞云崖景区:有始建于明正统八年、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贵州第一古刹飞云崖,建筑群兼具宗教和园林建筑风格。林木蓊郁,溪流娟秀,山奇石秀。已改造好油路的明清京都至滇缅古驿道经过崖前。明大学士王阳明、清代鄂尔泰、民族英雄林则徐、清朝大臣和砷、云贵总督吴振域等到此游览并留…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遗产地、地球绿宝石"荔波在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这个方向的探索、努力,在贵州具有多种典型示范意义。最近五、六年来,贵州省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总人数出现了年均增幅近30%的增长,超过全国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经达到8%,成为不可撼动的支柱产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展示了旅游业对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契合了国家对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的定位和期待。正是这样的定位和作用,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显  相似文献   

4.
郭乾  邓天江 《当代贵州》2012,(28):52-57
百舸争流,党旗高扬。"2011年,贵州经济增速达到15%,全国第三;今年一季度,贵州经济增速达14.7%,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贵州经济增速达14%,与重庆并列第二。"这一组组数据,展示了贵州推动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的惊人变化和可喜佳绩。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在贵州科学发展、奋力赶超的新征程中,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鼓舞和激励着4000万贵州各族儿女不断开拓进取,厚积薄发,群起而努力赶、全力  相似文献   

5.
吴映璇 《当代贵州》2016,(28):20-21
正按照"整个凯里地区就是一个景区"的发展思路,凯里市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景区的整体发展,解决旅游景点散小弱、城乡景点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开启"全域旅游"时代。凯里作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中心和旅游集散地,以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按照"整个凯里地区就是一个景区"的发展思路,深度发掘特色民族文化,倾力打造独具魅力的"苗侗明珠·山水凯里"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6.
正得天独厚的气候、民族文化、地貌等旅游资源,让"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贵州旅游"井喷式"发展的助推器,也让旅游扶贫以多业态形式惠及千家万户。今年国庆期间,贵州省共接待入黔游客2855.77万人次,同比增长23.91%,实现旅游总收入434.05亿元,在已经公布的国庆假期旅游收入的25个省份中,位列第7。旅游业成为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力量。神奇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古朴多姿的民族文化、积淀深厚  相似文献   

7.
我在编写"贵州省民族节日概 况一览表"、筹建"飞云崖节日文化 博物馆"时,深深感到,贵州节日文 化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收入"一览表"的民族节日有 1046次(处),其中苗族651次(处),布 依族171次(处),侗族84次(处),彝 族23次(处),水族43次(处),回族1 5 次(处),仡佬族11次(处),瑶族2次 (处),其他各族48次(处)。不同名称 的节日有130多个。从过节周期看,  相似文献   

8.
正智慧旅游助力旅游"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成为贵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展的新动力。"没想到在山窝窝里的小镇,处处都有无线网络覆盖,而且景点门票购买、服务的数字化程度都很高。"在平塘县天文小镇电子票务机前,来自上海的游客邵康一边通过身份证轻松购票取票,一边点赞。这是贵州实施智慧旅游建设的成果之一。近年来,贵州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智慧旅游建设,不断推进智慧旅游云可持续发展,不仅完成了贵州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主体建设,创新全域旅游数字化建设,也进一步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智慧旅游,已成为贵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老景区"颜值"没变,位置没变,通过深化旅游品牌建设、创新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不断焕发新活力,助力全省旅游产业"井喷"发展。景点景区仍较依赖"门票经济",在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优化提升上动力不足,特色休闲业态缺乏……在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的当下,这些是贵州旅游业曾经"成长的烦恼"。近年来,随着全省"100个景区"建设大力推进,贵州旅游品牌建设与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提升旅游产品供给水平相结合,集中推出一批新景区、新项目,把景点变成景区、景区连成线路,助力旅游产业破浪前行。  相似文献   

10.
正"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贵州将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建设山地旅游大省,让山水美景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助推器"。今年一季度,贵州旅游总人数达1.0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1.5%,旅游总收入975.28亿元,增长38.1%,两项指标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2.5和15.9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贵州将举全省之力推动旅游业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把旅游业培  相似文献   

11.
冬游贵州     
曹雯 《当代贵州》2024,(6):20-21
<正>自然珍宝、文化瑰宝熠熠生辉,世界自然遗产数量高居全国榜首,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这些宝藏为冬游贵州增添了无限魅力。1月10日,贵州举办“机景联动·飞阅贵州”和冬游贵州旅游产品发布会,在“一多两减三免”冬季旅游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贵阳—兴义—铜仁、贵阳—兴义—遵义、兴义—荔波、兴义—黄平在内的4个机景联动旅游产品,以及美酒温泉民宿之旅、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旅游业持续"井喷"增长。2018年第一至第三季度,贵州旅游业继续保持"井喷"增长态势,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7.7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1.5%;旅游总收入7599.27亿元,增长35.2%。旅游"井喷",早已经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标签。2016年,贵州接待游客5.31亿人次;2017年,这一数字变成7.44亿人次。2018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67亿人次、94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3%以上。  相似文献   

13.
贵州热度     
正时光引领发展脚步,岁月铭刻奋斗足迹。2018年,贵州喜迎丰收,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率先:经济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综合密度全国第一,旅游人数增长全国第一,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居全国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减少贫困人口768万人,减贫人数全国第一,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全国第一……贵州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互促互进、互融共赢的发展态势,是贵州文化和旅游业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挂牌组建后,不少网友称:"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5月16日、18日,由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贵州省文化厅主办的"多彩贵州·寻亲之旅"2018贵州旅游推介会暨《大明屯堡》文化展演分别在江苏南京、安徽合肥举行,开启了贵州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聂洪东  付松 《当代贵州》2013,(21):34-35
"带着灵魂去旅行"的现代旅游价值取向,从游客心理及文化体验的角度为贵州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杜鹃花似海,满山留异香。"走进百里杜鹃,处处生机勃勃,诗意盎然。"醉九牛"、"花底岩"、"索玛花神"、"千年一吻",一个个景点演绎着古老传说,浪漫神秘;插花、跳花、祭花神、火把节,一个个节日展示着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从自然景观到民族文化,从观光旅游到多元体验,从  相似文献   

16.
姚远 《当代贵州》2016,(9):18-19
正青山绿水养眼、蓝天净土养肺、传统饮食养颜、民族文化养心、田园生活养神。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宝贝,黔东南就是贵州的"聚宝盆"。珍惜"十二五"发展的"六个最"当代贵州:在刚刚发布的《黔东南州政府报告》中,记者发现两个亮点:"十二五"期间,黔东南州的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挂末跃升到中游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4%,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而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5%,高  相似文献   

17.
陈江南 《当代贵州》2023,(16):48-49
<正>借助密织的交通网络,贵州大力布局整合全省沿路沿桥景点,串珠成链,让“黔”线旅游成为一条玉带串珠式的生态之路、旅游之路、发展之路,构成一幅幅绿色发展、五彩纷呈的百里画卷。“石齿如锯,横锋竖锷,莫可投足。”400年前,徐霞客对贵州交通发出感慨。而今,条条公路串联,座座桥梁架起,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变成一路坦途,黔山贵水近在脚下,曾经的千山阻隔、天堑难越已成历史。  相似文献   

18.
正以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引领全域旅游之路,贵州不断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壮大成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真是没想到,现在这里有太多的惊喜,走到哪里都感觉很新鲜。"时隔数年,再次来到安顺市黄果树景区,浙江游客李先生对贵州的印象彻底改变了。"几年前来旅游,都只是按照固定的观光景点走一圈,拍拍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生力军。对正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的贵州而言,乡村旅游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以及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举措,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得到较大发展,富了一方百姓,助力脱贫攻坚效果明显。2015年,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593亿人次,旅游收入705.9亿元,年均增长31.7%。贵州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李坤 《当代贵州》2015,(6):10-11
<正>刚刚过去的2014年,贵州晒出了一份艰辛而不平凡的成绩单。这一年,很多生动的"贵州故事"轮番上演——总书记对贵州要因地制宜发展好产业的重要指示落地生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比翼齐飞,五大新兴产业风生水起,贵广高铁建成通车,贵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十件民生实事"给力幸福贵州……这一年,系列精彩的"贵州速度"催人奋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四年居全国前列,多项指标增速排列全国第一。贵州追赶全国同步小康的步伐蹄疾步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