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沿河首届土家山歌"歌王"争霸赛旨在发现和培育本土乡村音乐人才,进一步提升"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推对土家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民族亲,民族相连情更深;山歌好,山歌能颂党恩情。"10月20日,中国·沿河首届土家山歌"歌王"争霸赛颁奖仪式暨中央民族歌舞团"走基层·送欢乐"文艺晚会精彩上演,来自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艺术家及一批民间土家山歌演唱者走进"革命老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当地群众献上一台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沿河第八届李花节系列活动坚持"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巩固中国最美乡村百佳范例成果,提升"中国空心李之乡""中国黑叶猴之乡"美誉度。火烧杏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3月18日,以"最美乡村·相约有李"为主题的中国·沿河第八届李花节系列活动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拉开序幕。漫山遍野竞相怒放的5万亩李花,引来全国各地的上万名游客徜徉花海、拍照寻香。  相似文献   

3.
文叶飞  席宁  唐永福  侯德江 《当代贵州》2010,(21):I0002-I0002
在这里,你可以轻松领略乌江山峡百里长廊百里画;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欣赏土家神韵千年清风千年歌这片秀美且多情的土地就是沿河。10月18日,第六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授牌仪式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隆重举行。这次活动使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文化汇聚交融,体现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结合,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相得益彰,是一台璀璨多姿的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4.
正一、遗产现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沿河土家民族与苗、汉等民族密切交往,巴文化与中原文化互相交融,使土家民俗发生了很大改变,而过赶年、牛王节、六月六等节庆,祭祀土王、敬奉祖先、笃信土老司等习俗,傩堂戏、摆手舞等文艺,挑花刺绣、木石雕刻、竹藤编织等工艺,依然保持着本民族固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遗产现状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沿河土家民族与苗、汉等民族密切交往,巴文化与中原文化互相交融,使土家民俗发生了很大改变,而过赶年、牛王节、六月六等节庆,祭祀土王、敬奉祖先、笃信土老司等习俗,傩堂戏、摆手舞等文艺,挑花刺绣、木石雕刻、竹藤编织等工艺,依然保持着本民族固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叶飞  施平 《当代贵州》2022,(Z3):178-179
<正>沿河自治县晓景乡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延伸产业链条,弘扬耕读传统文化,探索出一条有效推动乡村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特色发展之路。山青、水碧、天蓝、地净,这里有当年红军指战员浴血鏖战的历史遗址、有贯通昔日黔渝湘商贸往来的油盐古道、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有闻名遐迩的土家传统美食,这里就是沿河自治县晓景乡。  相似文献   

7.
文叶飞  杜吉  文波  杜尚会  肖玉叶 《当代贵州》2014,(29):I0002-I0002
巍巍武陵飞彩霞,滔滔乌江起歌声。9月27日至28日,“画廊乌江·山歌沿河”第二届中国武陵山片区土家山歌邀请赛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成功举办。来自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12个区县的土家歌手齐聚一堂,以“弘扬土家民族文化、促进武陵科学发展”为主题,对各地的土家歌曲以及个人演唱技巧进行了精彩的展示。  相似文献   

8.
百里乌江画廊瑰丽雄奇,清丽脱俗的麻阳河翠峦林立,红色老区“寻根文化”风生水起,水墨画般的土家村落错落有致如同音符高高低低回旋在山水间,妩媚多姿的土家姑娘盛装迎接远方的客人……秀美沿河,果然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9.
7月18日,由当代贵州杂志社和沿河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的《发现多彩贵州——沿河县旅游风光摄影展》在贵州省委冠洲宾馆展出。位于贵州东北部的沿河县,是革命老区和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乌江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次展出的近两百幅摄影作品,充分展示了沿河县的人文环境、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及发展情况,加深人们对沿河县的认识和了解。在为期20天的展出中,1万余人观看了影展。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等省内媒体作了报道。《沿河县旅游风光摄影展》在贵阳展出!本刊记者@熊模松  相似文献   

10.
<正>画廊乌江逢盛会,山歌沿河迎宾朋。11月7日,以"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画廊乌江·山歌沿河"为主题的铜仁市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7贵州沿河第八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州广场隆重开幕。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陈少荣出席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达新、市政协主席陈康出席开幕式,市委副书记、市  相似文献   

11.
沿河依托浓郁的土家民族风情和山多水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土家山歌、沿河山羊、乌江山峡”三张地域特色品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沿河紧盯2.56万人的减贫任务,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整合各类政策资金加大扶贫力度,贫困发生率从11.92%降到7.61%。溪水涓涓绕山村,绿阴如盖掩庄园……阳春三月,走进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深度贫困村鱼塘村,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土家民居清新雅致,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发展路、产业蓄水池、排水沟渠已经建好,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卫生垃圾站建成投用……鱼塘村发生的喜人变化,正是沿河自治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倾注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着力真抓实干,扎实稳步推进脱贫攻坚进程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行走沿河,随处可见把文化旅游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头戏之一的萌动和举措,决策层已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抓住被列为"全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的机遇,围绕"乌江画廊.山歌沿河"的特色定位和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大县"的目标,把沿河建成武陵文化"后花园"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祖祖辈辈依山而立、傍水而居的沿河土家族人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歌词"不唱山歌不宽怀",这是他们爱唱山歌的真实反映。土家人对以土家山歌为主的民族文化充满了自觉与自信。2003年以来,王波、温银州等一批土家农民歌手脱颖而出,一次次亮相央视大舞台。2009年4月,沿河原生态土家山歌《这山没得那山高》引起了正在铜仁  相似文献   

14.
文学  杨泽荣  文叶飞  施平 《当代贵州》2022,(Z3):168-169
<正>沿河自治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努力建设乌江流域最美江城和贵州内陆沿江开放桥头堡,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沿河。走在沿河自治县中寨镇清河村,河流清澈,山峦叠翠,空气清新,村庄宁静。这里的山、水、田园织成如画的美景。在这里,有数百年历史,连接黔、渝、湘商贸往来的盐油古道;有对土家民俗风情文化传承的古朴印记;有红军部队当年为民谋利益的战斗遗址;有记载浓浓乡愁记忆符号的农耕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文化部2014年12月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贵州省沿河县《土家族民歌》列入其中。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创作出来的土家族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是贵州非物质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宝。经沿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认真组织申报,沿河土家族民歌在全国众多非遗项目评审中脱颖而出,对该县非遗保护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土家山歌的  相似文献   

16.
漫步在享有"乌江要津"、"画廊乌江,山歌沿河"美誉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沿江两岸如画俏立的土家风格建筑扑面而至。据沿河自治县主持住建局工作的副局长何天祥介绍,建设"滨江旅  相似文献   

17.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通过连续举办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充分发挥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土家山歌已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增强沿河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起到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沿河山水藏天下,乌江雨露润客游。"著名作家蒋子龙如此赞誉沿河。沿河,一个让人向往的风情之地:盛产空心李子,盛产山水美景,盛产土家歌谣。乌江画廊百里绵延,麻阳河畔群峰叠翠,土家村寨错落有致,秀美沿河名不虚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使沿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国家级黑叶猴自然保护区麻阳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等旅游名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9.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这块曾经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孕育出了武陵山区一朵艳丽的文化奇葩——土家山歌。2012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文艺.贵州行》栏目播出了"沿河土家山歌"纪录片。她从历史深处走来沿河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涪陵、永宁、汉夏县,魏晋南北朝属涪陵郡,北周属费州,隋置务川县,唐置思州,五代属黔州后归于楚,宋属思州。元置沿河祐溪长官司,明清沿袭。民国三年(1914)置沿河县。1986年改置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这块曾经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孕育出了武陵山区一朵艳丽的文化奇葩——土家山歌。  相似文献   

20.
冉建兵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22,(Z3):176-177
<正>沿河自治县中寨镇按照“云中仙寨·生态样板”的发展定位,将“白叶一号”茶园建设打造成为全县高标准示范茶园基地,擦亮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底色。金秋时节,在海拔1100多米的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山峦之间,一座座茶园基地里,一株株“白叶一号”茶苗在秋阳的照耀下,泛着金光。驱车在“云中仙寨”万亩茶海穿行,循环道路整洁通畅,依山势而植的花卉、绿树、翠竹构成美不胜收的228公里生态篱笆长廊,一幅幅生态茶文化宣传墙画不时映入眼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