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肩负同步全面小康任务最艰巨省份的沉甸甸使命,"路"之于贵州,已经超越了空间地理的关山难越、通衢彷徨,更迭为不甘落后、奋力赶超的时代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寄望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这是中央赋予贵州新的历史使命和科学的战略定位,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  相似文献   

2.
正一条条通组路在贵州崇山峻岭盘旋起伏,将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村村寨寨串点成线,改变了贵州山区碎片化的产业格局,也打通了起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之路。"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一条条农村公路穿越千山万水,"出门有油路,出行有公交"的农村道路运输格局正在形成。"年年五谷丰,就是路不通;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人走山路猪坐轿,人在流汗猪在笑;不是肥猪要坐轿,而是山中没有道。"过去,这些流传在黔地广大农村的顺口溜,真实反映了贵州长期以来不通公路,经济社会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4.
正"1969年,我们小七孔修第一条路时我就参与了!以前,我们到县城只能走水路。把种出来的庄稼拿去卖,再买些盐巴和油回来。"荔波县瑶山瑶族乡高桥村村支书朱明怀说,"现在路通了,我们是不富都不行,不想富都不行!"朱明怀说的"路",是一条条串联起小七孔景区和外界的路。  相似文献   

5.
正修成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2017年底,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村村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通客运"的省份,为广大农村带来人气、财气。贵州省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比高达93%,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特殊的地质地貌,决定了贵州农村公路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年年五谷丰,就是路不通;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路不通,曾是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之一。近年来,贵州在"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上大做文章,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7年底,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村村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通客运"的省份,为广大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凝聚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从顶层设计入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高速公路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相结合,将交通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将交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助力乡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贵州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成为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省份,2017年起更是大力推进"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贵州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和谐、绿色的交通建设新路。施工便道打通百姓出行路  相似文献   

7.
正"要致富,先修路",道出了交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贵州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创造了脱贫攻坚"省级样板"。在此过程中,"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硬化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贵州"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为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架起了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  相似文献   

8.
"文化搭台"的方法是为经济社会发展造势."热爱贵州,唱响贵州,建设贵州"为主题的"多彩贵州"活动就是一次出色的造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老调重弹,但老调重弹也可常弹常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一个例子,"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同样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新时期贵州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看准新定位,创造好环境,积累与不断扩大新比较优势,力气下在制度创新上,把贵州导入发展的新境界。3月6日,"智谷趋势"发了一篇公众微信,说到3月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阐释京津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和东北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正风劲帆满海天阔,后发赶超正当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脱贫攻坚屡创佳绩——188万群众搬出大山收获幸福,农业产业实现裂变式发展,"黔货出山"步履铿锵,"三农"短板加快补齐,毕节试验区迈入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从福建到贵州,从沿海到大山,黄开枢筑起了一条商道。黄开枢说,这条"海"与"山"结缘的商道是沟通、是发展、是互补、是传承。3月16日,我们在翰墨金石(贵州)艺术馆内见到了福建联圣兴路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开枢。数十年的风雨兼程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岁月的明显刻痕,鬓角两侧的头发有些斑白,却为他平添了几分儒雅气质。1973年,黄开枢出生于福建一个渔民家庭。黄开枢从小在海边长大,大海的宽广赋予了他浪漫的性格和深邃的眼光。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2月28日召开的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贵州"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1+10"件大事。"1"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贵州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到贵州视察指导,半年内,总书记、总理视察贵州是前所未有的,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为贵州发展指明了航向,增强了动力。"10"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予贵州"空前巨大"的支持,以及经济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前3位、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脱贫攻坚创造了"贵州样板"、开启大数据时代、内陆开放型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水利建设之所以能"一路高歌",离不开水利改革的"保驾护航"。在贵州水利发展史上,"十二五"时期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来,决战水困的号角吹响黔中大地。全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22亿元,是解放以来到"十一五"末总投资的3.1倍;全省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156座,新开工项目个数是"十一五"时期的9倍;解决了1301万农村居民和199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强调,贵州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深刻理解这条"发展新路"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更加注重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六枝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必须坚持以"四个全面"为引领。推动六枝后发赶超,必须牢固树立"四个全面"的发展理念,坚定自觉地用"四个全  相似文献   

15.
正黔山大地,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灵,山与水的相融相依,孕育出神秘多彩的贵州风貌。在贵州人民生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水,无疑是最活跃、最核心的自然要素。翻开贵州水史,"十二五"这一页,水在激情高歌、一路奋进!5年时间,贵州水利投入达到1122亿元,是解放以来到"十一五"末水利总投资的3.1倍,是"十一五"水利总投资的4.8倍。一时间,一座座水库拔地而起,在黔山大地星罗棋布,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18亿立方米;一股股清泉流进干家万户,1500万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喝上放心水;一条条沟渠穿梭乡村  相似文献   

16.
正在西南腹地,黔茶正在寻找新的起点坐标,从贵州出发,一路向西,让黔茶在丝绸之路上飘香。2016年7月22日,"丝绸之路·黔茶飘香"推介活动在贵阳、湄潭、晴隆三地同时启动,经山城重庆、天府成都、古都西安、金城兰州四站,8月5日在西宁圆满收官,用时半个月,总行程约2000公里,所到之处,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媒体、消费者的高度关注。近年来,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  相似文献   

17.
公路记忆     
正一部公路变化史,就是一部贵州发展史。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就是一曲曲奋进的高歌!"要想富,先修路。""封闭的贵州已经成为历史。"2015年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2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贵州是首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路,曾经是贵州人圃临的"老大难"问题。回首"行路难"的艰辛岁月,贵州人多会感概万千。沧海桑田。贵州翻天覆地的变化,路的擅变,即为见证。1926年,贵州修建第一条公路。1927年,贵州购进第一辆汽车。1949年,贵州公路总里程不到4000公里,实际通车里程不到一半。1964年,贵州实现县县通公路、通汽车。1986年,贵黄高等级公路开工,拉开全省  相似文献   

18.
尹辉 《当代贵州》2012,(28):18-20
回顾2002年至2012年间贵州工业的发展,人们不难发现,"工业强省"战略的提出及强力推进,在贵州工业发展史上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工业强省"这一战略抉择已经和正在谱写着贵州科学发展的全新篇章。贵州工业现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这种"快速发展",在过去的10年显得尤其明显。2002年,贵州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二、三、一"格局,形成了以能源、化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看来,"锦绣计划"是一个"梦的计划":它把热爱贵州文化的妇女们网络起来,一起为梦想奋斗。但是,"锦绣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攻坚克难、需要翻山越岭、需要齐心协力。在这里,我写下七句话,希望帮助"锦绣计划"越走越好。要让传统融入现代贵州妇女民族特色手工技艺精湛,特别是刺绣、蜡染等传统风貌突出、制作工序繁复。这些特征,与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20.
正"组组通"建设快速推进,"通村村"全面推广应用。201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三年大决战,2018年是关键一年,各项工程进展顺利。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网+农村客运"模式,"通村村"APP服务平台2018年底实现县县全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